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特别是传统产业集群)在对集群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上,展现出许多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相似或不同之处。这表现在,一方面,集群在减少本地企业静态相对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可能还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集群在促进本地企业动态比较优势或者说基于创新的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当外部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时,特别是当市场需求增幅减少,原材料、人力和能源成本上升时,原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因此而受到挤压。来自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对手基于成本和价格的竞争压力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产业集群就容易出现整体性滑坡。事实上,集群对于本地企业成本降低方面发挥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强化集群企业对低成本竞争手段的依赖,出口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往往最先是在集群企业内部打响的。
3.本书拟分析的实践问题
从发展中国家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参与全球竞争的实践来看,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都已经意识到竞争力对于提高企业国际市场表现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的来源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两种极端化倾向:一种极端化倾向强调成本比较优势的不可或缺性,认为劳动力及(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唯一可以依靠的优势。另外一种极端化倾向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企业有机会迅速实现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目标,因而将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或者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当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这两种过于强调本地化和全球化的倾向显然都既不符合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如何利用全球资源并结合本地区和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构建独特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和收入的稳步提升,是对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决策者的一个严峻考验。
第二,如何发挥产业集群对提升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被当作提升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尽管在形成机理和作用机制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两者实际上存在本质的不同。例如,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中,集群的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而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中,集群的成本优势有可能会强化对“低端”发展道路的依赖并形成“锁定”,反而阻碍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同时,产业集群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经济现象,相反,其组成成分与结构特征都会随着时间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即使是被当作“教科书”式的第三意大利产业区,也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因此,集群发展的动态性和异质性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借鉴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时,必须注意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路径依赖的,它对集群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多重的。即使发展中国家企业以集群为组织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也并不必然带来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或者企业竞争绩效的实质性改善。
如果将产业集群当作促进地方经济和企业升级与发展的政策工具,那么如何发挥产业集群对集群企业的积极影响,如何摆脱集群对“低端”发展道路的依赖和锁定,就是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4.2理论视角
1.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框架及其相互关系
全球价值链(商品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是当前国际和国内理论界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问题的两个重要理论框架。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全球网络中的领导企业与发展中国家供应商之间的治理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实现创新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产业集群理论认为,本地网络成员之间基于共同文化、共同制度支持的互动与合作是促进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量。这两种理论源自于不同的学科,最初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交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的统一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揭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两种不同理论之间逐渐出现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倾向。“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研究主题,正是这两种理论视角相互融合的典型代表。
除了全球价值链(商品链)和产业集群这两类网络视角外,企业竞争力研究还受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能力理论的高度重视。与前两种网络视角不同,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焦点主要在于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对企业成长和竞争力作出的贡献,强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观努力。
企业能力的主要观点是:与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和技能,企业利用各种学习机制获取和吸收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新的能力。
这些学习机制包括组织学习、组织间学习、主动式学习和被动式学习等。随着企业知识和能力的不断积累与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方式也会发生异质性变化。即便是在相同产业,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资源,具有不同能力的企业也能够产生迥然不同的竞争绩效。对于企业能力理论来说,能力是企业成长和竞争力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如果将全球价值链(商品链)、产业集群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三种企业竞争力分析框架相对比,就不难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首先,从分析层次上看,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这两种网络视角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组织间层次,很少涉及微观组织内部,而企业能力理论的分析层次则是组织内部,较少涉及组织间层次。其次,从分析对象上看,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主要研究的是组织间关系(多方治理关系、多方合作关系、多方竞争关系),而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对象则是企业内部的资源以及利用资源的能力,即使是以“合资公司”和“战略联盟”为主题的研究,至多也是企业间的“双方”关系。最后,从分析的空间范围上看,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理论触及全球范围,产业集群涵盖的空间范围主要是(国家内部的)区域,而企业能力理论虽然没有明确的空间范围,但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三者在分析的空间维度上显然是具有包容关系的。
2.本书研究拟解决的理论问题
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研究的三种理论框架,在几个分析维度上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激发了本研究针对企业竞争力问题的两个理论猜想。
第一个理论猜想是,不同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理论框架之间是否存在整合的可能性?
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三种框架,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阵营:前两者是网络视角或者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研究,而后者则是微观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在Humphrey和Schmitz等学者的推动下,整合两种网络视角的研究已经出现。这些研究一般是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看做是全球价值(生产)网络的节点,研究全球网络中治理关系以及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对集群企业升级产生的影响。这里,产业升级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唯一有效途径。但是,尽管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理论中通常被视为一个企业层次的问题,可是由于该框架过于关注治理关系对升级的作用,因此没有真正从企业层次对企业升级问题进行研究。
同样,产业集群视角的加入虽然丰富了升级问题的研究内容,但是并没有使研究更进一步深入企业层次。
从中观的组织间层次分析微观的组织层次问题,其优势在于研究往往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因此能够为政府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帮助。但是,这种研究的缺陷同样十分明显,即其研究结论很难对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产生有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此外,如果缺失了对微观行为主体(企业)的具体分析,那么这种企业升级或者竞争力研究无疑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在这些研究中发展中国家企业主动提高竞争力的行动和努力几乎被完全忽略了,这显然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企业经营实践的现实,同时也与常识相违背。
由此可见,微观研究视角与网络研究视角的结合,对于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竞争力问题来说有其现实的必要性。而作为理论视角整合的第一步,就需要在两大研究阵营之间建立起直接的理论联系。由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通常被各自的研究者看做是知识转移和扩散的渠道,而企业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和技能,因而很自然地就可以联想到,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是否能够对同时嵌入两种网络之中的集群企业能力积累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理论问题就是,全球网络效应和本地网络效应是否对集群企业的能力积累有积极影响。此外,全球网络和本地网络对不同类型(规模、成长阶段)的集群企业的影响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第二个理论猜想是,企业内部要素是否能够作用于集群企业的产业升级?
尽管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已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升级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过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升级机制及其决定因素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首先,企业升级概念有待于进一步澄清。升级是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同时也是一个含义相当模糊的概念。产业经济学和全球价值链研究都提出了升级概念,但两者在含义和分析层次上却并不相同。前者是指产业结构升级;后者则是指企业产品、工艺和功能上的改进,是企业层次的升级。此外,有些国内外学者将产业集群也作为分析单位纳入升级问题的研究范畴。然而除了少数研究外,大多数集群升级依然沿用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定义和分类,并没有对集群升级的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升级概念的模糊性。
其次,对企业升级决定因素的识别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通过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升级对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企业升级主要决定因素的识别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发现,全球网络中的领导企业通过关系治理来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潜力,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可以帮助集群企业克服某些升级障碍。但是,企业的内部要素如能力基础等,除了作为治理关系形成的条件外,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的分析框架之外。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企业被假设为几乎完全被动的角色,当面对全球网络和本地网络中的领导企业时,很少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它们被动地接受治理,被动地利用领导企业提供的升级机会,被动地享受集群赋予的优势。显然,这并不符合企业成长和升级的客观现实。事实上,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也没有一种升级能够在完全没有企业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很显然,即使在全球网络和本地网络中,集群企业内部要素如能力、资源、文化、企业家精神和战略导向等,同样会对企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