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49064700000008

第8章 放慢脚步,播种身边的点滴幸福(3)

所有的光明和黑暗其实都可以在转瞬之间调换。在有梦可以做、有光明可以企盼的年纪里,要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和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曙光的到来。

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是一叶扁舟——面对浩瀚的大海,显得如此渺小、孤独和迷茫。然而,每个人的心灵救赎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我们依然要有所期待、有所探寻,期待熬过黎明前最冷最暗的黑夜,用自己的双手赢得未来。

在光明下欢笑是一种本能,而在黑暗中欢笑则是一种品质。我们应该学会在黑暗中仍然探寻光明,在欢笑中见证心灵的成长。

7.看淡得失,解开抱怨的枷锁

忽视抱怨,是一种平和,一种超凡脱俗。享受当下,是一种进取,是一个成功人士的生活态度。

这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的时代,高质量的生活评判标准除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外,最重要的当属心灵是否富足,而一个富足人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不抱怨。人有欲望,也就意味着人很难满足,而一旦产生了不满足的心态,随之而来的就是抱怨。

抱怨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口头上的抱怨。一些人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利,往往大发牢骚。事实上,抱怨是最消耗能量又最无益的一种举动。抱怨除了让自己更加愤怒之外,实质上并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有时候反而更坏。

有一位年轻的农夫,他划着小船从一个村子向另外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己家的农产品。此时的天色已经很晚了,尤其是在夏季里,酷暑难耐,农夫心里十分地急躁,希望早点完成运送任务后回家。

正在农夫快速划船的时候,突然发现另外一只小船正顺河而下,迎面朝自己驶来。这是一条很狭窄的河道,他眼见两只船就要相撞了,但是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想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道,希望对方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好像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小船。此时的农夫被彻底激怒了,他歇斯底里地向那艘船吼道:“你会不会驾船呀,我都为你让开了,你竟然还是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再次仔细审视那条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这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而他刚才的大喊大叫、厉声责骂压根儿就没有人听。

习惯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他们是最不受欢迎的群体。抱怨者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情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但是他们忘记了听他们抱怨的人也可能或者正在经历同样的伤痛。一个总是抱怨的人等于是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最终只能让自己的路更加难走。世间有很多东西是毫无价值的,抱怨就是其中的一种。

要想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质量,抱怨的话最好要杜绝。没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无论人怎么努力,抱怨的人总是能够找到不满意的理由。而每天生活在抱怨之中的人很少去想想这样的抱怨有没有道理。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男人在年龄很大的时候也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人生伴侣。于是,他来到了一家婚姻介绍所寻求帮助。走进大门以后,他看到了两扇小门,一扇门写着“漂亮的人”,另外一扇门写着“不太漂亮的人”,男人很自然地推开了漂亮的那一扇大门。打开这扇大门以后,他又发现了两扇大门,其中的一扇标注着“优雅”,另外一扇标注着“俗气”,男人又毫不犹豫地推开了“优雅”的那扇门……就这样,那人一路走过去,一路选择的都是美好的品质。当他走到最后,准备找到那个属于自己完美的伴侣时,门上刻着一行字:“对不起,您需要的伴侣太过完美,我们无法提供。”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选择伴侣是这样,人的实际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不完美。一个注重生活质量和品位的人永远不会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多么差、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如意。

8.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去辩解,试图去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最后的事实通常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总是越抹越黑。

费力不讨好有很多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执着于辩解。一个“辩”字的中间是言,也就意味着需要不停地说,而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言多必失。当一个人只是想着去辩解的话,其实就是犯了执念的错误,最终不仅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还让自己痛苦不堪。

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人们都说他是位纯洁的圣者。而在寺院的附近有一对夫妇,他们开了一家布店,家里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但是没过多久,卖布的夫妇发现还没有谈婚论嫁的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

这件事让夫妇两个人很是懊恼,于是开始追问孩子的由来。女孩起初不肯说出对方的名字,但经过再三逼问之后,她说出了老者的名字。

卖布的夫妇怒不可遏地去找老者理论。老者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样吗?”于是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被送给了老者照顾。此时,老者的名誉已经扫地,很多人见到老者都慌忙退让,但是他并不介意,向邻舍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

一年以后,这位还没有结婚的女孩再也忍不住了。她向自己的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名邻村的青年。

这对夫妇立即将女儿带到老者那里,向老者道歉并请求原谅。此时的老者还是非常地平静,只是在叫唤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对于老者来说,自己突然莫名其妙地有了孩子,并且名誉扫地,是多么令人懊恼的一件事啊!但是他并没有着急去争辩。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假如当时老者据理力辩,恐怕一时也难以解释清楚。

在当今瞬息变化的社会中,有一种新闻叫作谣言。对于这些事情,有人选择一笑了之,觉得既然是谣言,也没有必要解释,时间久了自然会不攻自破。而有的人就非常在意,所有的时间都在与众人的推测进行搏斗,把自己折腾得够呛,而围观的群众丝毫没有散去的迹象。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最高的轻蔑是无言,有时候连眼珠也不转一下。”

事实就是如此,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是很有道理的,选择不去辩解,选择忍让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感化让人打心底产生佩服。所有成大事的人在性格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沉得住气。如果闻风便是雨,总是将有限的精力浪费到无限的争辩之中,那他还有多少时间来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呢?

汉代的公孙弘是一代名相,他自幼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最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宰相。公孙弘的生活十分俭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的时候也都是盖普通的棉被。这件事被同朝的另外一个大臣汲黯知道后就向皇帝参了公孙弘一本。汲黯认为公孙弘已经位列三公,朝廷发给的俸禄已经非常可观,但是只盖普通的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就是故意这样来获取自己清廉的名声。

于是皇帝就在一次朝会上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非常平静地说道:“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在满朝的大臣中,他与我关系最好,也是最了解我的人。今天他能够当着大家的面指责我,正中我要害。我位列三公却只盖棉被,把自己的生活水准同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能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并不认为他这种行为是一种沽名钓誉,反而觉得他为人谦让,越发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并没有选择为自己辩解,而是全部予以承认。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和睿智的应对策略。当别人已经向皇帝报告公孙弘沽名钓誉的时候,无论此时的他怎么辩解,皇帝都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会认为他的解释依然是在沽名钓誉,而公孙弘深知这样的指责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他的承认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至少在皇帝面前是诚实的,这样很容易得到皇帝的好感。

此外,公孙弘还有一点高明之处就是他对于指责他的汲黯大加赞赏,这样就给皇帝和同僚以及对手留下了宽宏大量的印象。如此,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自己是否真的在沽名钓誉了,因为这并不是一种政治野心,对皇帝和同僚都没有任何的伤害。这样一来,公孙弘就从辩解的怪圈中脱离了出来。

以退为进,以不辩解达到辩解的目的,这是一种大智慧,也是想要达到成功的一项重要法则。当别人还在将时间浪费在喋喋不休的辩解中时,有些人却已经悄然离去,踏上了面向成功的路程。

9.放下包袱,给心灵放个假

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其实快乐很简单。当你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匆匆的脚步,让自己喘口气,你会发现许多不曾留意的美丽风景,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快乐。

有位女士特别喜欢一双鞋,自从买回来后几乎每天都会穿出门。虽然这双鞋出自名牌,质量极好,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磨坏了。这位女士只好拿到鞋匠那去修补,并对鞋匠抱怨这双鞋虚有其表,虽然好看,但是质量太差,只穿半年就坏了。鞋匠仔细检查了皮鞋后说:“这双鞋的确非常漂亮,你是不是每天都穿出门?”女士说:“是啊!”鞋匠笑道:“这就难怪了。其实这双鞋质量很好,但是由于你天天穿,它的皮革和材质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自然就容易被磨坏。”

修鞋匠一边修,一边与女士聊天,他说:“我以前是农民,种过田的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同一块土地上不能年年都种植同样的农作物。如果今年种了玉米,明年就要改种土豆。”

土地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穿鞋和种田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想要保持生命力,最重要的就是适当地休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更需要依循大自然的法则,保养顾惜。休息是健康的首要因素。当你休息充分,心情自然能够舒展,愉快的情绪才能有益于健康,这样你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

如果用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做出惊人成绩,并不一定是不分昼夜,不眠不休工作换来的。恰恰相反,他们当中许多人很重视休息,当他们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停下来休息片刻,这才赢得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也正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础和本钱。同样,我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更应该放松一下心中那根时刻绷紧的弦。

有人说,过度紧张和劳累是“百病之源”,这句话并非夸张。现代社会,“过劳死”的例子屡见不鲜。多少工作狂夜以继日地工作,就算不提极度疲惫之下的工作效率如何,长此以往,积劳成疾,终究贻害健康。

小文是一名销售员,在一家效益不错的私企工作五年多了。按照公司规定,每年有七天的年假,可是公司的销售部宣布,因任务压力过大,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暂停年假。以至于最近三年,小文一天年假都没有休过。小文每次看到别的部门的同事商量休年假去哪里旅行,心里都十分羡慕和不平衡。她只能无奈地安慰自己,拿着比别人高的工资,似乎没假休也是“情有可原”的。其实,小文不休年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说:“在销售部工作,竞争十分激烈,稍有懈怠,业绩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如果去休个半个月的假,回来以后说不定自己的客户就被别人抢了,就是有人敢冒这个风险,也没人休得起这个假。”

处在和小文一样的情况下的人不胜枚举,大家都迫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和严苛的公司制度,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不到一刻休息,不敢有丝毫松懈。而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有可能在某一天累趴下,进了医院。这时候打电话给领导请假,有的领导顺势还会说:“好啊,刚好你就拿年假来养病吧。”

休假成了养病,无奈的还是自己。

心理专家认为,拥有一段高品质的假期,可以让我们静下来面对内心真实的需求,有时间来处理自己与内心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摆脱日常生活中消极应对、被动接受的状态,帮我们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处理的关系,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比想象中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