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简称空运,是使用飞机运送客货的运输方式。航空货物运输的运价要远远高于其他运输手段,因此,在过去除了紧急或特殊场合外,一般不使用飞机运送货物。但是,现今航空货物运输已经在商业上普遍使用,在发达国家,甚至来自一般家庭的礼品赠送、搬家等也开始使用航空运输。
近几十年来,航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大型喷气机的开发使用,使得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运行成本下降,运价逐渐低廉化。另一方面,随着综合物流成本意识的增强,具有高速运输特点的航空运输的利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航线直、速度快,可以克服各种天然障碍,作长距离不着陆运输,对货物的包装要求较低;缺点是载运能力小,受气候条件限制比较大,可达性差,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的上述特点,使得它主要担负贵重、急需或容易破损的小批量货物运输和邮政运输。
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利用运输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管道运输运量大、运输快捷、效率高,占地少,不受气候影响、运行稳定性强,便于运行控制,耗能低,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其灵活性较差,承运的货物种类比较单一。管道运输主要担负单向、定点、量大的液体状货物的运输。
管道运输按照运输对象可分为原油管道运输、成品油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运输以及煤浆管道运输等。
2.3.2运输的合理化
运输的合理化是物流系统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的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的合理化。在物流过程中,运输的合理化是从物流的总体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及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物质产品的运输活动。
1.影响合理运输的因素
运输的合理化,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五大因素:
(1)运输距离。运输既然是商品在空间上的移动,或称“位移”,因此,商品移动的距离即运输里程的远近,就是决定其合理与否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物流部门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近产近销,避免舍近求远。
(2)运输环节。在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运输是一个很主要的环节,也是决定物流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运输业务活动还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和包装等工序,多一道环节,就需要多花很多劳动。所以,物流部门在调运商品时,对有条件直运的,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使商品不进入中转仓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产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3)运输工具。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或汽车运输等不同运输方式,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改进车船的装载技术和装载方法,提高技术装载量;使用最少的运力,运输更多的商品,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4)运输时间。对商业物流来说,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时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运输不及时,不仅容易错失销售机会,造成货物脱销或积压,而且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商品的货损货差,增加物流管理费用,降低运输效率。因此,在市场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时间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在物流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运输时间,要抢时间、争速度,要想方设法加快货物运输,尽量压缩待运时间,使货物不要长期徘徊、停留在运输途中。
(5)运输费用。运输占物流费用的比例很大,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运输费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商业物流企业或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会影响销售成本。
上述因素,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有的还互相矛盾。如在一定条件下,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或运输费用低了,而运输时间却又长了。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求最佳运输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是考虑合理运输的两个主要因素。
2.不合理运输的形式
不合理运输,是指不考虑经济效益,违反商品合理流向和各种运力的合理分工,不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环节过多,从而导致浪费运力、增加商品流转费用、延缓商品流转速度、增加商品损失等不良后果的运输形式。
目前我国存在的不合理运输形式主要有:
(1)返程或起程空驶,这是最严重的不合理运输形式。在运输中,因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社会化体系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典型表现。如不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自备车送货提货或者车辆过分专用而造成单程重车、单程空驶现象,车辆空去空回造成双程空驶现象等。
(2)对流运输,又称相向运输,是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或平等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称为对流运输。在判断对流运输时需注意的是,有的对流运输是不很明显(隐蔽)的对流。例如不同时间的相向运输,从发生运输的那个时间来看,并无出现对流,因此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要注意隐蔽的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这是一种舍近取远的不合理运输,即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选,却选择路程较长的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物流过程中的计划不周、组织不完善或调运差错都容易造成迂回运输。但由于自然或其他事故的阻碍,为食品店商品及时运输而采取绕道的办法是允许的,不能称之为不合理运输。
(4)重复运输。指本可以直接将货物运达目的地,却在中途将货物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重复运输最大的缺点就是增加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加了装卸搬运费用,延长了商品在途时间。
(5)倒流运输。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
(6)过远运输。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物资不调,而从远处调,拉长货物的运距。
(7)运力选择不当。指未根据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势来进行合理选择运力而造成所选择的运输工具不正确的不合理现象。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指对于货主而言,可选择最好的托运方式而未选择,造成运力消费及支出加大的一种不合理运输。例如,应整车而选择零担,应直达而选择中转等。
上述各种不合理的运输形式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注意其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否则就容易出现判断的失误。
3.合理运输的有效途径
(1)组织双程运输,杜绝空车行驶。双程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始点到终点之间,往返行驶均有载货的运输。它是减少运输工具空驶里程,提高运输工具使用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组织运输时,充分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制订详细周密的货运计划,杜绝出现返程或起程空驶现象。
(2)减少运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的投入,是减少投入的核心。这可大大节约运费,降低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例如,客运紧张时,在机车能力允许情况下,多加挂车皮,加长列车,做到在不增加机车情况下增加运能。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实行运输社会化,可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出现因一家一户自成体系致使运输规模小、需求量有限的空驶或运力选择不当等现象。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尽量利用公路,“以公代铁”。一方面可以缓解紧张的铁路运输压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公路“门到门”运输的灵活机动优势,实现铁路运输难以达到的水平。
(5)开展直达、直线运输。直达运输是指把商品从产地直接运达要货单位,中间不需要经过各级批发企业仓库的运输。直线运输是指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采取最短运距的运输。直达、直线运输是合理组织商品运输的重要措施之一。
它们可以减少商品的周转环节,消除商品的迂回、对流等不合理运输,从而减少商品的损耗,节省运输费用。品种简单、数量很大的商品或需要尽可能缩短周转时间的商品,应尽可能采取直达运输。
(6)组织“四就直拨”运输。“四就直拨”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四就直拨”,是指就厂直拨、就站直拨、就库直拨和就车(船)过载。
①就厂直拨。指将商品由生产厂家直接运输到要货单位,又分为厂际直拨、厂库直拨和厂站直拨等几种形式。一般日用工业品多采用就厂直拨的方式。
②就站直拨。指将到达车站或码头的商品,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分拨给要货单位。
③就库直拨。指将由工厂送入一、二级批发企业仓库的商品,由批发企业调拨给要货单位或直接送到基层商店。
④就车(船)过载。指将到达消费地或集散地的商品,在卸车(船)的同时,装上另外的车(船),分送给要货单位,中间不再经过其他环节。
“四就直拨”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协作,才能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7)提高技术装载量。运用各种装载技术,提高各种运输工具的载重吨位及装载容积的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技术装载方法有轻重配载技术、解体装载技术、改进堆码技术(如物品的套装、对装、压缝和多层装载)和轻包物品“三化”
(打包机械化、包装规格化和装载定型化)。
(8)增强运输科技含量,提高运输效益。
①要进行周密的运输系统设计。在进行运输系统设计时,必须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相关环节一并考虑。特别是企业的销售政策直接关系到运输和配送的标准和要求,企业的运输格局、运输网络怎么搞,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销售政策等决定。为了确保销售和市场占有率,需要利用多少个仓库、配送中心;是全部外包,还是自己承担一部分;配送中心、仓库如何布局,密度多大、相距多远等,应该整体规划,统一考虑。这样才可能既满足销售的需要,又减少交叉、迂回和空载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②采用现代运输方法。现代运输方法可以列出很多种,如多式联运、一贯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散装化运输、门到门运输、智能化运输及全球卫星定位运输等。
2.4库存管理
2.4.1库存的概念
所谓库存是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主要是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料。
在生产制造企业,库存品一般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及在制品;在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品一般包括用于销售的商品以及用于管理的低值易耗品。
库存是一种闲置资源,不仅不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价值,反而还会因占用资金而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库存又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是十分必要的。库存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满足对库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在企业的总资产当中,库存资产一般要占到20%~40%,库存管理不当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沉淀,从而影响到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还会因库存过多而增加市场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消除不必要的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
2.4.2库存的类型
1.按库存的作用分类
(1)周转库存。为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而保有的库存,其库存多少与采购批量直接有关。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或生产成本,需要批量采购、批量运输和批量生产,这样便形成了周期性的周转库存,这种库存随着每天的消耗而减少,当降低到一定水平时需要补充库存。
(2)安全库存。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如供货时间延迟、库存消耗速度突然加快等)而设置的库存。安全库存的大小与库存安全系数或者说库存服务水平有关。从经济性的角度看,安全系数应确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
(3)调节库存。用于调节需求与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的不均衡以及各个生产阶段产出的不均衡而设置的库存。
(4)在途库存。处于运输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组织之间的库存。在途库存的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的平均需求。
(5)投机库存。是为除满足正常需求之外的原因而备的库存。例如,由于预期价格会上涨或材料匮乏、可能出现罢工等,为了批量折扣而购买的多于需求的材料。其中季节性库存是投机库存的一种形式,指在某季节开始前进行的库存积累。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农产品和季节性产品中。时尚产品也有季节性,因为一年之中新的流行有很多次。
2.按生产过程分类
(1)原材料库存:是指企业已经购买的,但还未投入生产工程的存货。
(2)在制品库存:是指经过部分加工,但尚未完成的半成品存货。
(3)产成品库存:是指已经制造完成并正等待装运发出的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