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房间后,主人要主动帮助客人脱下外衣、帽子,并挂好。然后引导客人进入客厅,安排其就坐。主人应把“上座”留给客人,就坐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应请客人先行入座。
迎接客人时,切忌发生夫妇俩人或同事之间谁的客人谁接待,对其他人无动于衷的情况;也不能在有不速之客来访时,表现出对客人讨厌的态度。
3.以礼待客
对待客人要主动、热情、周到。有客人在,客人就是最重要的,要分清主次,一心一意地对待客人,不要冷落客人。同客人交谈要精力集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要热情地招待客人,敬茶、递烟、送水果。茶水要浓度适中,量度适宜,倒茶不要过满,一般倒七八成满较合适。端茶时,应用双手,一手握杯柄,一手托杯底。对每位客人都要一视同仁,做到热情、平等相待。
接待客人时,忌讳在客人面前摆架子,或者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或者忙家务、训斥孩子、与家人聊天等,把客人冷落在一旁,这样会让客人理解为逐客。
4.礼貌送客
当客人提出告辞时,主人应真诚挽留。如客人执意要走,主人应尊重客人的意见。不要在客人未起身前,主人先起身相送,也不要主动先伸手与客人握手告别,让人感觉有厌客之嫌。
送客人,要送到室外或电梯门口,重要的客人要送到大门口、楼下或其乘坐的车辆之处。对远方的客人,还要送到机场、车站等地方,等客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启动后再离去。
同客人告别时,要与之握手,对来访表示感谢并道“再见”。客人离去时,要挥手致意,目送客人远去。
二、聚会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聚会是一种经常的、极为流行的交际形式。由于聚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灵活,可以广泛地交流信息、结识朋友、增进友谊,所以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欢迎。
聚会,也被称为沙龙。沙龙是法语“会客室”或“客厅”一词的音译。在法国大革命前后,许多法国人常常聚集在某些私人的客厅里,讨论他们关注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和经济等社会问题,并成为一种时尚。这种做法后来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后来风行于世界各地,人们将这种主要在室内举办的专门的社交性聚会称为沙龙,沙龙也就成了各种社交聚会的代名词。
(一)聚会的类型
聚会的形式很多,按照聚会的目的、聚会中所讨论的中心话题或从事的主要活动来区分,可分为:比较熟识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之间保持联系,增进友谊的交际性聚会;接待来访者,意在谋求增进了解、加深认识的联谊性聚会;由职业、兴趣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以探讨学术或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聚会;由文艺爱好者发起、参加的,以联络感情和娱乐为目的的文艺性聚会;参加人数较多,内容兼有多种目的的结合性聚会等。各种聚会,从本质上讲都是交际方式,都是以相互交际为目的的,并且在功能上常常身兼数职,只不过其中交际、交流、休闲、娱乐各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才作一些划分。
聚会采取的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有讨论会、座谈会、茶话会、聚餐会、酒会、生日派对、联欢会、节日晚会、舞会、家庭音乐会等。
(二)聚会的礼仪
任何一种形式的聚会,都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一般情况下,应事先议定聚会的时间、地点、形式、主人和参加者。聚会的议定可以是由一个人提议,大家响应;也可以是参与者群策群力,共同商定。
在聚会的各种形式中,讨论会和座谈会较为正规,对参加的人数、讨论的问题、会议的议程和目标都有一定的规定。参加者不能晚到,与会者都有发言的机会。参加这样的聚会,要提前做好准备,对自己的发言要反复推敲,参与讨论要积极,发言前要认真考虑。其他形式的聚会往往没有这么正规,参加者应根据不同的聚会形式,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做。
1.做好聚会的准备
确定聚会的时间、地点、形式、主人和参加者之后,要着手做好准备工作。聚会的主人要布置好举办聚会的场所,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各种物品,安排好活动的议程,完成迎接其他参与者到来的一切准备工作。
聚会的参加者,在参加活动前,要根据不同活动形式的要求,对自己的仪容、仪表和服饰进行必要的斟酌与修饰。男士应理发、剃须,换好西服套装或休闲装;女士应做发型、化妆,换上时装套裙或休闲装。如果是夫妻或情侣一起参加活动,两人的衣着打扮要协调一致。如果需要,还应做参加活动项目的准备和参加聚会所需物品的准备,不要毫无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2.恪守时约
参加聚会要遵守时间,按时赴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失约。聚会是一种社交活动,参加者无故迟到、早退或失约,不仅浪费他人的时间,也是失敬于人、失信于人的,这些都是社交的大忌。
参加聚会,应准时到场。如有特殊情况难以准时到达或不能参加,要及时通知主人,并向大家表示歉意。
3.讲究聚会礼仪
聚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每个参加者都要衣着得体,心情愉悦,行为举止温文尔雅,谈吐落落大方,给参加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并赢得大家的信任。在聚会中,要主动与他人交谈,除了老朋友以外,应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更多地结识新朋友。与人交谈,要诚恳、虚心,既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和请教,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聚会中,要尊重妇女,尊重老人,主动地关心、帮助、照顾、保护妇女和老人,积极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多体谅主人,主动帮助主人做一些事情。参加聚会时,要先问候主人,聚会结束时,向主人告别后方可离去。聚会中即使有些事不一定称心如意,也不要说三道四,当着他人的面指责主人,让主人难堪。总之,只有遵守聚会的礼仪规范,才能交到更多有朋友,取得社交聚会的成功。
第六节 馈赠礼仪
馈赠即赠送礼品,它是社交活动中向他人表达友好、敬意和感谢的一种方式。在人际或公务往来中,更多的单位或社会组织之间,通常会在对方单位开张、周年庆典、新年、纪念日等时候,采用发贺信并赠送花篮、纪念品、字画等方式表示祝贺,密切个人与个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的目的。
一、馈赠的礼节
(一)精心包装
礼品包装,通常被看作礼品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犹如礼品的“外衣”,穿上了“外衣”的礼品,方才显得正式、高档,而且会使受赠者感到自己备受重视。
送给他人的礼品,尤其是在正式场合赠送于人的礼品,在相赠之前,一般都应当认真进行包装。即用专门的纸张包裹礼品,或是把礼品装入特制的盒子、瓶子之内。
包装礼品时,既要量力而行,反对华而不实,又要尽量装饰得好一些。
在进行包装时,要讲究其材料、色彩、图案及其捆扎、包裹的具体方式。若是不作任何包装,或者包装档次过低,马马虎虎,弄不好就会导致礼品本身被“低估”。
(二)举止大方
赠送礼品,一般应在见面之初或之后进行。赠送时,应当郑重其事地立正站好,走近受赠者,双手将礼品递给对方。礼品通常应当递到对方的手中,而不宜放下后由对方自取。如果同时向多人赠送礼品,最好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按照次序,依次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派人登门赠送或邮寄礼品,应附上赠送者的名片。如为了祝贺而赠礼,还应附上贺词。贺词的格式较为固定,用词严谨,常运用一些套语,比如“祝开业大吉,生意兴隆”等。
二、受赠礼仪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他人诚心相赠的礼品,最佳的表现应当是恭敬不如从命,大大方方地欣然接受为好。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同时,应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道谢。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含微笑,双目注视对方的双眼。
接受他人礼物后,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把握好分寸。如果现场条件许可,比方说,时间充裕,人数不多,那么可在接过他人相赠的礼品后,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将礼品包装当场拆封。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约定俗成的,也可以说是受礼后的规矩。它表示自己看重对方,同时也很看重获赠的礼品。而中国人的习惯,通常是待客人走了以后再启封礼品。在启封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文明,不要乱扯、乱撕、乱丢包装。
三、送花礼仪
鲜花作为礼品越来越受现代人的青睐。我们应了解各种花卉的寓意,从而正确地选用,使其恰到好处地来传情达意。
(一)花意花语
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花卉用语虽然不尽相同,但其象征意义大致相近。
红玫瑰,象征真挚而纯洁的爱。
白玫瑰,象征敬仰与崇高。
粉红玫瑰,象征初恋。
康乃馨,象征温馨与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