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
2.6.1装卸搬运
1.装卸搬运的含义
装卸和搬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装卸主要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上所发生的以垂直方向为主的位移,是以改变货物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主要目的;而搬运则是指货物在小范围内发生的短距离的水平位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为货物在空间上发生绝对的、完全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情况是少有的。多种情况下是两种活动的复合。有时以垂直位移为主(即装卸),有时以水平位移为主(即搬运),有时两者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因此将装卸搬运合并在一起,统称为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装卸搬运是物流的不同运动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使物流各阶段连接成连续的“流”。
2.装卸搬运的作用
装卸搬运是介于物流各环节(如运输、储存等)之间起衔接作用的活动。它把物流运动的各个阶段连接成为连续的“流”,使物流的概念名副其实。它是物流的一个重要功能要素,构成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装卸搬运是物流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装卸搬运是伴随输送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但是和运输产生空间效用、保管产生时间效用不同,它本身不具有明确的价值,但这并不说明装卸搬运在物流过程中不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存储是靠装卸搬运活动联结起来的。
运输的起点有“装”的作业,终点有“卸”的作业;仓储以入库作业开始,最后以出库作业结束,这些都离不开装卸搬运活动。由此可见,在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中,装卸搬运占有重要地位。
(2)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装卸搬运是劳动力借助于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为了进行此项活动,必须配备足够的装卸搬运人员和装卸搬运设备。由于装卸搬运作业量比较大,发生频率较高,所以所需装卸搬运人员和设备的数量亦比较大,即要有较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这些劳动消耗要计入物流成本。据统计,俄罗斯经铁路运输的货物少则有六次,多则有几十次装卸搬运,其费用占运输总费用的1/5~1/3。
(3)装卸搬运活动直接影响物流质量。因为装卸搬运是使货物产生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货物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如振动、撞击、挤压等,容易使货物包装和货物本身受损。如损坏、变形、破碎、散失、流溢等,因此,装卸搬运损失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物流质量的高低。
(4)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安全。由于物流活动是物的实体的流动,在物流活动中确保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安全非常重要。装卸搬运特别是装卸作业,货物要发生垂直位移,不安全因素比较多。实践表明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货物损失事故、设备损坏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等,相当一部分是在装卸过程中发生的。特别是一些危险品,在装卸过程中如违反操作规程进行野蛮装卸,很容易造成燃烧、爆炸等重大事故。
3.装卸搬运的分类
(1)按装卸搬运施行的物流设施、设备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仓库装卸搬运、铁路装卸搬运、港口装卸搬运和汽车装卸搬运。
①仓库装卸搬运:主要配合出库、入库、维修保养等活动进行,并且以堆垛、上架、取货等操作为主。
②铁路装卸搬运:主要是对火车车皮的装进和卸出,其特点是一次作业就需完成一车皮的装进或卸出,很少有像仓库装卸时出现的整装零卸或零装整卸的情况。
③港口装卸搬运:港口装卸搬运既包括码头前沿的装船,也包括后方的支持性装卸搬运,有的港口还采用小船在码头和大船之间“过驳”的办法,因而其装卸的流程较为复杂,往往经过几次的装卸搬运才能最后实现船与陆地之间货物过渡的目的。
④汽车装卸搬运:一般一次装卸批量不大。由于汽车的灵活性,可以减少搬运活动,而直接、单纯利用装卸作业达到车与物流设施之间货物过渡的目的。
(2)按装卸搬运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吊上吊下式、叉上叉下式、滚上滚下式、移上移下式和散装散卸方式。
①吊上吊下式:指采用各种起重机械从货物上部吊起,依靠起吊装置的垂直移动实现装卸,并在吊车运行的范围内或回转的范围内实现搬运或依靠搬运车辆实现小搬运。由于吊起及放下属于垂直运动,这种方式属于垂直装卸。
②叉上叉下式:指采用叉车从货物底部托起货物,并依靠叉车的运动进行货物的位移,搬运完全靠叉车本身,货物可不经中途落地直接放置到目的地。
③滚上滚下式:主要指港口装卸的一种水平装卸方式。利用叉车或半挂车、汽车承载货物,连同车辆一起开上船,到达目的地后再从船上开下。滚上滚下式需要专门的船舶,对码头也有不同的要求,这种专门的船舶称为“滚装船”
④移上移下式:指两车之间进行靠接,然后利用各种方式,不使货物垂直运动,而靠水平移动从一个车辆推移到另一个车辆上。这种方式需要使两种车辆水平靠接,因此对站台或车辆货台需要进行改造,并配合移动工具实现这种装卸搬运。
⑤散装散卸式:是专门对散装货物进行装卸搬运的方式,一般从装点直到卸点,中间不再落地。
4.装卸搬运合理化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物流活动。装卸搬运只能改变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置,而不能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态,既不能提高也不能增加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
但装卸搬运必然要有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这种劳动消耗量要以价值形态追加到装卸搬运对象的价值中去,从而增加了产品和物流成本。因此,应科学、合理地组织装卸搬运过程,尽量减少用于装卸搬运的劳动消耗。
(1)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纯度,只搬运必要的物品,是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有些物品要去除杂质之后再搬运比较合理,如煤炭搬运前应该清除其中的煤矿石;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因为包装材料最终是废弃物,过度包装不起作用,反而增加了作业量;中空的物件可以填充其他小物品再进行搬运。只有采取类似的消除无效搬运的措施,才会有效地提高装卸搬运效率。
(2)减少装卸次数。装卸次数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生装卸作业的总次数。对企业物流而言,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卸车到产成品入库待运,要发生若干次装卸作业。对社会物流而言,从产成品装车发运到直接进入消费,一般要经过若干环节,也要发生多次装卸。具体到任何一个物流据点,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中转仓库等,在整个作业流程中,都要发生多次装卸作业。
合理装卸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减少装卸次数就意味着减少装卸作业量,从而减少装卸劳动消耗,节省装卸费用。同时,减少装卸次数,还能减少货物损耗、加快物流速度、减少场地占用和装卸事故。影响装卸次数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流设施和设备,二是作业组织与调度。
①物流设施、设备对装卸次数的影响。厂房、库房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结构特点及建筑参数,对装卸次数会产生直接影响。如厂房、库房选择地上、单层建筑,有足够的跨度和高度,库门尺寸与进出库机械设备的外廓尺寸相适应。装卸运输设备能自由进出,直接在车间或库房内进行装卸,可以减少二次搬运。
物流设备的类型与配套,对装卸次数也会产生影响。如选择灵活机动、适应性强、作业范围广、既能装卸又能搬运的叉车,配以托盘进行出入车间和出入库的作业,可减少装卸次数。又如采用动态电子秤,将电子秤安装在起重机上,在装卸作业的同时,就完成了检斤作业,省去了单独的检斤作业环节,从而减少了装卸作业次数。
②装卸作业组织调度工作对装卸次数的影响。在物流设施、设备一定的情况下,装卸作业组织调度工作水平,是影响装卸次数的主要因素。如组织联合运输,使各种运输方式在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紧密衔接,在中途运转时卸车(船)与装车(船)一次完成,即货物不落地完成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转换。又如对到达车站、码头的货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就站、就港直接中转发运,不必再进中转仓库。对于工厂而言,减少装卸次数的途径主要是合理设计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出来形成流水作业线,增强各车间、各工段、各环节的生产连续性。对于物流节点而言,主要是组织一次性作业。所谓一次性作业是指在收货或发货过程中,从卸车(船)到入库码垛或从下垛到出库装车,一次连续完成,即货物不落地无间歇。
(3)提高物品装卸搬运的灵活性。装卸搬运灵活性的含义是: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多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则表示灵活性高;如果难以转变为下一步装卸搬运,则灵活性低。为了对灵活性有所区别,我们对于不同放置状态的货物做了不同的灵活性规定,这就是“灵活性指数”。
通常,灵活性指数分为0~4共5个等级,具体评价如下:物品散放在地面上的,灵活性指数为0;物品集中在箱子中的,灵活性指数为1;货物装箱后搁在其他箱子的两侧,安放在木制底座上,可以用叉车的叉齿方便插进底座底部的,灵活性指数为2;液态货场罐装或槽罐装的,灵活性指数为3;装在台车上或传送带上,可即刻进入运动状态的,灵活性指数为4。可见,物品装卸搬运灵活性指数越高,该物品装卸搬运所需时间越少。由于装卸搬运是在物流过程中反复进行的活动,因而其速度可能决定整个物流速度,如果每次装卸搬运时间相对缩短,则多次装卸搬运的累计效果则十分可观,会明显地提高装卸搬运效率。因此,提高装卸搬运灵活性对合理化是很重要的因素。
(4)实现省力化。所谓省力,就是节省动力和人力。装卸搬运是使劳动对象产生垂直或水平位移,这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少数工厂和仓库向着装卸搬运自动化迈进。但在装卸搬运环节有相当一部分装卸搬运作业是靠人工完成的。因此,实现装卸搬运作业的省力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实现装卸搬运省力化,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物品本身的重力。任何有重量的物品都会产生一定的重力,在很多情况下重力对物料的移动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消除重力的不利影响,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即可将重力转变为促使物料移动的动力。例如对火车、汽车进行卸车时,利用滑板、滑槽等,靠货物在斜面上产生的水平分力,使其从高处降到低处,并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完成货物的卸车作业。为了减少斜面的摩擦阻力,应选择摩擦因数小的光滑斜面,或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采用安装滚轮、辊柱或滚动轴承的斜面,并可通过调节斜面的倾角,控制货物的下滑速度。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消耗能源,可大大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②缩小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物品装卸,主要是产生以垂直为主的位移。为了达到省力的目的,应设法尽量缩小物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位移。例如,可使存放物品的地面与运输车辆的车底,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减少相当于车辆高度的一段垂直位移,装卸人员可直接进入车内作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设库边站台或开挖地沟,使车底与库边站台地面和库内地面平齐。
总之,省力化装卸搬运原则是: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坡,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
(5)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物品的处理量大时会使搬运作业变得困难,在人力和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调配方面非常困难。但是搬运作业受运输等其他环节的制约,其节奏不能完全自主决定,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妥善安排,使物流量尽量均衡。避免忙闲不均的现象。
(6)进行劳动动作分析。劳动动作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对从事某一项作业的若干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所发生的手、脚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各种动作(即劳动姿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和比较,去掉多余的动作,把必要的和有效的动作很好地组合起来,编排成标准动作系列,并与之相配合设计制造相应的工具,提供必要的作业场所和作业环境。在制定动作标准时,应遵循使人体的基本动作最经济的原则,主要包括: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动作距离要尽可能短;动作轨迹要尽可能圆滑;动作引起疲劳应尽可能轻;作业要尽可能有节奏和旋律等。
根据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不同搬运方式和不同移动重物方式,使用体力的效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