书城经济中小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48617800000011

第11章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1)

和战略目标

4.1发展思路

4.1.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根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地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意见,以国家和湖北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部署为指导,围绕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坚持“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主导,以增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采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示范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化培训体系、咨询服务体系为支撑,政策环境和技术开发应用环境建设为保障,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强化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强集成,注重实效,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使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在广度、深度上跃上新台阶,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增强宜昌市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全市经济的快速和稳步发展。

4.1.2发展方针

(1)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推进信息化,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方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推动表现在:

①信息技术辐射传统产业。信息生产力具有极大的辐射性。在制造业中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②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有高度创新性、高度渗透性和高度倍增性,它能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机电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引发商务领域的变革等,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结构升级的作用是深入、立体和内在的提升,能够在其他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所有环节发挥作用,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

③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分化和替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对传统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使传统产业不断走向分化,在分化过程中,有的被淘汰出局,有的实现了升级换代。通过信息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信息产业因其关联度、感应度、带动度大,它能提供高技术、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突破现有的需求约束,创造新的需求,带动新产业的发展。

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管理创新重组传统产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决定于人、财、物的动态配置效率;而决定配置效率的是信息。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生产组织、经营模式和社会协作方式,为结构调整提供新型管理模式。

⑤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产业的时空限制。卫星通信、高速网络、可视电话、联机检索、电视会议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信息的流通时间由过去的以周、日计缩短为现在以分、秒计,大大加快了财富的增值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工业经济的空间扩大到覆盖全球的若干领域,大型跨国公司有效地组织其经营活动,Internet上的购物已没有了国界,也没有了昼夜之分。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制造业信息化始终倡导“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即是投资的主体,同时,也是受益的主体”。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企业应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发挥企业主体性,还要注意资源的共享。要以集成技术为支撑,联合进行关键共性应用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信息化进程奠定技术基础。以企业为主体,要注意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难题。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真正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按照总体信息化战略规划,一步一个台阶,让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这方面不仅需要CIO,更需要一支队伍,配合高水平的咨询顾问公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加强自主创新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要把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这是对科技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工作。

第一,加强自主创新是中国信息化的必然道路。

第二,制造业信息化为中国软件自主创新开辟了重要机遇。

第三,中国软件业和制造业要敢于面对主流核心产品的挑

战。

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一是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关注制度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信息化,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二是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的关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在信息化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和跨国公司,与巨人同行,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外资,采取多种方式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我国是信息产业的市场国、而不是生产国。信息产业在高速增长中所大量采购的通信和网络设备大多是国外产品。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上。从总体上看,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信息化的不利影响有以下诸方面:第一,市场会丧失。由于没有足够发达的自主技术,市场饱和就会很快来临,增长也会迅速减缓或下降。第二,会危及到国家安全。第三,难免被淘汰的命运。开始很热乎、规模很大,可后来因为没有自主技术而逐渐被吞噬,整个发展的主动权基本丧失。第四,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处于一种“给别人打工”的境地,高额利润大都被国外企业抢走了。

(4)加强资源整合

整合是竞争和发展的前提。通过整合不仅能够实行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能够实现设备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整合具有互补性,正是由于整合的这种互补性更加扩大了整合的范围和空间。它可以把局部优势变成整体优势,把分散优势变成综合优势,把稀缺资源变成丰富资源,把不完全信息变成完全信息。这种互补性对于制造业的作用很大,利用这种互补性我们不仅可以把大量的不能成交的信息变成能够成交的信息,把大量只有可能性的交易变成能够实现的现实交易;而且可以通过整合,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把加工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进行多种资源的互补,并通过这种互补性整合实现双赢。

(5)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环境建设

加快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宜昌市制造业的整体实力,需要一个适宜的、宽松的内外环境,因此环境建设将成为加快宜昌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社会支撑体系。

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尽快形成一个适宜而又优越的法制环境、人才环境、舆论环境、电子政务环境、制造业的标准化管理环境,以及ISO9000的认证环境,并且整合这些分散的环境因素,形成一种整合的增量资源,必将对于加快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1.3发展原则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必须坚持“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必须坚持典型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相结合,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相结合,与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宜昌市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宜昌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宜昌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依据宜昌市制造业现状和特色,突出重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信息化、资源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信息化、大型企业综合信息化的改造和传统产品信息化的改造等为主要内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全市制造业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

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政府引导的原则

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努力营造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发展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等方面的措施,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2)企业为主的原则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使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真正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

(3)科学决策的原则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努力防范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实施前,企业必须对要解决的问题、项目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周密的计划;实施中要严格按照计划运作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