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能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最能被满足。
④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二)“复杂人”假设理论提出的依据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沙因修正了自己以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理论观点,提出了“复杂人”假设理论,即“超Y理论”。他认为,X理论并非一无用处,Y理论也不是普遍适用,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或交替使用X、Y理论,这就是超Y理论,也就是权变理论。根据超Y理论,组织中人的需要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②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③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生活的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④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却有可能非常活跃。
⑤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皆可影响他的积极性。
⑥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三)“复杂人”假设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复杂人”假设理论告诉我们作为组织中的人的需要和潜力是各不相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从领导策略上来看,根据“复杂人”假设理论,我们可以根据组织不同的情况,争取弹性,采取权变的领导方式,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在组织任务不够明确、工作秩序混乱的情况下,领导者就需要采用严格的集权管理措施,才能使生产秩序、工作秩序走上正轨。当组织秩序良好、任务明确、职工自觉工作的情况下,领导者可以采取授权形式进行管理,使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复杂人”假设理论并不是说要采取完全不同于“经济人”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的管理措施,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灵活认识组织中的人,从而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领导措施。
(四)对“复杂人”假设理论的评价
1.优越性
“复杂人”假设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权变思想,具有发展的观点和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强调要全面地看问题,要针对不同的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管理措施,这些不同以往的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在今天的组织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局限性
“复杂人”假设理论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因为,它过分强调个别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共性,其结果是又走向一个极端,即在管理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管理措施要灵活、有应变性,这不利于把握组织管理中的规律,不利于组织制度的相对稳定,容易出现朝令夕改的状态。而且由于这种观点不重视人的共性,也就离开了社会性、阶级性,那么,脱离了社会性和阶级性来认识组织中的人,否认规律的存在,抹杀了阶级性,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这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五、结合我国实际运用人性假设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西方组织行为学关于人性假设理论的观点,这些理论虽有阶级的局限性,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了相应的积极作用,它们的产生,是应时代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由于社会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复杂性,组织行为学理论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的合理性,在我国组织管理中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批判地运用,不能照抄照办。具体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人与人平等的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职工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我们对人的态度应和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而不是雇佣劳动者。领导者、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
(二)发扬民主,提倡自治
不管采用哪种管理方式和方法,都应当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注意说服教育、发扬民主、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三)坚持和谐管理原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贵州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因此,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坚持和谐管理原则,尊重职工的创造精神,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资料卡片:鲶鱼效应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在组织管理中被称作“鲶鱼效应”。
其实用人亦然。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惫、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员工们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杀”(淘汰)掉。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资料来源:《管理小故事精髓百例》)
思考题
1.对“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这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如何理解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
3.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2.“社会人”
3.组织
4.霍桑实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实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座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3.下列人性假设中,含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4.提出超Y理论的学者是( )。
A.梅奥
B.沙因
C.马斯洛
D.泰罗
5.(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诞生了。
A.1947-1953年之间
B.1924-1932年之间
C.20世纪30年代左右
D.20世纪60年代之后
6.“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也称为( ),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的。
A.自发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7.出生于美国的“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认为“组织是有意识协调两个人以上的行为或各种力量的合作系统”。
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格
D.巴纳德
8.在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资源中,( )是其首要的、最重要的资源。
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信息资源
9.梅奥等学者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 )学说。
A.“社会人”人性假设
B.人际关系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
10.主张“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因此,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观点的是( )人性假设理论。
A.“社会人”
B.“自我实现人”
C.“经济人”
D.“复杂人”
三、多项选择题(可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
D.多层次性
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微观)
B.群体(中观)
C.组织(宏观)
D.集体
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政治学
E.生物学
4.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调查法
B.面谈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A.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B.组织中的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C.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D.新型领导、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倾听工人的意见”等来提高管理效率
7.按( )划分,实验法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结构分析实验。
A.实验场所
B.实验性质
C.实验作用
D.实验对象
8.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A.古典科学管理学派(20世纪初到30年代)
B.行为管理学派(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C.现代管理科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至今)
D.权变理论管理学派(20世纪40年代至今)
9.马斯洛曾经提出过五个层次的需要理论,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包括( )。
A.生理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E.社交需要
10.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过关于人性的理论,包括( )等人性理论。
A.性善论
B.自然人性论
C.性三品说
D.神性论
E.性二元论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改正错误)
1.组织行为学就是管理心理学。
2.“自我实现人”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3.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映规律性的科学称为组织行为学。
4.观察法是对组织中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
5.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6.组织行为学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的。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它有何特点?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3.请你谈谈有哪些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方法。
4.评价“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
5.简述持X理论观点的管理者的管理策略。
6.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试分析有关人性假设的论述,研究它有何意义?
3.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运用几种人性假设理论来看待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