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职称性称谓
对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称姓氏加职称。如:“刘教授”、“赵工程师”或简称“赵工”等。
(四)行业性称谓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以称姓氏加职业。如“吕老师”、“张律师”、“林会计”、“董医生”等。
(五)姓名性称谓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1)直呼姓名,如“王芳”。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姓前面加上“老”、“大”、“小”等。如“小张”、“老王”等。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二、称谓的礼仪规范
称谓是否恰当,既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也影响到人际交往活动的效果。在称呼的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领导、长辈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以在其姓氏前加合适的尊称或职务。
(2)对相交不深或初次见面的客人,表示敬意应用“您”,而不要用“你”。
(3)在日常工作中,对一般交往对象,可分别称“同志”、“老师”、“先生”、“小姐”等。在非正式场合,对同事可根据年龄来称呼,如“老陈”、“小张”等。
较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可直呼其名。在党内按规定一律称“同志”,而不要称职务。
(4)多人交谈的场合,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顺序。
(5)对一些特殊的人,如有生理残疾的人,要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蔑视的字眼。
(6)在涉外场合,应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一些称谓。如“爱人”这个称谓,在英语里“爱人”是“情人”的意思。此外,“同志”、“老人家”等易让外国人产生误会的称呼,也不要使用。
(7)避免错误的称呼。记不起对方的姓名或张冠李戴,叫错对方的姓名,都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是社交中的大忌。若对被称呼者的年龄、辈分、婚否以及同其他人的关系作出错误判断,也会出现错误的称呼,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等。
第三节 交谈礼仪
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伊立特曾说:“在造就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高雅的谈吐。”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是人际往来中最迅速、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因为不注意交谈的礼仪规范,或用错了一个词,或多说了一句话,或不注意词语的色彩,或选错话题等而导致交往失败或影响人际关系的事,时有发生。因此,在交谈中必须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才能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一、声音和姿态
(一)声音
无论是在日常工作里还是在其他的社交场合中,都应注意不要高声说话,以免妨碍他人,引起他人的反感。说话时的语调应尽量柔和、悦耳。平时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还可以经常阅读书报,掌握丰富的词汇,增强表达能力。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交谈中的姿态,学会善用表情语、体态语和界域语。
(二)姿态
1.表情语
交谈中,应伴有微笑、点头等礼节,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同时目光应有意识地注视对方,以示对所谈内容的关注。交谈时,目光的投射区域通常应根据交往的场合和对象的不同而异。通常情况下,交谈双方相互目光接触的距离以1~2米为宜。注视区域在胸部至头顶上方5厘米左右,两肩外侧10厘米左右即可。
2.体态语
交谈时,无论是站还是坐着,身体的姿态都应端正。如果面前没有桌子,通常双手可以放在大腿或座椅的扶手上;如果有桌子,双手应摆放于桌面上。双手摆放的姿态通常有三种:
(1)双手分开放。
(2)双手交叉放。
(3)双手相叠放。
无论选择哪种摆放姿态,切忌双肘支在桌面上,通常腕关节至肘关节的2/3处接触桌面即可。同时,交谈中手势的运用不要过于频繁,幅度不要过大和变化过快。运用的范围应控制在目光所接触的区域内。
3.界域语
界域语,是指交谈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的体态语言,也叫交往的空间距离。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有一定规范的。心理学家把人际交往的空间划分成四个区域。
(1)亲密区域。0~45厘米以内,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距离,有着极其严格的对象及场合的限定。亲密区域只适于亲人、恋人、夫妻之间的交谈。不适合在社交场合、公众场合与一般的同性或异性之间出现。
(2)个人区域。0.45~1米之间,通常适于熟悉的朋友、同事在公开的社交场合的交谈。
(3)社交区域。1~3米左右,这种距离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是很熟悉的人之间。可在多种场合使用,如接待宾客、上下级谈话、与人初次交往时等。
(4)公共区域。3米以外,是人们在较大的公共场合所保持的距离,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讲演、集会等场合。
在交谈中,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交谈才会轻松自如。
二、日常用语
在日常交往中,应根据不同情境、不同对象,恰当、灵活地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礼貌用语。
(一)常用礼貌用语
在交谈中,一定要善于多用礼貌语。常用的礼貌语有“请”、“谢谢”、“对不起”、“您好”、“麻烦你了”、“拜托了”、“可以吗”、“您认为怎样”等。同时,可根据礼貌用语表达语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语。
1.问候语
问候语一般不强调具体内容,只表示一种礼貌。在使用上通常简洁、明了,不受场合的约束。无论在任何场合,与人见面都不应省略问候语。同时,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向你表示问候,都应给予相应的回复,不可置之不理。与人交往中,常用的问候语主要有:“你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等。与外国人见面问候时,最好使用国际间比较通用的问候语。例如,英语应用“How do you do?(你好)”等。
2.欢迎语
欢迎语是接待来访客人时必不可少的礼貌语。例如“欢迎您”、“欢迎各位光临”、“见到您很高兴”等。
3.致歉语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有时难免会因为某种原因影响或打扰了别人,尤其当自己失礼、失约、失陪、失手时,都应及时、主动、真心地向对方表示歉意。
常用的致歉语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失礼了”、“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等。当你不好意思当面致歉时,还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其他方式来表达。
4.请托语
请托语,是指当你向他人提出某种要求或请求时应使用的必要的语言。
当你向他人提出某种要求或请求时,一定要“请”字当先,而且态度、语气要诚恳,不要低声下气,更不要趾高气扬。常用的请托语有“劳驾”、“借光”、“有劳您”、“让您费心了”等。在日本,人们常用“请多关照”、“拜托你了”。
英语国家一般多用“Excuse me(对不起)”。
5.征询语
征询语,是指在交往中,尤其是在接待的过程中,应经常地、恰当地使用诸如“您有事需要帮忙吗”、“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您还有什么事吗”、“我可以进来吗”、“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看一下吗”、“您看这样做行吗”等征询性的语言,这样会使他人或被接待者感觉受尊重。
6.赞美语
赞美语,是指向他人表示称赞时使用的语言。在交往中,要善于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长处,并能适时地给予对方以真挚的赞美。这不仅能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体现出你的宽容与善良的品质。常用的赞美语有“很好”、“不错”、“太棒了”、“真了不起”、“真漂亮”等。面对他人的赞美,也应作出积极、恰当的反应。例如,“谢谢您的鼓励”、“多亏了你”、“您过奖了”、“你也不错嘛”等。
7.祝贺语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你想与交际对象建立并保持友好的关系,应该时刻关注着交际对象,并与他们保持经常性联系。例如,当你的交际对象过生日、加薪、晋升或结婚、生子、寿诞,或是你的客户开业庆典、周年纪念、有新产品问世或获得大奖等,你可以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共同分享快乐。
祝贺用语很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节日祝贺语:“祝您节日愉快”,“祝您圣诞快乐”;生日祝贺语:“祝您生日快乐”。常用的祝贺语还有:“恭喜恭喜”、“祝您成功”、“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您新婚幸福”、“祝您好运”、“祝您健康”等。
8.道别语
告别语虽然给人几分客套之感,但也不失真诚与温馨。与人道别时神情应友善温和,语言要有分寸,要具有委婉谦恭的特点。最常用的道别语是“再见”,若是根据事先约好的时间可说“回头见”、“明天见”。较隆重的如“再次感谢您的光临,欢迎您再来”、“非常高兴认识你,希望以后多联系”、“十分感谢,咱们后会有期”等。中国人道别时的用语很多,如“走好”、“慢走”、“再来”、“保重”等。英美等国家的道别语有时比较委婉,常常有祝贺的性质,如“祝你做个好梦”、“晚安”等。
(二)常用礼仪用语
在人际交往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常用礼貌用语外,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约定俗成的表示谦恭的礼仪用语。例如以下一些情况时所采用的礼仪用语。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
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看望别人应说:拜访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
等候别人应说:恭候
归还原物应说:奉还
请人勿送应说:留步
求人原谅应说:包涵
对方来信应称:惠书
欢迎顾客应说:光顾
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老人年龄应称:高寿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
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求给方便应说:借光
客人来到应说:光临
托人办事应说:拜托
中途先走应说:失陪
请人指教应说:请教
与人分别应说:告辞
他人指点应称:赐教
赠送诗画应用:雅正
三、交谈中的话题
话题即交谈的中心内容。交谈话题的选择不仅能够反映出交谈者品位的高低,同时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往往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交谈氛围,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因此,在交谈时,首先应选择恰当的话题,同时要注意应当回避的话题。
(一)宜选择的话题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除了涉及公务的话题以外,为了创造一个良好而和谐的交谈氛围,在切入正题前和交谈中,还可以讲一些非公务的话题。例如,文艺、体育、旅游等;或选择一些时尚热门的话题,如国内外新闻、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高雅的话题,如文学、艺术、建筑、历史等,但切忌班门弄斧,不懂装懂。
(二)不宜选择的话题
(1)个人隐私。在交谈中,有关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经历、信仰等,都属于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不宜谈论。
(2)非议他人。交谈中应尽量远离“人”的话题。不要在交谈中传播闲言碎语,制造是非。尤其不要对他人的隐私指指点点,妄加评说。更应避免攻击、漫骂、中伤他人的话题。
(3)令人反感的事情。在交谈中应避免出现有关疾病、死亡、丑闻、惨案以及探听对方物品出处、价钱等问题。尤其要避免一些无聊、低级、庸俗的话题出现。
四、交谈中的聆听
在交谈过程中,作为一个交谈者不仅要善于交谈,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谈话,我国古代就有“愚者善说,智者善听”之说。听,可以从对方谈话中获得必要的信息,领会谈话者的真实意图;聆听本身还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聆听的礼仪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聆听要专心
听他人说话时,最好的办法是挺起胸脯,用微笑的神态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切忌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更不能做出一些其他的动作,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要真正了解对方,语言只传达了部分信息,所以还应注意说话者的神态、表情、姿势以及声调、语气等非语言符号变化所传递的非语言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同时,以专注的目光表示认真聆听,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和鼓励,可以使其感到自己谈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聆听要耐心
在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应该认真地听完,并真正领会其意图。许多人在听的过程中,一听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观点或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因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禁不住打断对方或做出其他举动,致使他人思路中断、意犹未尽,这都是不礼貌的表现。当别人正讲到兴头上时,不宜插话,如必须打断,应适时示意并致歉后插话;插话结束时,要立即告诉对方:“请您继续讲下去。”聆听中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不应该从自己的举止或姿态中流露出不耐烦、疲劳或是心不在焉的情绪,因为这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
(三)聆听要热心
在交谈中,强调在与对方谈话时目视对方、认真专心地去听,并不是说聆听者完全被动、默默地听。经验告诉人们,在说话时,如果对方面无表情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便会使谈话者怀疑自己的仪表或讲话有什么不妥之处而深感不安。因此聆听者在听取信息后,为使对方感到你的确在听而非发呆,可以根据情境,或微笑,或点头,或发出“哦”、“嗯”的应答声,甚至可以适时插入一两点提问。这样就能够实现谈话者与聆听者不断的交流,形成心理上的某种默契,使谈话更为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