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教程
48644000000017

第17章 知觉和个人决策(1)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知觉及其有什么特性;

2.掌握影响知觉的因素;

3.解释为什么两个人看到同样的东西却会有不同的理解;

4.理解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开篇案例

丽莉生长于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拥有2.5万人的小镇。她是常居于这个镇上的利兹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她的祖父母来自德国,现在已经退休了。在丽莉的父母不得不去某些地方,如参加婚礼或丧礼时,祖父母就承担起照顾丽莉和她的兄弟的职责。丽莉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有一次她的父亲参加了智商测验,并且获得了几乎是天才级别的高分。她的父母一个劲儿地鼓励丽莉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并且省吃俭用存款以备她上大学用。丽莉在高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是学校拉拉队的队长。后来丽莉进入州立大学,参加了学生会,专修英语,并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在兰仕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个职位。现在丽莉已经37岁了,在兰仕公司一直工作了12年,并拥有良好的工作记录。

托德是丽莉的一位同事。托德生长于洛杉矶市的一个城区。他的父母都曾经是洛杉矶大学的学生,他的祖父母是退伍军人,他只见过他们几次。在托德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有很多时候不在他身边。他的母亲在攻读洛杉矶大学的学位时,雇请保姆来照看托德。人们总是推测托德从中学毕业后,也会进入洛杉矶大学读书。托德没有参加许多课外活动,但他毕业时成绩在班上位于前十名,并顺利进入洛杉矶大学。在洛杉矶大学,他攻读的是新闻通信专业,而且他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学生运动中十分活跃。毕业后,他剪掉了蓄留的长发并来到兰仕公司工作。托德现年43岁,已经为兰仕公司效力长达15年了,并且拥有非常良好的工作记录。

现在公司广告编辑的职位空缺了,丽莉和托德是两位最佳候选人。兰仕公司的老总斯达的要求是:“这个职位需要一位具有良好个人品质的人。这个人将要和办公室里所有的人打交道,我们要求他能够和其他人相处融洽,还能够协调工作并且在紧迫的期限内按时完成任务。”

3.1知觉的概念及作用

3.1.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1.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事实是我们没有真正认知到真实的世界。世界只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我们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由客观事物的各方面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整体,是感觉的综合。

它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外部形象,使人们有可能把客观事物作为确定的事物来把握。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知觉。知觉的形成与实践有密切的关系。除了作为知觉基础的感觉受实践的制约以外,知觉本身还受到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情绪、愿望、注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个体对同一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感觉即使相同,对这一对象的知觉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艺术鉴赏家和珠宝商人对同一颗钻石的知觉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对某一对象缺乏最低限度的知识准备和经验储备的人,即使有了关于这一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全部感觉,也不能形成关于这一对象的确定的知觉,例如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看一张X射线的医学照片,他就不能对照片所反映的人体状况形成确定的知觉。

我们的知觉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整体的反映,是因为: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我们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能。

2.知觉的特性

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1)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同一时刻里,他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的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称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为知觉的背景。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既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经常转换。

在知觉过程中,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刺激也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的多维变化比单维变化更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此外,凡是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及过去经验联系密切的刺激,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虽然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刺激物的性质、特点和知觉主体的经验是影响知觉整体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关键部分、强的部分在知觉的整体性中起着决定作用。有些物理化学强度很弱的因素,因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也会成为很强的刺激成分。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以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3)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听一首歌,如果是会唱的,才放一个片段就会知道是哪首歌,并知道后面的旋律是什么。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能知觉出那首歌所需的片段的长短。但这片段不能够无限地小,总有一个合理限度,也就是说要有充分的判断依据。经验是最重要的,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动作、言语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①言语的指导作用。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②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③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4)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视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绝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端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再例如,一个人站在离我们不同的距离上,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空间大小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同样大小的人。一个圆盘,无论如何倾斜旋转,而事实上所看到的可能是椭圆甚至线段,我们都会当它是圆盘。在强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但这不妨碍我们感觉煤块的颜色比粉笔深。知觉的恒常性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类知觉中,例如同一支乐曲,尽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我们总是把它知觉成同一支乐曲。

知觉的恒常性是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特征,而我们对这些事物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无数次的经验校正了来自每个感受器的不完全的甚至歪曲的信息。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3.2影响知觉的因素

大量事实表明,人的知觉世界各有千秋,都不绝对等同于客观现实本身。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觉呢?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甚至有时歪曲知觉。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知觉者,而客观因素大致分为知觉目标或对象以及知觉发生的情境。

3.2.1主观因素

人的知觉是有个体差异的。这就好像说,“同一个鸡蛋,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是不一样圆的。”下面两个例子可以更明确地说明这种个体差异。

三个裁判对赛球中的好球坏球各抒己见。甲说:“球有好坏之分。好球我就判好球,坏球我就判坏球。”乙说:“球有好坏之分,我认为好球就判好球,我认为坏球就判坏球。”丙说:“球有好坏之分。在我还没裁决之前,既谈不上好球,也谈不上坏球。”很明显,有人较多的以事实为依据,有人则更多的以自己内在的标准为依据。

再如,一位厂长在全厂大会上讲话,尽管每一个听众听到的是同样的声音、同样的语调,看到的是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动作,但每一个人的知觉内容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对他所看到的东西进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了知觉者个人特点的明显影响。在影响知觉方面最相关的个人因素是个性特征、需要和动机、兴趣、过去的经验。

(1)兴趣

人们的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兴趣的个别差异往往决定着知觉的选择性。这就是说,人们的兴趣往往会使他们把不感兴趣的事物排除到知觉的背景中去,而集中注意于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对戏剧感兴趣的人往往会注意橱窗里的戏剧杂志,使之成为知觉的对象。

(2)需要和动机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动机的事物,往往会成为知觉的对象、注意的中心。反之,与人的需要和动机无关的事物往往不被人注意。例如,一个饥饿难忍的人可能集中注意于摆在眼前的食物,而对周围的其他食物视而不见。

(3)个性特征

人们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例如,不同神经类型的人,知觉的广度和深度有个别差异。多血质的人知觉速度快、范围广,但不细致;黏液质的人知觉速度慢、范围较窄,但比较深入细致。

(4)过去的经验

人们过去经验的不同也对知觉的选择性有很大影响。例如,一个外行和一个机械工程师看同一部机床,但两人看到的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外行人只看到机床的表面和主要部件,但机械工程师的观察要细致得多,这是由于机械工程师比外行有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知觉特点也反映到组织行为中来。不同职业或工种的人会对不同的对象更敏感。人们总是较多地注意新来的同事。如果你今天因迟到而受了罚,你会特别留意是否有别人也迟到并受到同样待遇。一个人一时挨了批评,很容易把所有的领导都看成是不近情理的。如果你觉得文化人总是有修养的,你每接触一个文化人都会觉得他会有很高的品德修养,尽管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认为年轻人涉世不深、做事不稳,这种成见就会影响你对每一位年轻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