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论美学
49350500000021

第21章 审美价值体验与生命和艺术的联系(8)

日常生活的艺术审美,与我们观看电影与电视、倾听音乐与歌声、观赏绘画与书法有关。艺术的审美,有低俗的形式,也有高雅的形式。低俗的形式,如看民间小戏、相声小品、民间歌舞,倾听民间故事,看电视剧;高雅的形式,如听音乐会,观赏歌剧,观看画展,欣赏戏剧,探索先锋电影,等等。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艺术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正是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体验与快乐,即使是在文化荒漠的时代,艺术依然有自己的价值。当然,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经济生活占据生活主导的时候,艺术生活仿佛退居其次,但是,人们依然需要艺术的生活,只有在艺术生活中才能得到超越性快感。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中的审美,都是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体验,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可能没有明确的概念反思,但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和价值,完全可以通过概念反思来加以解释,事实上,形象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概念反思才能得到价值体验。日常生活审美,从根本上说,是感性自由的具体的生活,审美体验是意向性体验与形象性体验的自由状态,它充满着形象的快感,并不要求理性反思与价值判断,因为在感性自由体验中或在审美实践中,生命存在者本身已经获得了自由美感与感官快乐。

价值体验与审美体验不同:前者必须要有反思判断与概念认知,它是主体性生命存在者的自觉反省与理性判断;后者则要求主体性生命存在者与对象性事物共在,通过意向性体验,从自然与艺术中获得自由的生命快感。严格说来,价值体验是对生活意义反思的理性要求,仅有感性生活与形象审美体验是不够的。为了能够理性地生活,还需要进行理性生活价值反思,通过概念反思,更好地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进行情感交流,但是,无法通过形象直观来交流,它需要关于形象的言说。也就是说,语言才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形象的交流是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的沉默交流或心灵交流,它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却无法形成主体间的自由交流;形象只能通过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让我们直观,思想交流需要我们通过语言中介进行主体间的思想确证。道德价值判断或生命价值反思,对概念本身形成了思想信赖。概念言说,在我们的自由思想交流中,可以促成生命价值的自由理解,形成生命价值的自由确证。

当我们形成了时代价值或普世价值信念时,价值体验就能使公民之间或主体间形成思想交流与解释,这样,概念反思与理性生活评价,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实践需要符合公民价值信仰,反过来,公民的自由价值信念有助于普世生命信念的确证。应该说,我们的基本价值信念,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它已经超越了具体的生活形象,成了价值象征符号。美德价值,在我们的自由反思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公正、正义、平等、自由、美好、至善、勇敢、奉献、友谊,等等,在生活中,就具有了特别的交流价值。当我们得到这种美德概念的评价,生活就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生命中就有了自由而特殊的价值体验。价值体验,最初指向道德概念的心灵化反思,由于经济价值观念的参与,价值体验自身具有生存评价的意义,即经济价值的增大有助于生命价值或道德价值的实现。不过,价值体验主要指生存的道德评价及其意义确证,经济价值只是价值评价的外在尺度。

价值体验,包括一般的快乐与幸福价值体验,也包括巅峰价值体验。

价值体验,能够使我们的生命快乐,它让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充满着激动与兴奋,生命的所有潜能被自由地激活。价值体验,往往是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中获得的,人们得到的他人评价越多,其生命的自由价值与快乐程度就越高,人们皆渴望那种在大众面前享受真正的价值体验。只要是真实的审美快乐体验,对于普通人来说,得到大众的认可,其生命价值的体验之快乐程度就高涨。巅峰体验是幸福的价值体验,它能够使我们的生命力量得以延伸,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不能忽视生命价值快感的体验,当然,在快感体验中,普通人的价值体验与英雄的价值体验并不一样,虽然英雄的价值体验也是从普通人的价值体验提升而来,但是,相对而言,普通人的价值体验要求比较低。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是生命得到了意外的满足或获得了小小的成功,生活中就洋溢着欢乐和自由,由此,更热爱生活并感激生活,相对而言,在任何社会中,总有生活的英雄,这种生活的英雄是各种各样的,其重要特征在于,能够经常地反复性地获得生命的快乐体验。对于普通人来说,极为难得的快感与幸福体验,可能在英雄那里,是极简单容易的,因而,他们可能超越简单的幸福体验与价值体验,要求生命中有更高的幸福或更高价值的体验。这种更高更幸福的价值体验,就不能只是自我的生命价值体验与快乐,而是整个民族或人类的生命幸福与快乐;更多的英雄,把民族的幸福或人民的欢乐看作是生命的最高价值。越是伟大的人物,其生命价值体验的要求就越高,当然,真正的英雄的生命价值体验只能在历史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评价。

当然,在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中,形象认知中有概念的潜影,概念反思中也有形象的潜影。这样,在人的生命自由活动中,就形成了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之间的自由沟通与交流。生命体验,即由形象认知进入概念反思,由观念呈现进入形象想象,这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二维性,即形象性与思想性紧密相关,不可或缺,这是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独特关联方式。概念认知,具体表现为在审美价值体验中形成自由的价值评判,即我们不只是要感知审美形象,而且要体认生命的意义。通过言说审美价值体验,形成生命的自我价值确证,在诸如勇敢、美好等言语评价中,得到生活的快乐。什么是美?什么是公正?什么是自由?在这些美德概念的自由言说中,我们的价值体验就超越了具体形象,使审美形象获得了价值评判意义。概念反思,形成的是审美价值体验的思想,而不是形象。形象是审美体验的中介,思想则是价值体验的中介。在听到美丽、勇敢、坚贞等美德概念时,会有美的快感;在听到丑陋、羞愧、无耻等负面德性概念时,会有丑的痛苦。这就是价值体验,它通过概念来激活我们的生命想象,在相同的概念反省下,形成生命道德价值间的自由生命交流,通过生命的自由交流,我们获得了生存价值的充盈体验。其实,价值体验中的美德概念体认,包含着每一个体的自由思想任务。形象体验与概念沉思,在审美价值体验中就完成这样的合作,它主宰了我们的生命审美活动,这就是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基本区别与生命关联。

2.3.2审美价值体验与自由生活的本质观照

在生命深处,寻求心灵想象的自由与精神快乐的提升,这是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关键。从体验美学或价值哲学意义上说,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这两个概念,并不标志特殊美学和哲学的诞生,而是指明可以从特殊的角度契入美学和哲学的根本问题。审美体验,即从体验入手,揭示审美的内在运动过程;通过体验内容的展开,呈现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神秘性、诗意性,凸显实践理性、纯粹理性和历史理性,从而确证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生命的智慧和勇气,并通过体悟、领会、理解,获得生命的本质直观。审美体验,必然关涉价值哲学;价值哲学,即以价值问题为核心,通过对人的生命活动的价值反思,从而判断生产与实践、创造与智慧、牺牲与理想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和生命意义,尤其是人的审美实践、道德实践、宗教实践、生产实践所具有的实在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生命文化意义。在价值体验中,价值观念是主体生存的根据,价值理想是主体生命追求的目标,价值寻求的过程,是理想化、社会化、生命化的过程,也是内在体验与内在反思的过程。

价值,既体现在道德实践中,也体现在生命创造的产品中,因而,通过客观外在的对象化成果来判断生命创造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本身,就是人类浪漫化、理性化的实践活动。因此,把审美体验和价值体验从特殊的维度上结合起来,是完全可能的。通过对体验问题的心理本体论考察,就可以揭示体验的内在机制及其体验的诗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呈现艺术世界本身的复杂性和生命创造性,这必然展示并证悟出生命创造本身的意义和人的生命艺术化所具有的普遍解放性意义,这正是我们要证悟的“生生之德”。体验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也不是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这是由体验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体验,作为个体的自由生命活动,显示出:体验总是主体的体验,体验的内容受制于主体自身。主体自身的智慧愈高、阅历愈广、天赋愈显,那么,体验的内容就愈丰富、愈快捷、愈复杂、愈神秘。主体体验的内容,无法传达给他人,因为私人经验的沟通,需要悟性来合作。例如,《庄子》是庄子精神体验的产物,他的文字,无法使他的体验澄澈透明。我们只能根据这些文字信息,去体验庄子所把握的东西,并进而体验庄子的意向性对象,从而获得迥异于庄子的更新更广泛的体验内容。悟性愈高,这种审美价值体验也就愈能阐发幽微、洞察秋毫。

主体的体验,还受到自身经历、经验、才能、精神状态、智慧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愈是复杂神秘的意向性对象,愈需要不断地体验。应该承认:体验,是不断反复、不断超越、不断积累形成的;体验,绝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它需要多次性反复,体味愈久,其洞察也就愈深。领悟的过程,是才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体验的内容,也是不断丰富不断接近事物本质的过程。一开始,体验总是现象的体验,生命处于感性化状态,只有不断地体验,才能不断地发现,这样,体验活动才能获得“本质直观”。还应看到,体验是历时性体验与共时性体验的自由综合;审美价值体验本身包含的信息是极其复杂的,它需要在时间维度中展开。“过去”,在体验记忆中,尤其关键和重要,过去是巨大的空间,意味着生命的全部档案的重新温习。在回忆中,历史的东西必然关联着现在和未来,因而,体验是对生命的反思。过去的生命中一切都被复制、被激活,然后,在静穆中加以判断。有兴奋,有痛苦,这种复活,这种回忆内容,特别具有体验的价值。

人正是通过生命的自由回忆获得智慧的。例如,柏拉图的迷狂和回忆说,正可以视作对体验过程与方式的高度概括。体验,具有弥散性和扩散性特征。审美价值体验,通常是由具体的点状弥散开来,漫无边际地在历史记忆中伸延。例如,历史人物,在审美价值体验或回忆中,漫无边际地呈现,无法抑制地在体验世界中表现。这种弥散性,是指体验行为本身牵涉多方面的问题;这种弥散性,实质上,是主体性心灵世界中无所不包的浮想联翩过程与生命文化内容。

世界有什么存在,这种体验的弥散性就有可能联系起来,历史的、哲学的、民间的、政治的、文化的、传播的、宗教的、经济的、伦理的、商业的、乡村的、城市的,一切都有可能弥散开来;正是在这种混沌迷茫中,体验者获得生命的顿悟和智慧。还应看到,体验是价值选择和判断。从主体性生命意向活动来看,体验本身就是选择和比较,就是在大的背景中选择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审美注意不可能投向每一点,总是在对象中有所选择和发现。例如,在北京,当你坐在颐和园万寿山的山顶时,你的注意力,既可能被远处的天际云彩或湖中浩渺水雾所吸引,又可能被眼前的楼台庭院中传出的声音所吸引。只要被某一点所吸引,就是在进行定向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又通常与我们习见的山水,尤其是故乡的村居加以比照。体验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体验的结果,通常也是价值判断的暂时中止。例如,当我们身遁杭州灵隐寺时就是如此,常为那山、那水、那洞、那神秘的氛围所吸引,此时,审美主体的价值判断也就自然具有了宗教体验意识,因此,体验作为回忆与反思的活动,必然关联生命价值的内在判断。

体验的获得与体验者的特殊心理密切相关,这种体验的本质直观,通常,必须与体验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这方面来说,审美价值体验具有如此亲切而生动的审美生命感知要求。例如,体验要静,这意味着体验是独立的审美静思与内在自省的过程,静穆的反省是体验的基本功夫,古代哲学家强调说,“理惟有在静中得之”。古人的静坐和打禅,就是体验的过程,事实上,陆学很重视通过“静坐”,“发明本心”,这就是体验的方式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