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尼西亚
48784400000008

第8章 赤道玉带,绝美风情(3)

200万年前这些岛屿上只有四种较大的动物:竹鼠、大龟、俾格米象和科摩多龙。据考证,科摩多龙不会去捕食大龟,因为大龟有甲壳保护,科摩多龙无处下口;竹鼠又太小,填不饱肚子,科摩多龙自然不感兴趣。剩下的只有俾格米象了,它身高1.15-1.50米,体重相当于一头河马,足以让科摩多龙饱餐一顿。科学家根据大量事实断定,200万年前的科摩多龙主要以吃俾格米象为生。身体肥胖、不善于奔跑的科摩多龙采用的是“守株待兔”式的捕食方法:它们埋伏在俾格米象经常出没的地方,等猎物经过时,突然用大尾巴一扫,把对方击倒。

如今,俾格米象早已灭绝,为什么科摩多龙却没有因食物匮乏而消失呢?原来,科摩多龙身怀能捕获多种动物的绝技,一旦理想的美味——俾格米象完全灭绝,它们便果断地更换口味,去捕食新的猎物,如后来被人们带上岛屿的野猪、鹿和水牛等大型动物。正是这种极强的适应性,使得科摩多龙能够历经200万年的风雨依然存在于地球上,而不像恐龙那样成为地球生物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现在的科摩多龙又是怎样捕食的呢?科摩多龙利用嗅觉,在猎物经过的路旁潜伏。当猎物靠近时,它会扑上去咬断猎物的后腿,或者先用尾巴把猎物打倒在地,再用利齿撕开猎物的喉部或腹部,使猎物因大出血而丧命。然后巨蜥便用锯齿状的利齿和有力而锋利的脚爪把猎物撕成碎块,大口吞食。科学家曾亲眼目睹一条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雌科摩多龙,竟然在17分钟内吃完了一头31千克重的野猪。巨蜥的胃像个橡胶皮囊,很容易扩张。成年科摩多龙一餐就能吃下相当于其体重80%的食物,所以科摩多龙在餐前餐后体重相差很大。

猎物的香味会吸引四处觅食的科摩多龙们,它们纷纷前来想要分享猎物。分餐是有规矩的,体型最大的雄性优先,顺从者或“亲朋好友”其次,陌生的食客通常被安排在最后。腐尸是科摩多龙爱吃的食物。

它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高度脓毒性细菌,受到攻击的猎物即使逃脱,也会因伤口感染引发的败血症而死亡。这些逃脱的猎物就成了攻击者送给其他巨蜥的礼物。科摩多龙吃饱后,就趴伏于沙滩上或礁岩上晒太阳。

它们善长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待几十分钟的特殊本领。

每天早晨,科摩多龙从洞穴中爬出来,先要躺在岩石上吸收阳光的热量,直到太阳晒暖了身体后才去捕食。

科摩多岛气候湿润,丛林茂密,四周环海,海岸上有成片的沙滩和林立的礁岩。这样的自然环境成了科摩多龙生活的天堂,它们在那儿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繁衍生息。和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科摩多龙为卵生,每年的7月是科摩多龙的繁殖季节。它们先在比较干燥的山丘上挖好洞穴,然后将卵产在里面。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4-6枚卵。10岁左右的雌蜥进入产卵旺期,每次能产下20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8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幼蜥大小如同家鹅,几个月就能迅速长大,到了4岁才能捕食大的野生动物。成年的龙蜥身长3米以上,体重可达100千克。它们不吃不喝也能活上3个月。一般科摩多龙的寿命在40年左右,最长寿的可以活到100年以上。

据说成年龙蜥有吃幼蜥的习惯,成年龙蜥(包括幼蜥的亲生母亲)由于饥饿遇见幼蜥就会一口吞掉它。所以幼蜥一孵化出来就会拼命爬上树梢去避难,等1岁后有了自卫能力才返回地面。这表示,龙蜥虽然凶猛,种群的生存能力却很脆弱。因此龙蜥是受到印尼法律严格保护的动物,印尼政府将这个区域设置为科摩多国家公园,科摩多龙成为了目前世界上的珍贵动物之一。

第三节复杂的教育体系

印尼的教育体系比较复杂,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指各类各级正规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而非正规教育则包括扫盲运动、伊斯兰教私塾、伊斯兰教经堂、各种职业培训班、童子军教育、妇女及青年团体培训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形式的教育,也有人称之为社会教育。

1.有待改进的正规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现代正规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当时荷兰殖民统治者出于自身需要在雅加达及一些省会城市开办西式教育,成立初级中学和普通中学,这是印尼第一批正规学校。当时学生以荷兰人为主,也接收少量原住居民上层子弟,这成为印尼正规教育的开端。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印尼的学校正规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尼已基本实现了六年小学基础义务教育,正向着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迈进。

在印尼,无论幼儿园、普通小学、中学、大学还是专门技术学校,都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总地来说,中小学及职业学校以公立的居多,而大学则是私立的占多数。除有公立、私立之别外,印尼的正规学校还有普通学校和宗教学校之分。宗教学校中,伊斯兰教学校占绝大多数。

印尼的学前教育从3岁开始,以民办公助为主,幼儿正规教育在印尼还不普及,能接受这种教育的幼儿比例很小。主要是因为印尼妇女很少参加社会工作,她们往往选择在家自己抚养教育孩子,而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多是请家庭教师来家里教育幼儿。因此,印尼各地幼儿园都很少见,省会各大城市稍多一些,而且多为私立幼儿园。下层社会的儿童更是无缘幼儿正规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一般招收6岁儿童,学制6年,所学课程主要有:宗教、建国五项原则、印尼语、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体育卫生、艺术、特种技能等。大城市中的一些小学,主要是私立学校,现在在高年级已开设英语课。但是印尼的教育条件仍然有待改善,有些地方,包括像雅加达这样的大城市,由于校舍不足,学校被迫分为两部制,学生们轮流上上午班或下午班的课。印尼政府在普及小学教育方面已取得巨大的成绩,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

印尼的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都是3年。初中分普通初中、初级职业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3类,高中则有普通高中、高级技术学校和高级师范学校之分。比较有特点的是,印尼学生在初中第三学年和高中期间,可根据自己毕业后的理想与计划进行选课。

印尼现在已经有1000多所大学,各大学的学制不相同,有4年、5年、7年和8年之分,不同的学制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位,最高学位是博士。

大学的专业设置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文科类所占比例太大,而理工科所占比例太少,与国家建设需要有些脱节。

印度尼西亚大学位于雅加达,1950年建校,是印尼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设有12所学院和1间研究所。该校毕业生数十年来在印尼政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该校位居印尼高等学府的榜首,学生和师资素质均属国内一流。在教研方面也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准,吸引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如韩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东盟各国、土耳其、印度、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国际交流方面,该校与国外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在教学、研究和地区以及师生交换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该校也与驻印尼各国大使馆的外交使节以及工商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印尼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重视学生的技能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在中学,学生可以学到制作蜡染布的技术;大学生一般要深入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接受智能和体能的训练。这已成为印尼学校教育的一种优良传统。

印尼的高等教育底子薄弱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并且在高等院校的教师中,大部分教师只有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较少。由于师资严重缺乏,印尼每年都极力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充实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国每年也要送几百名教师去印尼从事汉语教学。

师资的不足还表现在教师分布的不均衡。大部分教师集中在爪哇和首都雅加达,外岛及其他地区的师资缺乏。政府鼓励和选拔教师到外岛任教,多数教师不愿意去。一些教师甚至说:“工资再高也不愿意离开爪哇。”高等院校教师外流现象也很严重。许多教师被吸引到政府机关和私人企业去当官员、专家顾问或厂长经理,因为大学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比较低。

2.独具特色的宗教学校

全国的教育行政系统由教育部主管,而教会学校则由宗教部管辖。

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国家预算、市政府开支和家长的捐款,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通过各方面协商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以中央提供为主,普通教育经费由省和地区提供,政府还允许私人按国家教育政策开办各种学校。印尼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是宪法和基本教育法,宪法规定每一个印尼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何种教育。

印尼政府把宗教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印尼各类小学,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宗教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设有宗教课程。另外,各类学校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建国五项原则的教育,将它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对至高无上的真主或上帝的信仰,发展聪明才智,培养技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发展个性,加强民族精神,以造就对建设国家及民族有用的人才。由此可见,印尼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及宗教思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宗教可以说是印尼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宗教教育在印尼教育中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到今天印尼的宗教学校在全国学校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这也是印尼教育的一大特色。印尼的宗教学校绝大多数为伊斯兰教学校,其次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学校。印尼正规伊斯兰教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各类公私立大学。

宗教学校与普通学校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宗教学校的文化知识课占70%,宗教课占30%,宗教课所占比重较普通学校大;二是在校规上,伊斯兰教中小学要求学生上学时男生戴黑北芝帽,女生裹白色头巾,必须按伊斯兰教习惯着装。在雅加达等大城市街头常可以看到这种装束的学生,他们都是宗教学校的学生。

伊斯兰教学校中有一些高等学校更是特别,它们既不同于普通学校,也不同于一般伊斯兰教学校,它们是专门的伊斯兰学院,其全部课程均为宗教课,这种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都将成为神职人员。据说,这些专门的伊斯兰教大学培养的毕业生近年来已供大于求,面临很大就业压力。

在各类伊斯兰教学校中,有一种被称做“宗教私塾”的宗教学校,这种学校在发展伊斯兰教育,特别是在发展农村初级教育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功不可没。这种学校大都接收平民子弟,一般由伊斯兰教长老出任教师。学生以学习《古兰经》、祈祷为主,同时从事劳动、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学生住集体宿舍,无须交纳学费,他们往往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以自愿的形式向老师捐送钱或粮食。

在伊斯兰教信仰氛围浓厚的地区,经堂教育很普遍,社区或村里的小清真寺是对儿童进行伊斯兰教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往往在那里学习阿拉伯字母,跟老师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这种学校一般是早上或晚上上课,课时一般为两小时左右。老师是具有较高伊斯兰教知识的教徒。在亚齐、西苏门答腊地区的农村,男孩子到了7岁就要离开家去小清真寺学习和住宿。他们白天学习识字,晚上在那里就寝。到了学经年龄而不住进小清真寺的孩子,就会受到已住进小清真寺的同龄伙伴们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