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之后,工农革命军声威大震,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并乘势不断拓展红色割据区域。到6月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领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当年11月,毛泽东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称这是“边界全盛时期”。
(一)三下永新
朱、毛会师,使统治集团大为震惊。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根据蒋介石的电示,令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即刻向井冈山“进剿”。
此前的2月份,杨如轩部已发起过一次“进剿”,很快被粉碎。这是第二次“进剿”。
4月下旬,杨如轩调3个团的兵力进犯宁冈。杨亲率第八十团坐镇永新县城,其余兵分两路,右路第七十九团从七岭溪方向切入,左路八十一团从拿山、五斗江方向突进,意在南北夹击宁冈。
毛泽东、朱德迅速作出反应,召开第四军军委会议,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由毛泽东、何挺颖、朱云卿率三十一团,到宁冈、永新交界的七岭溪阻击敌七十九团;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担任主攻,在遂川方向迎击敌八十一团;由袁文才部警戒和牵制湘军。
八十一团团长周体仁自恃装备精良,直指五斗江方向,在黄坳被二十九团击溃一个营后,以为“小股赤匪,不足为患”,一味向五斗江挺进。朱德率二十八团在五斗江设伏,待周体仁部进入包围圈后,全线出击。敌八十一团溃不成军,夺路而逃,向永新狂奔。朱德、王尔琢率部追击至永新。杨如轩率师部及八十团抵挡不了朱德部的凌厉攻势,弃城而去。七十九团闻讯,立刻停止进犯七岭溪,向吉安溃逃。朱德部乘胜攻占永新县城。随后,毛泽东率三十一团赶到永新,与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会合。赣军的第二次“进剿”被打退。
这就是5月初的“一下永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首战告捷。永新被朱、毛部队占领的消息,很快经由南昌传到南京。蒋介石急令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加强‘剿匪’,不得有误”。朱培德一面下令杨如轩师由吉安反攻永新,一面增调王军第七师一个团、杨池生第九师一个团,由樟树进攻宁冈、永新。这样,5月中旬,赣军又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三次“进剿”。
为了避敌锋芒,第四军主动撤出永新,向根据地中心区域退却。
在宁冈砻市刘德盛药店,毛泽东、朱德研究了作战方案。一方面命令二十九团会同地方武装,在永新县城东面的高桥、天河一线,不断骚扰敌人;另一方面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令三十一团第一营奔袭茶陵的高陇。
5月16日,三十一团第一营奇袭高陇,伤亡数十人,营长员一民阵亡。然而,调动永新之敌的战略意图实现了。杨如轩以为红军第四军主力已西征湖南,急令七十九团团长刘安华进逼永新龙田。5月18日,刘安华率团进至草市坳,进入了朱德部二十八团的埋伏圈。在团长王尔琢指挥下,二十八团奋勇杀敌,将刘安华部逼到草市坳东边的大桥头。随后,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全歼敌军。
部队乘胜奔袭,重新攻占永新县城。当时,杨如轩和姨太太正在听留声机,一颗子弹呼啸而来,击穿杨的耳朵。杨如轩率部逃往吉安。至此,赣军的第三次“进剿”被粉碎。
草市坳战斗,歼敌一个团,击溃敌师部机关枪连、工兵火炮连、卫生队、运输队,缴获炮击炮七门、山炮两门、银元二十多担以及大批物资,取得巨大战绩。
草市坳战斗中第四军再度攻克永新县城,是为“二下永新”。赣军不甘心前几次的失败,又在6月中旬,改以第九师杨池生部为主力,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以5个团的兵力,从吉安进攻永新,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四次“进剿”。与此同时,湘军吴尚部也调动三个团向酃县、茶陵逼近,配合赣军的进攻。
得到情报后,红四军在永新所部主动撤离。毛泽东、朱德等在宁冈古城制定了作战部署,决定:朱德、陈毅、胡少海率红二十九团及三十一团一营,在新七溪岭阻击敌二十七团;王尔琢、何长工率二十八团在老七溪岭阻击敌二十五、二十六团;袁文才、王佐率三十二团及永新赤卫队在武功潭设伏,截断敌军退路;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在永新龙田、潞江一带监视湘军动向;宁冈、永新地方武装和群众协同红军作战。
6月23日,战斗正式打响。开始,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伤亡较大。在紧急关头,朱德带着机枪连赶到前线。在新七溪岭的战斗形成胶着状态。在老七溪岭方面,二十八团在王尔琢指挥下,进行了一番苦战。由于双方均占据有利地势,彼此难解难分。王尔琢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三营营长肖劲从部队中抽调班、排长和党员21人组成若干“敢死队”,乘敌方午休时发动突袭。“敢死队”英勇奋战,几个猛扑,占领了制高点。王尔琢立即发起猛攻,将敌军逼至龙源口。红三十二团一营一部则从武功潭突袭白口敌前线指挥所,使敌军混乱一片。红军乘胜追击,将杨如轩两个团打垮。
在龙源口上空,杀声震天。朱德、王尔琢率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一营,将敌二十七团围个水泄不通。数千地方武装也投入了战斗。至下午三四点钟,敌二十七团被全歼。坐镇永新城内的杨池生闻此惨败,连夜拔营而退,逃往吉安。第四次“进剿”告破。
于是,红四军“三下永新”。龙源口战斗是红四军成立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击溃敌3个团,歼灭两个团,缴枪1000多支。边界军民用歌谣盛赞这次胜利:“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快畅,快畅!”三打永新,相继粉碎了赣军的第二、第三、第四次“进剿”,消灭了朱培德的主力,国民党其他军队也不敢配合“进剿”了。这场战斗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朱德后来回忆说:“三打永新是一个关键,是根据地发展和红军发展的关键,与后来红军取得胜利有关。”
而龙源口大捷,更是推动了边界各项工作开展,其意义重大。当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特别指出:“6月23日龙源口(永新宁冈交界)一战,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之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二)建立边界领导中枢
随着湘赣武装割据之势逐步形成,关于边界党的统一领导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1927年12月,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前委就曾建议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由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派得力同志任书记。此后,他又几度致信湘、赣两省委,请示此事,但迟迟不见批复,因而此事一直搁置着。不过,此时工农革命军的前委,也还相当于一个变相的“特委”,可以领导地方党的组织。
但从1928年3月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还记得,当时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取消了工农革命军前委,改设师委,只管理军队中党的机关,对地方党无权过问。如此,边界各县党的组织顿失中枢,没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因而给边界工作带来很大的损失。
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边界斗争形势发展迅速,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先后在五斗江、草市坳战斗中大获全胜,粉碎了赣军第二、第三次“进剿”,并两度占领永新县城。由于伴随军事斗争而来的红色区域的不断拓展,重建边界党的统一领导机关的问题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而此前的4月底,赣西特委转来中共江西省委的一封信,同意边界组织特委,湖南省委也持同样的意见。
5月20日至22日,中共湘赣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宁冈、永新、遂川、莲花、酃县5个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以及军队党组织的代表,共60余人。人们所坐的多数为群众家借来的板凳,也有从祠外抬进来的木头,把本来不宽的祠堂挤得满满的。祠内那张摆放香烛的长条供桌成了会场的主席台。祠堂上首的花格屏墙中央,挂着马克思、列宁的炭条画像,画像之上有一红纸横幅,写着“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墨字。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总结了湘赣边界斗争的经验教训,初步答复了当时一些人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阐述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思想。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落后又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新旧军阀的割据和战争不断,这样,中国革命就有可乘之机,小块红色政权就有可能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下长期地存在和发展。
毛泽东讲话完毕后,朱德、陈毅、谭震林等相继发言。他们针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批评了那种看不到革命前景的悲观论调。
这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是从哪来的呢?其实,这个时候,毛泽东、朱德等尚不知道“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口号为何人提出,他们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才了解到事情的由来。这一口号的创造者,还真是一个知识分子,此人是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部宣传干事的杨岳彬。杨岳彬是湖南华容人,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由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担任连指导员,随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期间担任了第一团一营三连党代表。因他能说会道,还会刻钢板、作画,红四军成立后在三十一团任团部宣传干事。杨岳彬生来性情活泼,爱在公开场合表露自己,并且语出惊人地夸夸其谈。“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糙米饭来南瓜汤,餐餐吃得卵打光”等一类的调笑话,就是他创造出来的。这些话虽然是开玩笑时讲的,但也反映出他内心对井冈山艰苦生活的不满情绪。有一天,三十一团一营营长员一民找到杨岳彬,要团部宣传干事给他们营添置一面红旗。
杨岳彬正与红军医院的院长曹镕等说话,听了甚不耐烦,就对员一民说道:“置什么红旗,这旗帜还不知道打不打得下去么?”
“什么?你说革命的红旗打不下去了?”员一民听后瞪大眼睛,冲着杨岳彬斥责起来。
杨见风头不对,连忙改口说:“我哪里讲打不下去?我是说到底打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