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与必然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
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我命在我不在天
希腊有一首很悲观的民歌说:
日神阿波罗是个勇士,
他能够一拳打倒凶猛的敌人,
但他无法扭转自己的命运。
普罗米修斯是个智慧的神,
他能够瞒着宙斯把火种偷了出来,
叫那些可怜的人们看到光亮,
而他自己却被鹫鹰不断地啄着心肝,
——这是命运跟他开的玩笑!
从古希腊文明到基督教文明,西方的上空一直弥漫着“悲剧”的色彩,古希腊人认为人类真正的命运是悲剧,与命运抗争到最后也只能是徒劳,人之所以明知道自己的宿命还继续抗争,也是因为人的宿命。到基督教诞生之后,宗教的慰藉很快融入到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之中,但作为宗教的基督信仰,也是将个体的真正幸福放置到“彼岸世界”。
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冥冥之中有个主宰呢?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狂妄的人自称是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不幸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这就是被塞涅卡忽略了的第三种情况:和命运结伴而行。
1994年的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以监狱为背景,突破了以往压抑、罪恶、黑暗的色彩,给人们展示了充满情感、希望的生活态度。
安迪被冤枉入狱,他看似平静的表面藏着一颗不屈从的心。当别人都在抱怨自己冤枉时,安迪从来都默不作声,悠闲地散步,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获得自由的希望。即使身处监狱,他也在竭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为了扩大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他坚持给州议员写信,不间断地写,一直到州议员终于拨给了他一些微薄的东西来应对他。安迪仍然不满足于此,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帮助,他坚持继续写信,直到他的要求被满足,他成功地扩建了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安迪还辅导监狱里的狱友学习,帮助他们获得高校的学位。
监狱长曾经告诉安迪“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这并没有让安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安迪用小小的铁锤凿出一条逃离的洞,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要六百年才能完成任务,成功地为自己铺好了一条希望之路。最终,他终于越狱成功,并且让监狱长受到了应该受到的惩罚。
安迪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前途多么渺茫,他都不愿意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更不愿意在被冤枉的罪名下浪费掉自己的生命。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为自己在黑夜点燃一盏长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人生的路可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以至于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定的路了。
这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终得到实现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可能性都被舍弃了,似乎被浪费掉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遗憾。
但是,真的被浪费掉了吗?如果人生没有众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着唯一命定的轨迹伸展,我们就不会遗憾了吗?不,那样我们会更受不了。正因为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始终处于敞开的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着的人生之路。尽管绝大多数可能性未被实现,却成为了现实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给那极少数我们实现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层自由选择的光彩。这就好像尽管我们未能走遍树林里纵横交错的无数条小路,然而,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即使走在其中一条上也仍然能够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真正的自由都是由自己的内心来掌握的,而不是命运的安排。只要你心怀希望,相信自己,靠着自己的顽强奋斗,就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人成兽全在自己
自由意志是人的一项根本行为准则,人在不伤害和侵犯它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任何自愿的和自我控制的行为。这是人区别于动物世界的飞禽猛兽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灵魂,我们可以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而非仅仅依靠生存的本能去获取食物或者繁衍后代。
自由意志是可以控制的自我行动力,但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意志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就是每个人都有发挥自我的自由意志的可能,不能因为我发挥了我的自由意志,就妨碍到你的权利,使得你不得不迁就我,而无法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
我们需要用心雕琢自我的灵魂,这样才能把握自由意志,既不为自由冲昏了头脑,仅为一己私利伤害到身边和我们一样拥有此项权利的人,也不能形同机械,根本不给自己实行自我意志的机会。
尺度的把握就成为掌握自由意志的关键。用心体会灵魂中的是与否,在心与内在灵魂的磨合中找到自己发挥自己的有效途径,做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正如德国电影《自由意志》讲述的故事,现实中,要把握自己的自由,是如何地不易:
西奥,一个餐馆的侍应生,性欲极强,一天和同事发生冲突后,他带着一腔怒火离开了餐馆。一个和他在路上相遇的姑娘成为了他发泄性欲的牺牲品,西奥也因此被抓进了精神病院,一关就是九年。
这九年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对欲望和意志的交错,西奥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也许为了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他选择了禁锢自己所有的欲望,这看起来极端残酷的方法,或许只是压抑了欲望,而没有机会让那些潜在的欲望得以表达,也许这刚好就种下了悲剧的种子。
只是西奥似乎失去了对女人的欲望,并且将自己封锁在一个“禁欲”的世界之中。这时他遇到了奈特西——一名害羞的情绪抑郁的女孩。奈特西成长于一个复杂的家庭,与父亲的关系一直都很暧昧。对男人毫无兴趣的她,决定要摆脱过去的一切,开始过完全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西奥与奈特西从相遇到相识,爱逐渐在两人心中萌芽。经过最初的艰苦历程,他们看到了幸福家庭的一丝曙光,和奈特西的相爱,让西奥以为自己痊愈了。
毋庸置疑,爱是治疗创伤的良药,爱也能给我们灵魂的修炼带来惊喜,有了爱作为支撑,我们才有勇气走得更远,才有勇气面对内心的怯弱和黑暗。爱是火光,能照亮我们黑暗的心路和不愿触及的伤痛。
但一天晚上,奈特西告诉西奥自己要参加一次聚会而不能回来陪他的时候,西奥愤怒了。在街上游荡的西奥被一个开车的女人骂了一顿,可怜的女人为自己的口舌之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回到家的西奥对醉醺醺的奈特西说,一切都结束了!在奈特西的追问下,西奥倾出来多年埋藏在心底的秘密,然后决然离去。当奈特西再次找到西奥的时候,他已经割脉而亡了。
电影的结尾,没能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结局,或许真实的生活也是如此,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皆大欢喜,西奥没有能够掌控自己的欲望,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放弃,放弃对自我的约束,进而放弃对生命的追逐。在最后略显压抑的结尾里,我们不禁深思,如果,他能够不那么极端地封锁自己的内心,能够在爱人的帮助下走出往日的阴霾,那么,迎接他的将是怎样的生活呢?
我们每天也面临着很多的选择,每天也要在欲望和意志之间不断挣扎,那么你,要怎样的生活呢?
各人素养不同,人生自然有别
一天晚上,在普鲁士的王宫里,大哲学家布莱尼茨在向王室成员和众多贵族宣传他的宇宙观时提出:“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听者哗然,不少人摇头不信。于是,好事者就请宫女到王宫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想以此推翻布莱尼茨的论断。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宫女没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当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不同,从外在来说,是容颜的绝不相同;从内在来说,是观念、意识、思维、品德和修养等品性上的差异。正因为这种种差异的存在,使得每个人的人生同他人的绝不雷同。
每个人都具有某种潜能,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忧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在这世上完全是崭新的,前无古人,也将后无来者。
我们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就会无法定位自我,别人一提意见,就会无所适从,惊慌失措。如果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你没有必要努力达到别人的标准。
别人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会是“成功传奇”还是“人生悲剧”,全是自己的问题。真理唯有实践能证明,若能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有所收获。
世间的生命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天上飞的,有水中游的,有陆上爬的,有山中走的,所有生命,都在时间与空间之流中兜兜转转。生命,总以其多彩多姿的形态展现着各自的意义和价值。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灿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所以,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祝福。
芸芸众生中很少有翻江倒海的蛟龙,也很少有称霸林中的雄狮,我们在苦海里颠簸,在丛林中避险,平凡得像是海中的一滴水、林中的一片叶。海滩上,这一粒沙与那一粒沙的区别你可能看出?旷野里,这一抔黄土和那一抔黄土的差异你是否能道明?
每个生命都很平凡,但每个生命都不卑微,所以,真正的智者不会让自己的生命陨落在无休无止的自怨自艾中,也不会甘于身心的平庸。
你见过在悬崖峭壁上卓然屹立的松树吗?
这些松树深深地扎根于岩缝之中,努力舒展着自己的躯干,任凭阳光暴晒、风吹雨打,在残酷的环境中它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姿态。或许,它很平凡,只是一棵树而已,但是它并不平庸,它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生命的傲然姿态。
有这样一个寓言,让我们懂得:每个生命都不卑微,都是大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只桶里,怎么也出不来。可怜的老鼠心想,这只桶大概就是自己的坟墓了。正在这时,一只大象经过桶边,用鼻子把老鼠吊了出来。
“谢谢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报答你。”
大象笑着说:“你准备怎么报答我呢?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老鼠。”
过了一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猎人捉住了。猎人用绳子把大象捆了起来,准备等天亮后运走。大象伤心地躺在地上,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把绳子扯断。
突然,小老鼠出现了。它开始咬捆着大象的绳子,终于在天亮前咬断了绳子,替大象松了绑。
大象感激地说:“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你真的很强大!”
“不,其实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老鼠。”小老鼠平静地回答。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绽放光彩的刹那,即使一只小小的老鼠,也能够拯救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巨象,更何况人呢?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别人看不起他,把他看成是卑贱的人,他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格、道德,不一定要求别人来了解、来重视。他依然会在自我的生命之旅中将智慧的种子撒播到世间各处。
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而逝的过客,不会吸引人们半点的目光,但只要你拥有自己的信仰,并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会成为成功驾驭生活的勇士。
即使祈求上天也要保持尊严
一只骨瘦如柴的狼,因为狗总是跟它过不去,好久没有找到一口吃的了。
这天遇到了一只高大威猛但正巧迷了路的狗,狼真恨不得扑上去把它撕成碎片,但又寻思自己不是对手。于是狼满脸堆笑,向狗讨教生活之道,话中充满了恭维,诸如“仁兄保养得好显年轻,真令人羡慕”云云。
狗神气地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要想过我这样的生活,就必须离开森林。你瞧瞧你那些同伴,都像你一样脏兮兮、饿死鬼一样,生活没有一点保障,为了一口吃的都要与别人拼命。学我吧,包你不愁吃喝。”
“那我可以做些什么呢?”狼疑惑地眨巴着眼问。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摇尾乞怜,讨好主人,把讨吃要饭的人追咬得远远的,你就可以享用残羹剩饭,还能够得到主人的许多额外奖赏。”
狼沉浸在这种幸福的体会中,不觉眼圈都有些湿润了,于是它跟着狗兴冲冲地上了路。路上,它发现狗脖子上有一圈没有毛,就纳闷地问:
“这是怎么弄的?”
“没有什么!”
“真的没有什么?”
狗搪塞地说:“小事一桩。”
狼停下脚步:“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说。”
“很可能是拴我的皮圈把脖子上的毛磨掉了。”
“怎么?难道你是被主人拴着生活的,没有一点自由了吗?”狼惊讶地问。
“只要生活好,拴不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还没有关系?不自由,不如死。吃你这种饭,给我开一座金矿我也不干。”
说罢这话,饿狼扭头便跑了。
鲁迅先生揭示的中国人的省根性中,有一种就是奴性,那些见了主子就哈腰,做了主子就张狂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些像故事中的那只狗一样没有尊严的可怜的爬行动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