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化差异
组织成员的文化差异会造成个人压力。如在现代企业组织中,组织成员流动比较大,他们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彼此的行为标准和习惯不相同,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引发误解,从而产生压力。即使是来自同一地区的员工,他们各自的教育状况、行为习惯以及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也会因此而产生误解,进而产生压力。
如,日本《朝日新闻》曾报道说,“太要强、压力大,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并不轻松”。以前,来华的日本员工都是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专家”,现在,“初学者”越来越多,因不同文化而感到疲劳和烦恼的人在增多,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并不轻松。日本人是十分要强的民族,可以说,从上到组织高层,下到普通员工,日本人都深深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危机感。
日本人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很正常,因此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就是失眠,这导致精神上焦虑、烦躁。从某些方面看,在中国的日本员工甚至比在日本国内压力还要大。日本员工在中国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相对而言,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压力会大一些。一位从事日语培训的日本教师说:“大连和东京相比,人与人的距离感很小。另外,由于大连懂日语的人非常多,所以汉语不熟练的我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压力。遇到困难时,同事们都能给予帮助,相处得也很融洽。不过中国的同事都有很强的上进心,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这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
4.社会压力源
每位员工都是社会的一员,自然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社会压力主要是由于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诸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经济衰退、生活条件、生活空间过度拥挤、住房问题、社会安全、环境污染、财务问题等。对某一国有企业职工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员工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中有四种在89种压力源的大小排行中名列前茅,它们分别是对社会公德的忧虑、社会保障的担忧、社会稳定的担心及受到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由于社会转型,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人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产生不公平感、紧张和压力感。因此,人们常常感到,在现代社会里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没有钱的人要活着,有钱的想更有钱。社会进步了,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五)应付压力的措施与方法
应对压力的方法很多,组织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关心、关注、调查、分析组织成员所面临的压力、压力源及其类型,从组织管理角度制定应对压力的计划、实施方案及提出具体解决压力的措施与方法。
1.通过组织途径帮助组织成员减轻和抵消压力
(1)帮助新成员适应工作环境,避免“现实冲击”。
可以开设组织新成员培训班,帮助新成员了解组织的创业史、组织文化、组织目标、组织价值观、组织的规章制度及如何与上级、同事和谐相处等等,给新成员一种工作行动指南,并让他树立起自信,使其尽快进入任务角色,适应工作环境。
以企业为例,可以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增强心理保健能力,掌握缓解压力与自我放松的方法。
(2)加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企业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知识。企业可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向员工讲解诸如压力的严重后果、代价(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伤、医疗花费、生产率下降而造成潜在收入损失等);使他们了解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生理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精神症状);掌握压力的自我调适方法(如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从而让员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坝,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积极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
企业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为员工订购有关保持心理健康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这也能体现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健康的真正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也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4)鼓励和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们的行为习惯是由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动力定型而形成的。因此,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就要从改善这一动力定型所依赖的条件着手,这样才能防止群体心理压力问题的发生。
如有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运动保健室,向员工免费开放,提供各种锻炼、放松设备,并且设有一名专职的健康指导员监督锻炼计划和活动,美国一些着名公司还为有健身习惯的人发放资金从而鼓励健身。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员工的生理健康,而且还可使员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5)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
组织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对员工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为员工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从而使员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在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确实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方法。
(6)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
有效的双向沟通,能使组织和员工之间产生互相信任感和认同感,群体凝聚力得到提高,员工的压力有合理疏泄的渠道,并使员工能够建立与组织一致的价值观,愿意为组织的发展献身。双向沟通是组织发展和员工事业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者要建立内部多渠道的沟通机制,为员工提供多种渠道,积极倾听员工的心声,让员工能随时提出和述说心中的疑问和看法,尤其是要常常倾听新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才能、需要、价值观等的述说。员工对组织的许多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的疑问和述说不能得到及时倾听、疏通和解答,这些所谓的小问题就会逐渐积累而变成影响组织发展的大问题。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渠道让他们倾诉思想、申诉意见、提出请求,要对员工做定期的调查,了解员工对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工作生活的看法,以保证每个员工能够顺畅地提出意见、表达思想、提出请求,并得到相应的、满意的答复。例如,丰田公司等国际大公司就设立了“讲出来”的沟通热线,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述说他们的请求,这类公司能够保证所有的询问都能得到全面的解答。所以,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正确引导和帮助员工充分表达,合理发泄,从而减轻和抵消压力。
(7)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渠道,重视员工培训,帮助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训的目的应比以往要广泛得多,应包括与人沟通的技能、建设团队精神的技能、培养和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以及更新知识、创造发明的能力,等等。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组织应帮助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改善思维,抛弃不切实际、期望值太高的目标,建立客观现实的发展目标;保持组织内部晋升渠道的畅通,根据职业匹配的个体类型,让不同类型的员工都有自己的发展通道。
重视员工培训有许多好处,其中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对员工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它能够确保员工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例如: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去参观着名企业,鼓励和支持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并报销学费,等等,这些都对员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有关调查表明,进修培训、职业生涯开发与设计是许多员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如果某个组织可以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帮助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薪金低,许多高素质的员工也愿意在这家有培训机会的组织中努力工作,他们更看中的是通过工作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
(8)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供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为组织成员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干扰。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再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的目的。
例如,2005年有关资料讲到,为了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英国伦敦一家大企业根据伦敦的实际气候状况——即被称为雾都,常年阴雨连绵——这家企业为了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有一个好心情,减轻工作环境给员工带来的压力,使他们不受外界不良物理环境的影响,而将工作厂房建成了一个四季如春、风和日丽的优美工作环境。员工只要走进厂房就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忘记了外界的阴雨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实践证明,这家企业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员工能够高高兴兴上班,高高兴兴下班,在工作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与潜力。
(9)从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员工减轻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在选拔人才与任用人才工作上,要考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根据工作要求(包括工作对个性的要求、能力的要求、心理素质的要求、知识水平的要求等各方面)选拔和任用相符合的人才,力求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现象。
正确定位员工的角色与岗位职责,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明确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这样可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公文或报告、工作陈述、新技能等),加强其工作经验的积累,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可进行员工时间管理培训(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可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以消除人际关系压力源等。
(10)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减轻其压力
管理者要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干扰。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等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方面的保障制度。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给员工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第二,管理者还要保障员工的生活质量,完善薪酬体系,向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建立有效的绩效薪酬方案,减少员工对报酬的不确定性;第三,管理者更要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第四,在员工结婚、离婚、生产、配偶或近亲去世、搬家等特殊情况时,组织要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第五,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帮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员工走出困境,轻装前进,减轻压力,无后顾之忧。
2.通过员工个人自我调节来减轻和抵消压力
让员工正确把握自我心理压力状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①调整自己的心态。
②合理宣泄,释放压抑而保持心理平衡。
③确立适当的个人发展计划。实事求是的发展计划可减轻外界评价的压力。
④培养自己的抗压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人对心理压力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抗压能力不同,正确、积极的方法应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并用积极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保持信心。
⑤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⑥掌握自我放松的心理调适技术。如肌肉放松法、精神放松法、快速放松法等。
下面介绍一种日本学者创制的心理压力自测题。通过心理压力自测题可以帮助员工比较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心理压力状况。
心理压力自测题
心理压力的自我检查,可根据日本大学医学部公布的调查研究报告编制的一份诊断表来测试。这个诊断表列举了30项自我诊断的症状,在这些症状中,如果出现了5项,则属于轻微紧张型,只需多加留意,注意调适休息便可以恢复;如有11项至20项,则属于严重紧张型,就有必要去看医生了;倘若在21项以上,那么就会出现适应障碍的问题,这就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这30项自我诊断的项目是:
1.经常患感冒,且不易治愈;
2.常有手脚发冷的情形;
3.手掌和腋下常出汗;
4.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苦闷窒息感;
5.时有心脏悸动现象;
6.有胸痛情况发生;
7.有头重感或头脑不清醒的昏沉感;
8.眼睛很容易疲劳;
9.有鼻塞现象;
10.有头晕眼花的情形发生;
11.站立时有发晕的情形;
12.有耳鸣的现象;
13.口腔内有破裂或溃烂情形发生;
14.经常喉痛;
15.舌头上出现白苔;
16.面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却毫无食欲;
17.常觉得吃下的东西像沉积在胃里;
18.有腹部发胀、疼痛感觉,而且常下痢、便秘;
19.肩部很容易坚硬酸痛;
20.背部和腰经常疼痛;
21.疲劳感不易解除;
22.有体重减轻的现象;
23.稍微做一点事就马上感到很疲劳;
24.早上经常有起不来的倦怠感;
25.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做事;
26.睡眠不好;
27.睡觉时经常做梦;
28.在深夜突然醒来时不易继续再睡着;
29.与人交际应酬变得很不起劲;
30.稍有一点不顺心就会生气,而且时有不安的情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