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小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48617800000022

第22章 典型案例分析(1)

7.1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7.1.1企业基本情况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琪酵母”) 成立于1986年,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从事酵母、酵母衍生物研究和产品制造,为用户提供面包酵母、酿酒酵母、酵母抽提物、酵母营养保健品、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安琪酵母是亚洲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产品研发推广能力最强的专业化酵母公司,是国家酵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湖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地,是国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酵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行业内唯一通过ISO9001和HACCP体系双认证的企业。安琪酵母拥有国内一流的酵母技术专业人才,拥有国际一流的酵母生产工艺技术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单条酵母生产线,拥有高起点的研发战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拥有行业内唯一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遍布全国及亚、欧、美等地区的市场营销网络,拥有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崇尚科技、尊重知识及强调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这一切构成了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系统。酵母产业化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酵母行业唯一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十五”期间安琪酵母的经营情况:发展到拥有安琪酵母(伊犁)、安琪酵母(赤峰)、安琪酵母(滨州)、安琪酵母(睢县)、喜旺食品5家控股子公司;企业生产规模从年产干酵母10000吨发展为年产干酵母40000万吨和年产酵母抽提物5000吨;企业总资产增长44.69%;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5.99%;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9.68%。

7.1.2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安琪的高速发展是与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安琪酵母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5年实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1997年公司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和企业电子邮件系统;2001年通过实施浪潮ERP系统,公司建立了基于广域网环境下的信息平台,拥有300多台终端,实现了采购、销售、库存等业务与账务系统的集成,基本上满足了公司进、销、存系统的管理需求。2002年,安琪公司被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企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

安琪酵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1995年开始的会计电算化阶段,当时企业开展信息化有以下三个优势:①年轻,一是公司年轻,公司自成立到信息化才10年时间;二是人员年轻,有利于改革的实施。②领导重视,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③公司规模小。

安琪从1998年开始,在兼并了数家企业的基础上转向了集团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第二阶段。实施浪潮ERP系统,主要用于财务和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这一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①规范了公司的管理;②取得了很好的收益;③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该软件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浪潮软件只用到2002年。

自2003年起,信息化建设进入第三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公司“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公司领导敏锐地意识到,今后的世界必将是属于信息时代,假如没有很好的掌握和利用这一高新技术,在市场上将很难占到有利位置。公司逐步认识到,要促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实实在在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而公司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逐渐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安琪酵母从2003年开始着手考虑采用国际先进的德国SAP公司的R/3企业管理软件替换现有的浪潮系统。2004年年初,经过实地考察和审慎研究,公司管理层决定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和为即将到来的电子商务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意实施“SAP系统及整体信息化项目”,建立以SAP R/3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同步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使SAP R/3系统产生的数据通过OA系统转化为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逐渐完善的基础上,自内向外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终建立企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及电子商务和信息门户网站。

2004年5月,安琪酵母SAP信息化项目正式启动,目前在安琪酵母已完成以下工作:

①现有业务运作模式的整理、分析与业务重组与优化;

②实施SAP“生产管理”、“销售与分销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管理会计”、“质量管理”七个主要模块;

③SAP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实施与集成;

④数据交换平台及分销体系,并完成与SAP系统集成;

⑤SAP系统与OA(JAVA)集成、手机短信应用;

⑥SAP系统与生产工控系统集成;

⑦SAP/ERP系统与外部网上银行系统进行集成。

该项目在安琪酵母本部已成功地上线运行。项目第二阶段工作即将在各子公司展开,此阶段的信息化实施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①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②由于SAP非常灵活,可以纳入好的管理模式到该系统中;③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提高效率,例如生产与SAP的集成,可以精确计算生产成本,实现了生产自动控制;④提高了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

7.1.3企业投入信息化的资金及人力资源情况

目前安琪酵母投入企业信息化资金已达一千多万元。

安琪酵母员工素质较高,具有一般信息化基础知识,并建有网络中心,拥有信息化技术专门人才。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浪潮ERP系统的实施,公司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既懂企业管理,又懂IT技术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构成了本次项目实施的中坚力量。

为了保证SAP项目的顺利实施,安琪酵母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各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决策委员会,任命常务副总担任项目总监、财务副总担任项目经理,组织领导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成立了各个模块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总担任,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目前SAP系统在安琪酵母本部已成功上线运行,其应用人员已达500多人。

7.1.4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及效益

(1)实现由传统的面向库存的大规模生产向面向订单的大规模定制和柔性生产的转变

项目实施前由于市场订单的收集整理非常缓慢,公司不能直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安排。主要采取面向库存的生产模式,导致主要品种存货较多(一般要有相当于一个月销量的存货),特殊品种又不敢过多库存,造成一方面存货占用资金数量较大,另一方面客户特殊订单又不能及时交付。该项目的实施使公司能够对集团内部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通过销售预测、销售订单,拉动生产与采购计划、生产排程等的协同作业,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目前公司出口订单完全实现了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基本上没有库存,此部分已占所有产量的35%左右。国内生产的交货周期也缩短了很多,目前从收到定单算起,最长不超过一周即可交货,准时交货率达到98%以上。

(2)促进集团化采购模式的实现

项目实施前公司的采购特点是分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本项目的实施将公司本部与异地(赤峰、滨州、伊犁、睢县)生产线紧密结合,使采购面向集团生产订单,目前生产用的包装材料和主要化工原料的采购实现了由集团统一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对各地生产线供货。集团采购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在2005年原材料涨价较猛的市场大环境下,基本上控制了此部分物资的涨价幅度,使此部分物资的总体涨价幅度没有突破5%,远低于20%~30%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

(3)较好地控制了应收账款和销售价格

系统通过给每个供应商设置不同应收账款控制额度的办法,有效的控制住了应收账款的风险,系统投入使用后,200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6(对应2003年的8.9),2005年预计可超过11。同时系统通过分区域和客户设置销售价格的办法,使销售人员不能随意降价,有效地稳定了价格体系,并且在2005年分品种实现了5%~10%的价格上涨幅度。

(4)为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支持

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为5.4亿元,2005年预计超过7亿元,公司在全国5个地区组织生产,在全国有近30个销售机构,通过项目的实施,目前总部的管理人员可实施查询各地的产量、质量、库存和成本情况,通过网上下达指令、网上审批等手段实现实时的管理控制,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通过合理调配生产品种和合理安排物流取得集约化生产的效益。2005年公司全年要消化5000余万元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因素,还能维持计划的利润目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

7.1.5成功的经验

自2001年安琪集团提出“鼠标+生物技术”的战略管理思想以来,把企业信息化提高到与公司核心生物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先后完成财务系统升级、ERP系统物流管理的配套实施,并启动整体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所有业务部门以及分、子公司全面实施德国SAP公司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形成集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企业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银行和税控系统于一体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通过互联网,公司方便快捷地实现了与国际市场“对话”,过去完成一份订单至少需要3个月,现在采用网上订单方式只需两三周时间。2004年,安琪酵母已远销欧美、东南亚4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比上年增长了68%。

安琪信息化成功的经验说明:① 要有“一把手”的支持;②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③ 实施信息化要注意基础,要根据自身的要求来实施信息化;④ 注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7.2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2.1企业基本情况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湖北省最大的有机化工原料基地和骨干农化肥企业,备有现代化的生产及检测监控设备,与着名高等科技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公司总资产36亿元,主营业务生产有机化工原料及化肥,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预计200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宜化是世界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合成氨生产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磷酸一铵生产厂家,是湖北省最大的氯碱产品生产企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小氮肥行业中名列第一,居全国氮肥行业前列,各主导产品均在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宜化”牌尿素、“楚星”牌磷酸一铵均是国家免检产品,季戊四醇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产品出口到美、新加坡、韩、日等国,2004年出口创汇达到3200万美元。被评为“全国优秀化工企业”和“AAA”级信用单位。集团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拥有一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16家法人企业全部产权或控股权;拥有生产经营进出口权,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和代理人,以优质产品、合理价格和完美服务与国内外客户发展贸易和经济往来。湖北宜化集团已获ISO9002认证资格,其质量方针为“质量追求精益求精,服务追求尽善尽美”。凭借高素质的领导及员工,坚持走集工、技、贸于一体的跨国经营战略。企业发展围绕化工主营业务形成有较为完整的价值链和相互支撑的产业群,成为相关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具有全球地位的大公司,努力打造“百年”企业。

7.2.2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宜化集团是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本着服务于各级公司人员的宗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公司的战略是积极贯彻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策,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支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该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00年,成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固定资产占整个信息化建设费用的80%。企业现有计算机500台以上,计算机主要用于辅助经营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如OA)、商务管理(如电子商务)等。

在“十五”期间,通过集成企业资源管理(ERP)、办公自动化(OA)、生产过程自动化(DCS和PLC)等先进的管理和制造信息系统,实现了湖北宜化集团的分销、采购、计划、调度、生产、安全、质量、人力资源、设备等作业和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生产作业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效率,发挥了集团化经营的规模效益,有力地推进了湖北宜化集团的飞跃发展。

采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采购管理功能,强化物资管理。通过ERP系统实行物质管理“配送制”,对集团内各子公司相互通用、采购量大、资金量大的大宗物资(编织袋、钢材、活性碳等)、由集团统一进行招标采购,对子公司统一配送、内部划转。落实物资使用责任制,对物质价值前20位的品种全部责任到人,加大奖惩力度,严格奖惩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