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小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48617800000009

第9章 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分析(2)

宜昌市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在所调查的企业中,36%的企业考虑了专利权保护、域名保护和版权保护,并采取了网络安全措施,51%的企业进行了内外网隔离,41%的企业重视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制定了严格的员工信息安全制度,并对网络资料实施了本地实时备份和定时备份,58.5%的企业安装了防火墙,34%的企业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或单机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但硬件防火墙使用率较低,只占使用防火墙企业的2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用于网络安全建设经费较低,不到5%的企业超过了15万元(且未超过25万元),不到17%的企业投入5到15万元,不到28%的企业的仅投入5万元以下,超过50%的企业根本没有考虑网络安全建设。

在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后台业务系统的交互的自动化程度问题上,在所调查的企业中,仅有10家企业部分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与后台业务系统的交互,占调查企业的24%,有14家企业没有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与后台业务系统的交互,没有一家企业完全实现交互。

(5)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效益

从宜昌市总体情况来看,电子商务的效益并不明显。2003年,实施了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网上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网上广告支出占企业全部广告总支出的比例、网上刊登广告收入占企业全部广告总收入的比例和网上实际成交额占网上销售定单总金额的比例均小于5%,2004年的各个指标与2003年持平。

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实施前,企业的库存平均占用资金减少,全部流动资金增加,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加;企业的财务决算速度得到提高,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效益开始凸显。

但目前全市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对企业的决策仍停留在初级水平,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支持。

3.3优势与不足

3.3.1特点

综合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情况,得到以下的一些结论:

(1)宜昌市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处于初步启动阶段,主要面临着资金缺乏、信息化人才缺乏的困难,且信息化有着投入大、回收时间较长的特点,尽管不少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但在总体上,与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相比,收效不够大。有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信息化整体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与业务流程优化组合,也没有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适应,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综合效果不佳。

(2)企业信息化的面不够广、水平不够高。大部分企业实施信息化比较成功的是CAD应用,但尚处于“甩图板”的阶段。使用基于三维产品模型的CAD/CAM技术的企业还不多,且刚起步,实现了CAD/CAPP/CAM一体化应用的企业更少。与CAD的成功应用相比,计算机辅助管理更是相对落后,虽然在财务、人事等单项管理中已有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成功实现MRPⅡ/ERP、SCM、CRM等的企业为数很少,离企业实现内外信息集成还有相当距离。对信息化的价值需求只是利用IT手段提高办公效率,用办公自动化替代手工作业,实现管理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应用特征是局部的信息共享和基本MIS、OA等应用。

(3)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由于忽视总体方案设计,许多企业存在系统集成匹配程度低,造成信息流不畅通,形成“信息孤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认识不足外,与资金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人才的匮乏和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是制约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程深入开展的瓶颈。

(4)企业管理水平低,影响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制造业信息化既要求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反过来也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改造企业管理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各个方面。就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大、中型国有企业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一些旧的管理模式仍在延续。中、小型非国有企业自身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管理,管理水平不高。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也影响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和推广。

(5)大部分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投入使用,企业网站的建设在所有的企业得到了重视,通过因特网获得信息的便利性也使大多数的企业介入了因特网。但是网络的应用水平不高,大量的企业处于基础网络应用阶段。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大多数企业仅仅只是开展了网络销售这块,而与物流、银行、客户、供应商等信息共享和交互集成应用几乎没有,而且就销售来讲,也只是用网络介绍产品及销售的联系方式。

(6)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企业缺乏一批懂业务、懂管理、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企业中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往往是纯信息技术人员,对制造业企业主流业务不了解,很难影响到这些业务,形成信息工程与主流业务脱节的局面。一些企业不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人才流失和队伍不稳定也会导致信息化项目的失败。

(7)行业间、企业间信息化应用发展不平衡。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差距很大。由于企业实力不同,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不同、认识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差距悬殊。大、中型企业是信息化重点,国有企业信息化占据主导地位。大企业投资几千万元上信息化集成技术,小企业花几十万元上单元技术,还有没有开始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大企业由于有资金、人才以及明确的需求,已将运用信息技术视为生存发展之本,但仍有很多中、小企业在为生存发愁,不知道企业信息化是什么。

总的来说,自实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以来,宜昌市各大、中、小型企业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中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CAD、CAM、CAE、CAPP、PDM、ERP等各种软件/系统得到一定的应用,并涌现出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还有以710所、238厂、809厂等为代表的一批“中省”军工单位进驻宜昌,给宜昌信息化建设注入了力量,为宜昌市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3.3.2优势

首先,宜昌市政府已高度重视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并投入了一定的财力和人力,而且重要的是组织各企业了解、学习企业信息化,并建立了企业信息化成功的示范企业,而且让示范企业(如安琪)介绍了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各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的热情普遍较高,企业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体,在信息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领导人很重视企业信息化,对信息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是他们正在积极摸索和调查,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软件,这是很正确的,因为我们搞制造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而不是为了搞信息化而信息化。二是他们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都有组织人员学习或引进人才的计划,有些正在进行中。人才是实现信息化的头等大事,没有人才,即使有了好的、先进的设备和软件,也应用不好。

再次,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进展,给企业信息化创造了一定的外部环境,行业间的竞争迫使企业要不断地自主创新,运用新的技术和软件来提高生产效率、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为了与行业接口,各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

3.3.3存在的问题

虽然宜昌市的CAD/CIMS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单元技术的深化应用不足、信息化集成程度不高、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产业和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还不够强大等问题,制造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与宜昌在全省的地位不相称。

(1)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其内涵还未真正理解和掌握,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也有待提高;

(2)“以企业为主体”还没有真正到位,尤其一些企业的“一把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全市信息化技术力量还显不足,企业内部相关人才短缺;

(4)投入的力度不够大,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这些都是宜昌市制造业发展必须切实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力争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