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理及对策研究
49397200000025

第25章 农药使用存在问题探析

一、农药使用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多元经济利益主体参与而构成的经济共同体,它把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运销、综合利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龙头”走向市场,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的效益,而且推进了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

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内生的利益驱动机制得以形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多的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化肥、农药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据统计,与1991年比,2004年我国农业产值增加了2.52倍,亩产只增加了2.43倍,而农药使用量则增加了81%,每亩农药使用量则增加了76%。目前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46万吨,这些投入使用的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粮食在完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仅能收获两成。但若按照目前农村普遍的农药使用量对农田进行防治,粮食、棉花均可收获95%。可见,为获取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一定量的农药使用仍然是必需的。据估计,2001年至2005年间,若非及时防治,仅湖北一省152亿公斤粮食会遭受虫害,油料要损失100万吨,棉花要损失1296万担,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

二、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离不开农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农药使用量、使用方法以及施药品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使用过量,污染农作物和环境

据统计,从1990年起,我国农药生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十年来,我国农药使用量每年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各种制剂约120万吨,已注册登记投入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品种600多种。目前我国平均每亩土地农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农药的过量使用在水稻生产中约达40%,在棉花生产中则超过了50%。过量使用的农药将残留在农作物中,影响农作物的质量,甚至引发农作物和食品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农药施用后有80%~90%残留在土壤中或渗透到水体中,其过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体污染。

(二)施药方法和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主要凭经验施用农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而可能存在盲目性、不科学性。例如,不根据病虫草鼠发生情况盲目施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和药量;不清楚农药的特性与功能,盲目混配,导致药效降低,造成用量加大且效果不好;用药品种单一,发现效果好的农药,就长期单一使用,造成抗药性快速上升;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打药不及时;等等。施药方法落后、施药器械单一,不仅造成农药使用效率低下,还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和残留。

(三)农药品种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毒农药仍占相当比例

在发达国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通常比例为2∶1∶1,而我国为2.6∶12.6∶2.0,除草剂严重不足,主要以杀虫剂为主,其中高毒农药品种仍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目前我国高毒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占7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比例。杀菌剂、高效低毒安全经济农药还不到20%。其中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磷胺、呋喃丹等在许多国家已被禁用、限用或列入PIC公约中,而我国仍在大面积使用。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四)单纯依靠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

长期以来,我国仅仅依靠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物理、生物等其他手段的采用则较为鲜见。单一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不仅加剧了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而且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农村环境污染等恶果。

三、农药不合理使用所致的经济损失与环境代价

尽管适量的农药使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有其促进作用,但我国目前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却造成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和环境代价。

(一)农业经济损失

施用农药后,不仅农作物本身吸附大量农药,而且农药还会渗透进入农作物内部。我国农药使用过量、高毒农药使用频繁等不合理的农药使用现状,加剧了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弱化,进而造成农业经济损失。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全球范围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强。

我国因农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农药残留,将直接削弱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6年5月底日本加强对蔬菜的检验标准,导致我国对日出口的蔬菜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蒙受巨大损失。据海关统计,2006年6月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1亿美元。

(二)环境代价

喷施粉剂农药时,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喷施液体农药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漂游于空中。据农业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药使用中仅有10%~20%会依附在农作物上,其余80%~90%则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中。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会消灭土壤微生物或抑制其活动。此外,农药中的土壤杀菌剂和熏蒸剂通常以很高的浓度作为抗微生物剂使用,能引起土壤微生物体系平衡的剧烈改变。农药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中酶的活性、营养物质的转化,造成土壤质量退化。此外,土壤中的农药还会随着降水和灌溉水在地表流失,或随下渗水进入含水层,污染地下水。据调查,我国75%的湖泊水和50%的地下水已遭受污染。

四、化解对策与建议

诚如前文所述,如果不使用农药,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收益将大打折扣,但使用农药与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观念却是背道而驰,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化解这一“两难”困境的出路在于改变单一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措施,探索能够实现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与农村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

(一)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病虫害防治手段

诚如前文所述,我国农业生产单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手段进行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的做法,不仅存在效率低下的弊病,还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探索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以山东青岛天叶茶园为例,多年来该茶园为了追求绿色、健康、无公害的茶叶,几百亩茶园一直不使用化肥、农药。但为了除虫害,该茶园采用养鸭捉虫的方法,既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此外,采用生物农药灭虫等生物手段,以及频振杀虫灯、黄板诱杀等物理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态环境双赢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立法管理

由于许多高毒农药具有较强的病虫害防治效能,农民往往倾向于加大这些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造成农产品和农村环境污染。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借助行政和立法手段,加强对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使用的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禁止销售和使用剧毒农药,并严格规定了农药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对由于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污染的国家予以经济处罚。就在不久前,欧盟对法国处以2800万欧元的罚款,原因是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发现一些河流的农药污染超标。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已开始重视,如辽宁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有机磷高毒农药,同时为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全面禁止甲胺磷单剂及其混配制剂在农业上使用。据介绍,这5种有机磷高毒农药为: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构建农药监管信息共享、联查联办、协查共管的信息网络,使各地农业部门建立起整体联动、密切配合、合力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农药行为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的市场监管,严格规范其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及时公布其替代产品名单。这将对农药违法行为产生强大的震慑,从而在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借助市场力量,促进农药品种的清洁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内对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传统的高毒农药市场将日渐萎缩,这为农药品种的清洁化提供了契机。以法国为例,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6年,法国国内市场各类农药的产品销量下降了40.5%。农药市场的萎缩导致法国农药生产企业纷纷重组和兼并,为具规模经济的农药生产企业之形成提供了契机。而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其对无毒、低毒农药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据报道,目前法国许多企业对环境友好型农药新产品的研究投入已经占到年营业额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