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48797200000006

第6章 事死如事生——论生死(5)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以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希望,只生活在回忆中,这就意味着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二是有事做。

如果有人在烦你,那这个人可能就是你自己。对付无聊实际上很容易,让自己忙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你一直都想做的事情。愿意为自己的无聊负责的想法,就是驱逐无聊的最有效的力量。

三是能爱人。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成百上千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有了希望,人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有事做,人生就避免了空虚与无聊,而变得充实起来;能爱人,人生就有了情趣,不枯燥。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做到这三点,你的生命必将缤纷多彩。

等待戈多:于无望中等待希望

为什么在我们年轻时我们面前的生命之路总是显得无比漫长呢?

因为我们不得不找寻空间塞满我们无限的希望。希望带来美好,美好的希望更是让人激动,让人无限向往。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和依靠,它让会思考的生命去奋斗、拼搏,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有这样两个浪汉:戈戈和狄狄,他们出现在一条空荡荡的村路上。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做背景。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他们却不清楚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他俩在等待中闲聊,始终不见戈多出现,却等来了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幸运儿拿着行李,被主人用绳子牵着,唯命是从。流浪汉终于等来了一个戈多的使者,他告诉两个可怜的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狄狄和戈戈仍然在等待戈多。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他们继续说些无聊的话,做些荒唐可笑的动作。这时候,波卓和幸运儿又出现了,只是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最后又等来了那个使者,他告诉狄狄和戈戈,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

这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情节,这部戏剧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在无望中寻找希望。

有人说流浪汉等待的戈多是上帝,有人说戈多根本不存在,甚至有人说戈多象征着人类的“死亡”。当有人问作者贝克特的时候,他苦笑着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然而,这一回答正好启示我们,人对一切都是无知的,不论是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的命运。等待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戈多是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戈多是人们对于明天的希望。

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然而西西弗斯来说却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诸神能够惩罚的只是他的肉身,而他对于生活的希望与激情并未泯灭。这种希望与激情是他继续生活的动力,即使承受着肉体上的痛苦。

每个人都应该有希望,离开了希望,我们的世界将会失去颜色。只要你相信一个较好的明天会到来,则今天的痛苦对你就算不了什么。对于那些怀揣希望的人,甚至“铁窗石壁也不是牢狱”。

能够将自己从一切烦恼痛苦的环境中拯救出来,而沉浸于和谐、美满、幸福

的氛围中的能力,便是希望。假如从我们的生命中去除希望的能力,我们中间还有谁有勇气、有耐心,而热诚地继续着生命之战斗?

怀揣希望的人,无论怎样的贫苦,怎样的不幸,他总有自信,甚至自负。他藐视命运,他相信好日子终会到来。

正是这种希望,这种期待着好日子来临的心态,使我们可以维持勇气,可以减轻负担,可以扫清我们的路障。

无望的是结果,希望的是过程,正如鲁迅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我们所能做的和正在做的便是在无望与希望之间——继续等待。

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也可以无比丰富的。希望是存在的,但是要实现希望又是未知的。无论“戈多”是否会来,生活中的人们应该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出现。毕竟他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勇气。没有了“戈多”,等待就意味着幻灭。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因此,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总是应该留有可贵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对自我进行激励。在死亡以前,希望永远存在,人生也绝对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至今,它一直是人类生活动力的来源,因为它带给人类无穷的“希望”,不管遭遇何种困境,它是人类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在无尽的等待之中,人类生生不息。

寻找灵魂的寄托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灵魂,动物没有灵魂。

哲人和傻瓜的区别在于:哲人的灵魂醒着,傻瓜的灵魂昏睡着。

灵魂生活始于不满足,不满足像动物、傻瓜那样的活着。

正是在此不满足中,人展开了对生活意义的寻求……

是≠有:简化你的生活

许多人常常会问:“我得到了什么?”“我拥有什么?”然而,有没有想过,自己拥有“什么”的同时,已经被“什么”所拥有。正如一个人“有”的越多,就越不“是”他自己。因为他拥有的越多,需要担心和关注的外部事物就越多,他就越没有时间去做他自己。

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叫做“拥有就是被拥有”。比如说,我拥有一辆汽车,那么就等于我同时被这辆车所拥有,因为我必须时常担心:“我的车会不会被偷走?保险费是不是又该交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伴随着拥有这辆车同时到来。

由此可知,拥有的东西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人的生命内涵和注意力被分散了,最后反而使自己成了拥有物的奴隶,从而丧失了人生的意义。

当然,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不拥有,而是不要去拥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要简化我们的生活。

许多西方人,就倡导过这种“简单的生活”。他们试着离开汽车、电子产品、时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乐。这被称为“草根运动”。他们强调简化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抛弃物欲,而是要把人分散于身外浮华物上的注意力移出一些,放在人身上、精神上、心灵情感上,过一种平衡、和谐、从容的生活。

动物只要吃得饱,不生病,便会觉得快乐了。人也该如此,但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很多人忙碌于追逐事业上的成功而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他们在永不停息的奔忙中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忘记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样的人只会看到生活的烦琐与牵绊,而看不到生活的简单和快乐。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许多烦恼,也为我们身心的解放开拓了更大的空间。简单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追求,放弃劳作,而是说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质及重心,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华的琐事。当然,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一个基本的概念在于你想要改进你的生活品质而已。关键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想想生命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其实简单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与哲学。简单生活是简单主义者的生活选择,无论是田园隐居,还是返璞归真,抑或自愿选择一贫如洗。值得提醒的是:“自愿”简单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首先是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单化。当你不需要为外在的生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也就为内在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静。之后是内在生活的调整和简单化,这时的你可以更加深层地认识自我的本质。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身体被调整到最佳状态时,精神才有可能进入轻松状态;而当人的身体和精神进入佳境时,人的灵魂,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

每个人都会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每当整理好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唱片、影碟、画册、衣物,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之后你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间房,也需要经常清理。心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人也会变成它们的“奴隶”,得不到放松。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久了,心灵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要知道,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而不愿去清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又会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哪些是你不需要的。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清扫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每天扫一点,每一次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污染心灵的东西。

简单是快乐,放弃是拥有。不为太多的外物所累,人才能感受到轻松,灵魂才有空闲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试着给自己的生活来一次大“清理”,看看哪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哪些东西只会增加我们心灵的负担;哪些想法是推动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哪些想法只会让生命变得更累。留下真正需要的,摒弃那些没有必要存在的,简约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