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49371600000014

第14章 现代物流理论与基本功能(6)

6.安全库存

(1)安全库存的必要性:

安全库存(Safety Stock),又称保险库存,是为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订货期间需求率增长、到货期延误等)引起的缺货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

如果某一期间的需求是一定的,不会出现变动,则没有设置安全库存的必要。但是,市场需求和生产现场的消费大多数情况下是要发生波动的,补充库存的交货期也会出现提前或延迟的情况。此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破损,仓库台账上出现的记账误差以及物料计算差错等都会导致库存与需求发生偏差。安全库存正是为了避免出现库存不足和过剩,对库存进行适当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

安全库存量是最低库存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动用,若一经动用,则应在下批订货到达后立即补齐。安全库存的数量除了受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影响外,还与企业希望达到的顾客服务水平有关,这些是制定安全库存决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安全库存确定的根据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之上的。首先,假设库存的变动围绕着平均消费速度发生变动,大于平均需求量和小于平均需求量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如果实际需求量大于平均需求量则会出现缺货。也就是说,按照平均消费速度确定的库存量,发生缺货的概率是50%,这在经营中是不允许的。为了避免出现缺货或降低缺货率,需要在库存降低到订货点之前,提前发出订单。高于订货点的部分就相当于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越大,出现缺货的可能性就会越小。避免出现缺货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作为库存的一部分,与库存量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安全库存过高,会导致剩余库存的出现,而且从经济的角度看,保持100%的库存服务率所付出的成本代价也越大。

(2)安全库存的计算:

需求量变化,提前期固定。假设需求的变化情况服从正态分布,由于提前期是固定的数值,因而可以根据正态分布图直接求出提前期内的需求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或通过直接的期望预测,以过去提前期内的需求情况为依据,确定需求的期望均值和标准差。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库存量的计算公式为d提前期内需求量的标准差;L 为提前期的长短;z 为一定顾客服务水平下需求量变化的安全系数,可根据预定的服务水平,由正态分布表查出。顾客服务水平与z 的关系。

2.5配送管理

2.5.1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英文“delivery”的意译,根据国家标准枟物流术语枠(GB/T183542001),配送的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综合性、完善化和现代化的送货活动,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

配送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产物,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从物流来讲,配送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所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

配送应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不宜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进行,因为用户受自身的局限,所提的要求有时实际会损害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来讲,必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

2.5.2配送的类别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为适应不同的生产需要和消费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根据配送形态上的差异情况,配送可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结点差异进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一般来说,配送中心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大,其设施和工艺结构是根据配送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专门设计和配置的,并且专业化、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由于配送中心是专门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流通企业,因此它的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与此相关,其货物配送能力也比较强。具体表现是:不仅可以进行远距离配送,而且可以进行多品种货物的配送;不仅可以向工业企业配送主要原材料,而且可以向批发商进行补充性货物配送。

(2)仓库配送。这对于配送活动的组织者来说,是其职能的扩大化。在一般情况下,仓库配送是利用仓库原有的设备、设施开展业务活动。由于传统仓库的设施和设备不是按照配送活动的要求专门设计和专门配置的,所以在利用原有设施和设备时,必须对它进行技术改造。

(3)商业门店配送。在流通实践中,商业配送有兼营和专营两种运作形式。

兼营配送是指从事销售活动的商店,除了批发、零售商品以外,还兼营从事配送活动。其做法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将本店经营的商品配齐,或者代顾客外购一部分本店平时不经营的商品和本店经营的商品配备在一起,单独或与期货企业合作运送货物到用户指定地点。专营配送指的是商店不从事销售活动,而是凭借其原有资源渠道等优势专门从事配送活动,为零星需要者提供物流服务。通常在商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好,不适宜门市销售而又有经营优势时,可采用这种经营方式。

2.根据配送对象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类

(1)单品种大批量配送。生产企业所需要的物资种类繁多,在向这类用户供货时,就发货量而言,有些物资,单独一个品种或几个品种即可凑成一个装卸单元,达到批量标准,这种物资不需要再与其他产品混装同载,而是由专业性很强的配送组织进行大批量配送。这样的配送活动即为单品种大批量配送。我国开展的“工业配煤”配送活动实际上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配送。

(2)多品种小批量配送。在现代社会,生产消费和市场需求纷繁复杂,不同的消费者其需求状况差别很大。有些生产企业,其产品所消耗的品种很多,但单位时间内每种物资的需求量又都不是很大,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状态。因此,相应的配送体系要按照用户的要求,将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选好、配齐,少量而多次地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这种配送作业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使用的设备复杂,因而操作时要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周密的计划进行协调。

(3)配套型配送。这是按照生产企业或建设单位的要求,将其所需要的多种物资配齐后直接运送到生产厂或建设工地的一种配送形式。通常,生产零配件的企业向总厂供应协作件时多采用这种形式配送物资。

3.根据时间和数量差别进行分类

根据配送的时间和配送货物的数量不同,可以将配送的方法分为:

(1)定时配送。定时配送是指配送企业根据与用户签订的协议,按照商定的时间准时配送货物的一种运送形式。在物流实践中,定时配送的时间间隔长短不等,短的仅几个小时,长的可达几天。目前在一些国家,定时配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日配和看板供货。

①日配形式。日配是定时配送中广泛实行的一种形式。日配的时间要求是,在接到用户的订单之后,24小时之内将所需要的货物运送到指定的接货点。

在一般情况下,上午接单下午运抵,或下午接单次日上午送到。

②看板供货形式。看板供货形式是物资供应与产品生产同步运转的一种表现形式。看板供货要求配送企业根据生产节奏和生产程序准时将货物运送到生产场所。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配送的货物无需入库;二是配送作业需要有高水平的物流系统和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来支撑;三是配送的服务对象不太广泛,常常是一对一地进行配送。

(2)定量配送。定量配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配送时间不严格限定),按照规定的批量配送货物的一种行为方式。定量配送的最大特点是配送的货物数量是固定的,实际操作中可根据托盘、集装箱的载货量进行测算和定量。

由于这种配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托盘、集装箱及车辆的装载能力,可以大大提高配送的作业效率。

(3)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即按照商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数量配送货物的运送形式。它具有定时、定量两种配送方式的优点。由于这种形式的配送计划性较强,准确度高,因此只适合于在生产稳定、产品批量大的用户中推行。

(4)定时定线路配送。定时定线路配送是指按照运行时刻表,沿着规定的运行路线进行配送。实施这种配送,用户须提前提出供货的数量和品种,并且须按规定的时间和在确定的路线上收取货物,适用于消费者比较集中的地区,并且一次配送的品种、数量不能太多,所以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5)即时配送。即时配送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时间要求和供货数量、品种及时地进行配送的形式。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即时配送完全是按照用户的要求运行的,客观上能促使需求者压缩自己的库存,使其货物的“经常库存”趋近于零。

4.按配送组织形式分类

(1)集中配送。集中配送是指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集中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一次可同时对同一线路中的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因而配送效果明显。

(2)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的主体既可以是作为物流需求方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可以是作为物流服务供应方的运输企业和仓库企业。

共同配送的具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小生产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另一种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实行联合,共同配送。共同配送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弥补配送能力的不足,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

由于共同配送涉及的面比较广,涉及的单位也比较多,因此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在实施这种配送模式时,不但必须建立起庞大的信息网络,而且需要建立起层次性的管理系统。显然,只有大型的专业流通组织才有能力、有条件组织这类活动。

(3)分散配送。分散配送是指对小量、零星货物或临时需要而进行的配送业务。一般由商业销售网点进行。商业销售网点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服务面宽等特点,比较适合开展对距离近、品种繁多而用量小的货物配送。

5.按经营形式分类

(1)销售配送。销售配送是指配送企业是销售性企业,或销售企业进行的促销型配送。销售配送的对象往往是不固定的,配送的经营状况也取决于市场状况,配送的随机性较强,而计划性较差。

(2)供应配送。供应配送是指企业为了自己的供应需要所采取的配送形式,往往由企业或企业集团组建配送结点,集中组织大批量进货,然后向本企业配送或向本企业集团的若干企业配送。用配送方式进行供应,是保证供应水平、提高供应能力、降低供应成本的重要方式。

(3)供销一体化配送。供销一体化配送是销售企业对于基本固定的客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在自己销售的同时承担着对客户执行有计划供应的职能,它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是客户的供应代理人。

供销一体化配送方式能使销售者获得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也有利于采取先进的计划手段和技术手段,保持流通渠道的畅通稳定。

2.5.3配送的作用

配送制的试行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发达国家,配送不但广为实行,而且早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发挥了优化经济结构、节约社会劳动及充分发挥物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推行配送有益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配送不仅能够把流通推上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它能以其特有的运动形态和优势调整流通结构,使物流运动演化为规模经济运动。所以,推行配送制可以形成高效率和高效益,并减少车辆的空驶,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2)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配送环节处于支线运输,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都较强,能将支线运输与小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

(3)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采用配送方式,可以做到经济地进货。

它采取将各种商品配齐后集中向用户发货,也可将多个小批量用户集中在一起进行发货,以降低商品的单位物流成本。

(4)通过集中库存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生产企业可以释放出大量储备资金,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营业成本。

(5)简化手续、方便客户。用户只需要向配送中心一处订购,就能达到向多处采购的目的,减少订货等一系列的费用开支。

(6)提高供应保证程度。用户因缺货影响生产的风险大大减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