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问候的方式与礼仪规范。
2.掌握介绍的方法及相应的礼仪规范。
3.掌握握手的方式、方法、次序与禁忌。
4.熟悉称谓的方式与礼仪规范。
5.加强交谈的训练,提高交谈的技巧。
6.熟悉宴请的形式与礼仪规范。
7.理解拜访与聚会的礼仪规范。
8.熟悉馈赠、受赠和送花的礼仪规范。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如果人完全脱离了人际交往,脱离了社会,人就不再是人,而成为动物。”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交际在英语中使用“communication”一词来表达,其含义有通讯、传达、交流、意见的交换等。在汉语中又称为交往,是人在共同社会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互通信息、交流情感,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吸取对方的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情,和谐合作,促进事业成功;或彼此满足相互间的精神慰藉,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群体的聚合力。
交际是人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是人际关系耦合的网络系统,而交际是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联结成社会网络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持社会有机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纽带。交际根植于人类的合群性,发展升华于人的劳动过程中。人要生存,就要生产,而生产必然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和交往,从而使交际成为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人们比以往更渴望理解,更渴望沟通,更渴望文化生活和精神交往,而交际与劳动、语言和闲暇一样,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交际双方能够愉快地相识相知、理解合作,交际双方都希望寻找达到交际目的、实现各自需要的交际规则。这种交际规则就是交际礼仪。
所谓交际礼仪,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及其实施程序。交际礼仪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纷然杂陈,本章主要介绍人们在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第一节 见面礼仪
见面是人们交往活动的开始,初次见面或是与相识的人见面,一般要注意问候、介绍、握手等环节的礼仪。
一、问候礼仪
问候是指向别人问好,表示自己的慰问。问候并不是为一件具体的事而进行,主要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一种礼貌。
(一)问候的方式
1.打招呼
打招呼是人们见面时最简便的礼节。通常的招呼用语有:“你好”,“早上好”,“好久不见,近来可好?”等,对熟人不打招呼,或者不回答向你打的招呼,都是失礼的行为。
与西方人打招呼,要避免用中国式招呼,如说:“你上哪儿”、“你干什么去”西方人会认为你想探听他的私事,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语言。也不要说:“你吃过饭了吗?”否则他会误解为你想请他和你一道吃饭。
2.动作致意
(1)点头致意。在公共场合遇到相识的人而相距较远时,与相识者在一个场合多次见面时,对一面之交或不太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见面时,均可微笑点头向对方致意,以示问候,而不应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施礼时,一般应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身体要保持正直,两脚跟相靠,双手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搭放于体前,目视对方,面带微笑,头向前下微低。注意不宜反复点头,也不必幅度过大。
(2)欠身致意。欠身是一种表示致敬的举止,常常用在别人将你介绍给对方,或是主人向你奉茶等时候。行欠身礼时,应以腰为轴,上体前倾15°即可。行礼时应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如果是坐着,欠身时只需稍微起立,不必站立起来。
(3)举手致意。行举手礼的场合,与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正确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注意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以手背朝向对方。
(二)问候的礼仪规范
(1)问候要讲究先后顺序。通常应遵循:年轻者先向年长者问候;学生先向老师问候;男士先向女士问候;下级先向上级问候。
(2)向他人问候时,往往可以两种形式同时使用,如“你好”与微笑并用,起立与欠身并用。
(3)问候时应大方、文雅,一般不要在双方相距太远的地方高声叫喊来打招呼,即便是最熟悉的朋友也不宜,以免妨碍他人。
(4)向对方问候时,不能嘴里叼烟卷,双手插在裤袋里。
(5)如遇对方先向自己问候,应及时用恰当的方式回敬,不可视而不见。
(6)问候的语言应有所讲究,千万不能不分场合、地点、时间就问人家“吃了没”、“上哪里去”等。尤其对国外的朋友,一般以问一声“你好”更合适。
二、介绍礼仪
介绍,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相识的一种基本形式。介绍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无论是介绍别人,还是自我介绍,或是被介绍,都应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简言之,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
在社交活动中,如欲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这种自我介绍叫做主动型的自我介绍。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有时会应其他人的要求,将本人某些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番自我介绍。这种自我介绍则叫做被动型的自我介绍。
从总体上讲,主动型的自我介绍与被动型的自我介绍都是自我介绍,在人际交往中,都是经常被采用的介绍方式。
根据社交礼仪的具体规范,进行自我介绍,应注意自我介绍的内容、自我介绍的礼规等问题。
1.自我介绍的内容
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应兼顾实际需要和所处场景,并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切不可“千人一面”,一概而论。常用的自我介绍方式有以下几种:
(1)应酬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旅行途中、联谊会、通电话时。应酬式的自我介绍内容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例如:“您好!我叫张晓”,“我是刘祥”。
(2)社交式。社交式的自我介绍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其内容大体应当包括介绍者的姓名、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例如:“你好,我叫杨鸣,是李洋的同事,也在方正公司,和你是同行,也是做秘书工作的。”
(3)礼仪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它是一种意在表示对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礼仪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亦包含姓名、单位、职务等项。介绍时应多加入一些谦辞、敬语。例如:“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杨鸣,是方正公司的总经理秘书。我代表本公司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参观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愿竭诚为您服务。”
2.自我介绍的礼规
进行自我介绍之时,对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必须予以正视,方能使自我介绍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1)把握时间。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即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
(2)讲究态度。在作自我介绍时,要充满信心和勇气。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敢于正视对方的双眼,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这样做,将有助于进行自我放松,并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要力戒语气生硬冷漠、语速过快或过慢、语音含糊不清。
(二)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
1.介绍的顺序
在为他人介绍时,首先,要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意愿,应避免贸然介绍。其次,要讲究介绍的顺序。通常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受尊重的一方有权优先了解对方原则。即介绍的顺序为:先介绍地位低的后介绍地位高的;先介绍职务低的后介绍职务高的;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客人后介绍主人;在集体介绍中,如果你是主人,应按客人到达的先后顺序,把后到的客人先介绍给先到的客人,再介绍先到的客人。
2.介绍的姿态
秘书在为他人作介绍时,一般可以在双方之间,介绍时应先说:“让我来介绍一下”或“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同时伴随适当的手势,即介绍时应用手掌示意,掌心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微张,指向被介绍一方,同时眼神要随手势转向被介绍一方。
3.被介绍者的表现
被人介绍时,无论哪一方,无论何人何种身份,都应起立示意。目视对方,面带微笑,全神贯注,切勿心不在焉。同时可以以握手或其他致意形式边行礼边伴以诸如“您好”、“认识您很高兴”等礼貌用语。
三、握手礼仪
握手礼,源于西方。当时人们在战争或狩猎时,手中常常握有棍棒和石块等武器用以防身。如果碰到陌生人,大家都无恶意时,彼此就会把手中的武器放下,将双手手掌摊开,让对方摸摸掌心以示友好。在现代交往活动中,握手礼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见面礼,同时也有着向他人表示祝贺、慰问、感谢和鼓励的情意。
(一)握手的方式
1.单握式
距受礼者约一步,两脚立正或脚尖打开成“八”字形,上体稍前倾,肘关节微曲抬至腰部,伸出右手,手掌应与地面垂直,以手指稍用力握对方的手掌上下摇动两三下,注视对方,并配以微笑和问候语。
2.双握式
施礼者伸出双手一左一右与对方右手交叠。双方行握手礼,一般用于下级、晚辈对上级、长辈表达尊敬、仰慕、感激之情时。
(二)握手的次序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行握手礼时最为重要的礼仪问题,是握手的双方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发起”握手。倘若对此一无所知,在与他人握手时,轻率地抢先伸出手去而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种场景一定是令人非常尴尬的。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应当遵守“尊者决定”的原则。“尊者决定”的含义是:在两人握手时,各自首先应确定握手双方彼此的身份,然后以此来决定伸手的先后。先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来,对方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不然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
具体而言,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来。
(2)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3)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来。
(4)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
(5)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
(6)社交场合中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来。
(三)握手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3)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基督教徒认为是很不吉利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
(5)不要以不干净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6)一般情况下,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第二节 称谓礼仪
称谓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恰当的称谓,是对他人尊重、友好的表示。
一、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表情达意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对方所处的场合的不同而恰当地选择称谓语。
(一)泛尊性称谓
这种称呼几乎适合于各种社交场合。对男子一般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小姐”、“女士”。应该注意的是,在称呼女子时,要注意其婚姻状况,已婚的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知婚否和难以判断的可以称之为“女士”。在一些国家,“阁下”一词也可以作为泛尊性称谓使用。
泛尊性称谓可以同姓名、姓氏和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在正式的场合使用。如:“克林顿先生”、“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上校先生”、“秘书小姐”等。
(二)职务性称谓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称谓。以职务相称,一般有三种情况:
(1)只称职务。如:“董事长”、“经理”、“主任”等。
(2)姓氏+职务。如:“陈经理”、“王主任”等。
(3)姓名+职务。如:“李某某部长”、“钱某某主任”等,主要用于特别正式的场合。
在使用职务性称谓时,对带有“总”字的头衔可用简称。如“李总”、“周总”。如果是副职,在称呼时一般可去掉“副”字,如“王副经理”,要称“王经理”。但是,在特别正式、隆重的场合不能使用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