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网络视角下的集群企业能力构建与升级战略
49310100000007

第7章 本地网络:集群企业成长的支点(1)

2.1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硅谷”、“第三意大利”等地的成功经验的激发下,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重新引起了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广泛注意。此后的数十年里,学术界就产业地理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其中,最具影响力、最广为接受的概念是着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提出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由于将分析的焦点直接指向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和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在学术界和实践界被广泛采纳,成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热点话题。

2.1.1产业集群的定义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Porter 首次使用“产业集群”来表示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并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国家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随着《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在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流行,“产业集群”也迅速超越“新产业区”、“本地生产系统”等概念,成为描述经济活动地理集中现象的权威术语。按照Porter(1998、2000a)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或者相关于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Porter 认为,产业集群有不同的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不过,绝大多数产业集群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厂商,专业化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产业中的厂商等。产业集群还包含下游产业的成员(如销售渠道和顾客等),互补性产品制造商,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如大学、智库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等。对产业集群有重大影响力的政府机关,也可以视为它的一部分。最后,产业集群还包括同业公会以及其他支持产业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

不过,虽然Porter 的集群概念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被定义得过于模糊和宽泛,该概念也遭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Martin &; Sunley,2003)。

批评的焦点主要在于,无论从产业还是地理意义上来说,该定义都没有对集群边界进行清晰的界定。Porter 试图用一般模式去涵盖在起源、结构、组织动力和发展轨迹等方面都大不相同的各类集群(王缉慈,谭文柱和林涛等,2006)。在Porter 看来,产业集群的地理范围可以从一个地区、州、城市之间跨越到邻国之间。集群的产业范围则不止包括一个单一种产业,而且还包括相关产业以及与竞争有关的其他实体,很难用标准的产业分类方法进行界定。由于集群概念定义上的模糊与宽泛,允许不同分析者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他们所认定的集群进行经验观察,因而加大了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中对集群概念使用的随意性。这种定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产业集群概念的影响力,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多含义上的混淆和认识上的误区。

尽管Porter 的产业集群不是一个经过严格定义的概念,但是至少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个替代概念能够在权威性和接受的普遍程度上与之相匹敌。总的来说,集群的定义是概念性和描述性的,而不是分析性和精确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准确把握产业集群现象的本质和内涵就显得极为重要。

产业集群概念明显包含了两个重要的维度,即地理维度和产业维度。

从地理维度来看,尽管Porter 对地理尺度给出了一个非常宽泛的约定,但是其核心的描述是“邻近”。产业集群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是经济活动在有限的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在经济地理研究常用的全球、国家、区域和地方四种空间尺度中,“地方”和“区域”两种尺度显然能够更好地刻画企业和组织间的地理邻近特点。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学术研究中经常会出现“区域集群”、“地方产业集群”、“地方专业化产业集群”等术语,这里的区域(Regional)和地方(Local)明确表示了分析的空间尺度。虽然即使加上此类限定,也无法解决集群地理边界的测度问题。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群地理范围的模糊性。

从产业维度来看,产业集群通常不仅仅包含一个单一产业,而是由归在不同类别的最终产品、机械、材料与服务业所组成。但是一般来说,产业集群总是以一个或有限几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其他相关产业中的企业和机构则处于从属和辅助地位。因此,大量学术研究都习惯以核心产业来对被研究的集群进行命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群是一个由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中企业不同价值链活动组成的价值系统。联结价值活动的既有生产系统内部垂直方向的上下游生产流程之间的生产供应关系,也有水平方向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同时还有企业与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机构间能力的共同性和互补性,是在产业维度上将集群联结为一个实体的重要纽带。不过,在这里强调核心产业的作用,仅仅是为了避免由于过于夸大集群的产业联系而失去理论和政策分析的着力点,并非意图模糊产业分析的传统部门方法和以集群为基础方法之间的区别。

除了地理和产业维度之外,集群概念中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维度,关系维度。集群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或者扎堆,集群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机构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和频繁的互动,这些联系和互动往往包含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属性。例如,企业间的家族或姻亲关系,企业家个体间的朋友、战友或者校友关系,因地缘邻近发展出来的社区关系、本地商会以及贸易组织的成员关系等。同时,产业集群还嵌入于由共同制度、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所组成的更广泛的本地社会制度网络之中。这种网络的根植性(嵌入性)使产业集群与企业扎堆和简单聚集有了本质的区别。因此,Porter(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特定地理区域中出现的一种网络形式。在这个网络中,企业与机构之间的邻近确保了某些共性的存在,并提高了互动的频率和影响力。机能完善的集群能够超越层级式网络,从而成为由个体、企业和机构之间大量相互叠加的、流.的连接所组成的点阵结构。这些连接是重复性的、持续变化的,且常常会扩展到相关产业,甚至“强连接”和“弱连接”

会同时出现。集群内部关系模式的适度变化,可能会对集群的生产力和创新产生显着的影响。

如果进一步细致地考察内部结构,集群还可以被理解为区域性的“超网络”,即由组织内个体网络、组织间网络相互叠加或嵌套而成的网络(Biggiero,1999)。我国学者王缉慈(2006)认为,具有创新潜力的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以是内部行为为主体的结网和互动,产业集群的严格含义应该是指企业集结体中已经同意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来达到某种共同目的的一些企业。不过,虽然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认为,集群是个体、企业和机构在有限地理空间上组成的一种网络。但是,反之并不成立。企业间合作网络并不必然受到地理空间的约束,在更一般的情况下,其通常会跨越不同的空间尺度。

2.1.2产业集群的分类

产业集群不是一种统一的经济现象。在主导产业类型、内部组织结构、发展路径和动力机制等很多方面,不同产业集群之间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有集群和新产业区的研究已经识别出许多种不同的集群类型。从时间序次关系来看,划分产业集群种类的方法可以粗略地分成横向和纵向两种。所谓横向的集群分类,它是一种“横截面式”的划分方法,研究者根据其选择的分类标准在某一分析时点对既有产业集群进行分类,这样划分出来的不同集群类型之间尽管也可能相互转化,但是不存在严格的继起关系。大多数集群分类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横向分类方法。

而纵向的分类方法则与此不同,是一种“纵贯式”的划分方法。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识别出不同的集群类型,这些类型通常代表了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在时间上存在序次关系。集群演进研究中所采用的基本上是此类划分方法。还有一些分类研究综合采用了两种方式,首先横向划分出若干类集群,然后在纵向上讨论不同类型集群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不过这种研究较为少见。

1.“横向”集群分类研究

典型的横向集群分类包括Markusen(1996)、Rosenfield(1997)、Gordon&; McCann(2000)等学者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介绍其中比较典型的两种分类。

(1)Markusen 的产业区分类

Markusen(1996)以企业规模、连接的属性以及外部和内部导向为区分标准,提出了四种理想的产业区类型。这四种类型分别是“马歇尔”式产业区(及意大利变种)、“轮轴-轮辐”式产业区、“卫星产业平台”式产业区和“政府定位”式产业区。

“马歇尔”式产业区的特点是,地区的商业结构主要由在本地进行投资和生产决策的小型本地企业组成。“马歇尔”式产业区的规模经济很低,因而阻碍了大企业的形成。在产业区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大量交易,常常需要长期的契约和承诺。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的合作或者联系的程度较低。产业区包含从属于区内产业或产品的、相对专业化的服务提供者,以及提供所谓“耐心资本”的本地金融机构。由于有内部消息以及出于对本地企业家的信任,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承担长期风险。

“轮轴-轮辐”式产业区的主要特点是,在这种产业区中有许多关键的企业或机构充当区域经济的“锚定”或“轮轴”,其他供应商和相关活动则如同车轮的轮辐般围绕着这些轮轴分布。“轮轴-轮辐”式产业区的动态性与核心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地位紧密相关,其他本地企业则倾向于从属于这些核心企业。在“轮轴-轮辐”式产业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个或几个产业部门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大型垂直的一体化大企业。这些大企业被很多小型的或者缺乏市场势力的供应商所围绕。“轮轴-轮辐”式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既可能展现出小企业在市场和供给方面都非常依赖大企业和机构的强链接形式,也可能是小企业只是享受集聚经济性但不必与核心企业发生交易的较弱的链接形式。核心企业或机构不是本地嵌入的,它们与区域外部的供应商、竞争者、顾客等有大量的联系。产业区内部也存在合作关系,但主要是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本地供应商与轮轴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交易,通常也是以长期契约和承诺的形式来体现的。与轮轴企业的合作可能会引发本地供应商的升级努力,这种影响还可能会延伸至区域外部的供应商。在这种产业区中,明显缺乏的是竞争者之间为了共担风险、稳定市场和共享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卫星产业平台”式产业区是多工厂企业的分厂设施的集合,通常远离主要大城市。国家或者省级政府一般是将建立这种产业区作为刺激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饱受城市高工资、税收和租金挤压的企业的商务成本。这种产业区的商业结构由总部或所有者在区域外部的大型企业和机构所主导。在产业区内部,平台承租人之间很少有贸易往来,甚至连对话都很少发生。它们与本地供应商之间也明显缺乏指示或者承诺。区内企业之间几乎不存在共担风险、稳定市场或者开展创新活动的合作关系,但与“轮轴-轮辐”式产业区不同的是:它们是以外部为基础的,而后者的多区位企业是以本地为基础的。这种产业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区域内部企业之间缺乏联系或者网络。

“政府定位”式产业区是以由公共或者非营利实体作为主要承租人的产业区,区内的商业结构由被供应商和顾客围绕着的一个或者若干大型政府机构(如军事基地、公立大学等)所主导,区位考虑和经济关系由政治领域而不是私人部门决定的。供应商与主导机构之间存在大量的交易,但是主要以短期的契约和承诺来体现。在某些情况下(如大学,大型国有资产等),供应商与顾客之间有高水平的合作关系。当政府合同包含保密或者需要详细阐述的内容(如国防)时,也会促进基于高度信任与合作的长期供应关系的发展。不过,这种关系并不一定局限于区域内部。本土企业在这种产业区中的作用较小,本地企业之间也较少存在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