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概论
48643000000051

第51章 组织心理与行为(1)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文化的内涵、组织文化的作用和组织文化建设,明确组织的概念和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及应该遵循的原则,重点掌握工作设计方法、工作压力及组织变革问题。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

(1)组织概念、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2)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

(3)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4)工作设计方法和工作压力

(5)组织设计及其应该遵循的原则

(6)组织变革中遇到的阻力

2.学习难点

(1)应付压力的措施与方法

(2)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

(3)组织结构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4)如何克服组织变革中遇到的阻力

第一节组织的概念与组织理论

组织既是某些特定群体的总称,是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又是一项管理职能,是决定工作结构和分配的过程。组织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本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探讨和学习组织的概念、组织理论、组织结构与工作设计,以及工作压力、组织文化建设与组织变革等问题。

一、组织的概念

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组织就像一部美妙的乐曲,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的音符罗列,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

组织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常见的社会现象,政府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都是各类组织的表现形式。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泛指各种各样的社团、企事业单位,它是人们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于组织的概念的科学界定,国外有关学者众说纷纭。前文中我们进行过简单介绍,据此,我们进一步来分析和整理,可以看到对组织概念的解释中最早的是由巴纳德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的系统”。被誉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法约尔,最早指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其中之一就是组织,并认为企业的组织职能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结构,确定相互关系,制定规章制度,以及招收、训练、评价职工等。其后,西方的理论学者对组织都下过不同的定义。伊兹尼把组织描述为“组织是一个有计划的单位,是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设计出来的”;韦伯提出了“理想行政理论”的概念,把理性合法权力看作组织的基础和支柱;哈罗德·孔茨把组织定义为“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波特、劳拉和哈克曼指出组织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社会结构、目标方向、差别化的功能、合理协调和时间上的延续性;穆尼则强调组织是一种在一个协调的整体里,把具体的任务或职能联系起来的技术等。

由此可见,组织不仅是人的结合,而且是一个特定的体系,综合起来,所谓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也就是说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内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力量的协调系统。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组织的含义,它具有两种属性: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从名词意义上讲,它是静态组织或实体组织,从动词意义上讲它是动态组织或过程组织。

实体组织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群体。它的特点是: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组织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每一个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形式规范;组织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归属。

过程组织是指把分解的人、财、物、信息、技术要素,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紧密联系并合理配置起来,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相协调,向预定目标运行的活动过程。它的特点是:组织分工与协作;合理的组织活动能使经济实体产生新的生产力;组织活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根据上述分析,组织有这样几个特点:由人所组成,是社会实体;有明确的目标;有一个相应的结构和协调沟通模式的动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二、组织的作用

(一)组织是实现一定目标的工具

组织将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组合在一起完成一定的目标。组织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就要看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分工协作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一个组织为了达到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看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有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将共同目标与协作愿望联系起来,使组织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并且将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整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组织通过它的主导价值观、组织文化影响着每个成员,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这些活动,完成组织目标,有效地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应对环境的变化,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

组织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要经常改变目标,从而应对环境的变化,迎接当今世界竞争的挑战。

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与挑战,它要注重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提出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的各种办法。因此组织伴随着我们,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生活的质量。

三、组织的分类

组织种类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组织,其功能和特性是不同的。正确划分组织类型,有利于发现各种组织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深入了解组织之间的规律。因此,有效地对组织进行科学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用来划分组织类型的标准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对组织进行分类。

(一)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组织分类方法

1.按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

帕森斯按组织的社会功能不同,将组织分为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型维持组织4种类型。

①生产组织:是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企业组织和服务性组织,如工厂、饭店等。

②政治组织:是为了保证整个社会达到自己的目标、进行权力分配的组织,如政府部门等。

③整合组织:是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们向某种固定目标发展的组织,如法院、政党等。

④模型维持组织:是指维持固定的形势,确保社会发展的组织,如学校、社团等。

2.按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划分布劳按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将组织划分为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4种。

①互利组织:是指对所有参加者都有好处的组织,如党派、工会、俱乐部、退伍军人团体等。

②商业组织:是那些从事工商活动的组织,如工厂、公司、企业、银行和垄断组织等。

③服务组织:是为某些社会人士直接服务的组织,如医院、大学、福利机构等。

④公益组织:是指为了社会所有人服务的组织,如警察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科研机关等。

3.按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划分

艾桑尼按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不同,将组织分为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规范型组织3类。

①强制型组织:是用高压、威胁,甚至暴力等手段控制其成员行为的组织,如监狱、精神病医院等。

②功利型组织:是用金钱或物质为媒介来控制下属行为的组织,如各种工商企业。

③规范型组织:是用在伦理道德或观念信仰等基础上形成的规范权力来控制成员行为的组织,如宗教团体等。

(二)按组织的形成方式或者说按组织成员关系的不同,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这种分类是组织行为学中历来引人注目的分法,是根据霍桑试验的研究成果对组织进行的分类。

1.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按有关规定确定组织成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义务的一种群体机构。其中包括组织机构、方针政策、规划、章程等,也称为正式群体。如果一个社会组织内部存在正式的组织任务分工、组织人员分工和正式的组织制度,那么它就属于正式组织。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工商企业等都属于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社会中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①正式组织是经过规划形成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反映出一定的管理思想和信念。

②组织目标是具体的。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任何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组织目标的组织是不可想像的。

③正式组织的权力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它通过建立权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个人行为,实现组织的一致性,组织赋予领导以正式的权力,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④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每一个层级分配不同的角色任务,影响人们之间关系的层次。

⑤正式组织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提供的,它讲究效率,协调地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正式组织要靠组织规章来保证高效率的运作,将信息沟通渠道固定下来也成为必然。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关系为非官方规定的,在自发的基础上为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地形成的一种不定型的组织,其中蕴藏着浓厚的友谊与感情的因素。

如果一个社会组织的内部既没有确定的机构分工和任务分工,没有固定的成员,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制度等,这种组织就属于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团体,比如学术沙龙、文化沙龙、业余俱乐部等,也可以是-种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的无名而有实的团体。这是一种事实上存在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现在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一个正式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对这种组织现象的处理,将会影响到组织任务的完成和组织运行的效率。人是社会的动物,在组织内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非正式团体。在这个团体里,又形成了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这就是所谓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①具有牢固的感情纽带。非正式组织是个体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以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相互喜爱,相互依赖为基础,是自发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自发的组织形式,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②权力的实施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非正式组织的权力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而不是上级部门的授予。组织一经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可能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发生抵触。

③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领袖人物。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领袖人物不是由组织任命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非常大。

④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非正式组织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人员不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⑤拥有一套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从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出发,对成员的约束力很大,从这种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出发的奖惩办法是迅速而有效的。

⑥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行为一致性和很强的群体意识观念,比如自卫性、排他性等。

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组织管理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把这种在正式组织中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看成是一种坏事,而必须看到它是必需的。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并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来讲,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沟通工具;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等。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可能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等。

(三)其他分类方法

1.从组织的人数规模程度去分类

可分为小型组织(3~30人)、中型组织(30~1000人)和大型组织(1000~45000人)、巨型组织(45000人以上)。例如,同是企业组织,就有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同是医院组织,就有个人诊所、小型医院和大型医院;同是行政组织,就有小单位、中等单位和大单位。按这个标准进行分类是具有普遍性的,不论何种类型的组织都可以作这种划分。按组织规模划分组织类型,是对组织现象的表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