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图酒的酿制既融入了现代化的酒厂的先进技术,又保留了家庭式的酿酒作坊的传统做法,但它们必须按大公司的工艺要求提供粗酿过的酒,以便进一步加工,成为正品出售。“皇家酒厂”是波尔图最大的酒厂之一,生产28个不同品种的葡萄酒。它的地下酒库长1000米,高宽各5米,跟北京的地下人防工程有几分相像,储藏着各种葡萄酒200万瓶,最早的酒自1940年入库,该厂的缸装酒库规模更宏大。酒缸又分木制的和不锈钢的,木制酒缸用于长期储存,随着岁月的积累,木质的香味渗入酒中,使酒味更加醇厚,不锈钢酒缸每个可装酒110万公升,该厂共有22个。酒厂里的酒在这里经过工艺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瓶装车间装瓶入库。
波尔图作为“酒都”的另一标志是“无处不飘酒香”。大街小巷,数不清的酒吧和饭店、餐馆,乃至车站码头无不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美酒。多罗河畔有条叫卡伊斯·德里贝拉的大街,街两旁的店铺几乎全是酒店、酒吧和餐馆,而且总是“高朋满座”,为了吸引顾客,有的酒店门口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椭圆形的木制大酒桶。
漂亮的服务小姐不停地从木桶出口处倒出美酒献给行人,请顾客先尝后买。
来到波尔图就不能不了解这里的葡萄酒文化,这里的每一寸土壤的历史都离不开葡萄酒。波尔图的酒有享誉世界的悠久历史,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17世纪中叶。17世纪末,英法战争爆发,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被英王查理二世明令禁止。英国酒商于是开始来到葡萄牙波尔图,沿多罗河有如探险般地往上游寻找新产区,从此波尔图酒进入世界贸易体系。
爬上克雷瑞高许塔,可以看到两岸陡峭山脊上层层叠叠的葡萄园。
这里的片岩坡地干旱、荒凉、贫瘠,却是上好的葡萄生长环境,造就了波尔图酒独一无二的味道。在如此荒僻的地方开垦葡萄园纯属无可奈何,300年前英、葡、荷的《梅林条约》阻碍了英国从法国进口波尔多,为了填补国内酒精供应的不足,英国以援助葡萄牙对抗西班牙为条件,向葡萄牙提出供应葡萄酒的要求,从此当地人们开始大量种植葡萄。
如今,波尔图四周的山地上有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区域,特别是多罗河两岸的梯田更是上好葡萄的栽种良地,葡萄树根一直深扎到地下二三十米,吸吮着当地特有的丰富的钾磷。充足的阳光,山脉对海风的屏障作用,更使这里生长出优良的酿酒葡萄。沿多罗河溯河而上,两岸斜陡山壁上层层叠叠的葡萄园就错落有致地呈现眼前。
每年秋季是葡萄的收获季节,摘采之后在当地马上开始酿制,到了来年的冬季,天气转冷,就有葡萄酒陆续被水运到波尔图的酒厂调配装桶入窖。水路运输过程是酿造优质波尔图酒必不可少的环节,波尔图的酿酒者坚信,把新酒从颠簸迂回的多罗河上运到城里的这段路途非常重要,因为酒在河上与两岸飘来的新鲜空气发生接触,使其在未入酒窖沉睡前能够吸收到充足氧分。两百多年来,所有的新酒都要在码头上岸,漂浮在波浪上载着橡木酒桶的船,也成了至今依然不变的水上广告。这些船满载着装满葡萄酒的木桶扬帆航行,构成波尔图特有的一幅绚丽的风情画。游人们到此无不驻足欣赏,拍照留念。尤其站在对岸高处向下鸟瞰,的确能让人感叹波尔图无愧于“酒都”的美称。
葡萄牙产酒上千种,典型的波尔图酒稍带甜味,醇厚的口感较强,一般不用做配餐酒,而作为饭前酒或饭后酒,每次饮一两杯即可,葡萄牙酒均在8到20度之间。葡萄酒不都是越陈越好,例如配餐酒就不宜久放,当年产当年饮用为宜,但有些波尔图酒则越陈越好,越陈越贵。
常言道,物稀为贵,波尔图酒也是这样,为了保持波尔图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价格,其产量是受控制的。
第三节新特拉“双城记”
新特拉,又名辛德拉,这里山峦起伏,宫殿、城堡和别墅就坐落在这碧水连天之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糅合在了一起。它独特的风景文化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为世界遗产。考虑到它的自然风景与它的历史建筑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为它创造了“文化风景”这一特别的类别。
光阴如梭,走过多少个春华秋实的季节,但那绿荫常存的新特拉,依然风韵不减当年,美得依然令人折服、令人向往。
1.风韵尤存的宫殿之城
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铺满绿荫的崎岖山路向西北方向驶出20多公里,就来到秀丽的小山城新特拉。这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林中古城,很早就已经成为葡萄牙的外国游客的蜂拥之地。
远古时期,伊比利亚半岛的土着人就曾在此居住过。后来罗马人和阿拉伯人又先后占领新特拉,在此留下不少重要遗迹。1147年,恩里克斯国王将其征服,并入刚刚诞生的葡萄牙王国的版图。在13世纪和14世纪之交统治葡萄牙的迪尼斯国王将新特拉封予圣伊莎贝尔王后。
15世纪初,小镇得到蓬勃发展,新特拉王宫屡经扩建和装修。16世纪,这个日趋繁华的古城一度成为王国的决策中心。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特拉宫就是昔日的王宫,现在被称为国家宫。这是由一组宫殿构成的统一整体。由于断断续续的扩建历经不同的时期,王宫的建筑艺术表现出多样性,是从哥特艺术、阿拉伯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等不同流派之集大成者。王宫的中心部分是约翰一世于14世纪开始建造的,直至16世纪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才完工。殿堂内部的突出艺术特征是15至16世纪的瓷砖装饰和壁画。历史上几代国王曾在这里居住并主持朝政。御膳房里炉灶设在厨房中间,高大的烟囱拔地而起。然后经过一间寝室,进入一个小教堂,漂亮的木制顶棚装饰着花纹和姿态各异的鸽子图案。其后的一间漂亮的房间有着绿色和黑色的阿祖勒茹风格的房顶,房子中间装饰着一个水池,正六面体的图案产生一种动力学上的效果。华丽宫殿有八角形的顶棚,顶棚上绘有8只鹿和葡萄牙高贵家族的徽章,墙上是7幅描绘阿祖勒茹狩猎场面的壁画。再往后是喜鹊殿,殿内壁画中的喜鹊比宫廷贵妇还多。在国王殿里,顶棚上画的是天鹅脖子上倒挂着花冠。
位于新特拉山顶上的佩纳宫是王室的夏宫。四周古木参天,风清气爽,实为上乘的避暑胜地。据传说,很早以前此地曾有一石窟,因圣母玛利亚曾在此显过灵,故就地建造了一个小祠堂。1493年,若奥二世曾携王后来此还愿,停留数多天。继任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不惜一切代价,下令修筑盘山公路,以便在山顶建造一座修道院来取代小祠堂。
后来果真建成了一套包括礼堂、圣器所、修道院和钟楼在内的宗教之家。
1743年遭雷击后部分损坏,接着被大地震和战火彻底毁坏。
从1838年起,宫廷下令在废墟上重建王宫,40年后佩纳宫落成,成为王室夏宫,葡萄牙末代国王长年在此居住。1910年共和国成立后易名为佩纳国家宫,现为博物馆,收藏着许多名贵家具、古董以及绘画、雕塑艺术品。这座宫殿是葡萄牙浪漫主义城堡建筑的代表作。
佩纳王宫距离新特拉3公里,可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怪物:集滑稽的仿哥特风格、颠峰时期的曼努埃尔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阿拉伯摩尔风格于一体。佩纳王宫是一个倨傲的奇妙环境,一个国王统治的美梦,一个疯子路德维格的假面具,该王宫是布拉干萨女王玛丽亚二世的丈夫费迪南于19世纪兴建的。墙上嵌饰着16世纪的小修道院。布拉干萨王朝的统治直至1910年。王宫连着一条长长的尖顶拱廊隧道;德拉库拉(Dracula)伯爵通过隧道口迎接客人到内部餐厅就餐,餐厅里摆着餐具。其后是一间放满雕塑精美的阿拉伯和印度风格的用具的房间。反常和古怪的建筑风格就是新特拉风格。
此外,附近的摩尔人城堡、新特拉地区博物馆、嘉布库斯修道院、蒙塞拉特花园也值得一游。摩尔人城堡是欧洲唯一的摩尔人风格的城堡,是摩尔人于17世纪建造的。台阶中间部分很早就坍塌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这座耸立的建筑物令人喘不过气来。在300米长的城墙上可以对周围景色一览无余,而在城墙内,自然景色掩盖了坍塌的房屋。在城墙外边,紧挨着佩纳王宫。新特拉地区博物馆位于新特拉旅游局院内,一间考古室里收藏有几件有趣的罗马式史前用具;一间藏画室里挂着“礼拜日画家”的年久发黑的画,有代表性的新特拉风景画被作为杰作装在画框里;第三间房间里有临时展览的照片。嘉布库斯修道院位于新特拉去罗卡角的公路上,步行者从蒙塞拉特花园对面的泉水出发可以到达此修道院。它建于16世纪,修士的小室开凿于岩石之中,市内的墙壁和房顶都覆盖着软木。当时,修道院有12名嘉布遣会修士,最后于1834年被放弃。蒙塞拉特花园由英国人所建,这里占突出地位的是一座模仿印度北方建筑风格的古怪的别墅,花园中有新特拉独特植被保护下的泉水和草坪。
2.油画般的“欧洲之角”
新特拉周围,林木茂盛,绿海苍茫;清泉汩汩,瀑泻飞花。这一带广阔的山林已被确立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全葡萄牙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而新特拉就像是镶嵌在这碧野上的一颗多彩的珍珠。着名诗人拜伦称赞它为“灿烂的伊甸园”和“极乐世界之门”。
葡萄牙的新特拉,处于葡萄牙的最南端,依山傍水,像一幅极美的油画。当这幅高雅的、诗情画意的长卷摊开时,新特拉小镇的俏丽与祥和跃然于纸上。平日里它用伟大的胸怀迎接着远方客人,周末它那绚丽多彩的灯光闪烁着扑入星群。一条婉延繁忙的铁路线,承运着新特拉人的热情和真诚,来往与里斯本之间。另一条小铁路沿着山路“叮叮当当”地走进花园与别墅,把欢快带到了大西洋的海滩边。
凡是到新特拉观光的外国游客,都会去欧洲之角一游。这里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其地理名称为罗卡角,但以“欧洲之角”着称于世。
罗卡角位于欧洲的最西端,海拔140米。罗卡角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块石崖,崖边立一石碑,碑顶上有一个十字架,碑文是大诗人卡莫斯的名句“陆此于此,海始于始”。游人纷纷在此碑旁留影,以记下这天涯海角之游。
新特拉有大量的村舍和庄园,现在其中的一些作为官方的旅游度假场所。海边的一栋栋魅力无边的别墅,只见那花式的围墙里,缤纷的花朵窜入眼帘,高大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骄傲。上下两层的欧式建筑,面貌全新地呈现在面前,就似那待嫁的新娘,娇媚、可人。沿着小路,绕到屋的那一端,看着清澈碧蓝的游泳池、走在花间的小路上、观赏着池塘里潇洒的鱼儿、捧着刚从树上摘下的各类成熟的果子、吻着满园的花香果鲜、听着树叶互倾的爱慕之声,感觉是那么的清新、色秀……
各家门前别出心裁的花园与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错落有致地交接在一起。辛特拉人有着不同一般人的智慧、只要你置身于此,无论是尊贵或贫贱,辛特拉支出的永远是高贵的享受。目不暇接地看着,“贪得无厌”地品着。长长的石桥婀娜地连接着两头,弯弯曲曲的拐向远处。
你会不期然地发现桥下那一条宽宽的绿“绸带”——小溪,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流淌冲刷,造就出如此宽的河床,而如今又不知经过多少年,河道里已无水,绿油油的草铺满宽敞的河床。一只只小白羊悠然自得地在此间觅食。
辛特拉是一方宝地,湿润的气候不但滋养着花草、树木,而且还是有钱人的天堂。很多有名望的人和一些国家政要人员都来此购房置地。辛特拉有很多“外来户”,“英语”的普及水平远高于巴塞罗那,就连国家电视台,每天都有很多原版的英语节目可观赏。那一栋独特华贵的建筑竟“隐居”于此,那么的沉寂、洒脱,远离“尘土”、避开“吵杂”,那时那刻我的心超越了时空、划过苍穹、编织起了自己的美梦……
第四节城市风采
葡萄牙的城市,犹如她酿出来的葡萄酒,每一个城市都各有自己的特色,细细品尝,更觉得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