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49439300000016

第16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机制(5)

2.信息流网络建设

信息流网络建设,可以打破企业中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经络”的贯通。

1965年,安东尼(Anthony)等企业管理专家通过对欧美制造型工业企业长达15年的实践观察和验证,给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模型(“安东尼”模型)。

例如,在大批量定制制造企业中,销售预测信息从公司的市场分析部门传递到公司的生产部门,从一个车间传递到另一个车间;生产计划同样从一个部门传递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车间传递到另一个车间;当公司销售部门收到客户要求变更产品数量和种类的请求时,需要根据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生产部门,生产部门需要调整生产系统,并将指令下达到生产车间,以适应大规模柔性化敏捷生产的要求。

从技术层面看,要注重企业内部局域网络以及信息传输机制建设。

3.信息节点的互动协作

信息节点的互动协作,可以有效协同多个信息节点之间的互动,实现企业功能的提升。

在企业内部,部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不同部门,以及多个不同的生产单元。这些信息单元在工作时,需要能够有效协同,从而实现企业功能的提升。例如,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不同信息节点需要协同研发、协同生产。

要实现信息节点的互动协调,一方面要实现交换、共享的数据格式的一致性,目前可采用的统一格式方案可以是XML/RDF、Semantic Web等形式;另一方面要建设企业信息节点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提升信息节点协同工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单独企业不采用这类已被社会认可的信息化技术,将导致对时代变革的不适应,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案例】

美国东北航空公司

成立于1933年的美国东北航空公司曾经是一家拥有包括波音飞机在内的庞大机群、经营着美国东部几十条航线的航空公司,但在1972年,被美国Delta航空公司兼并。被兼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东北航空公司没有及时地顺应当时在航空业界已兴起的信息化潮流:当其他航空公司都已纷纷使用计算机订票管理系统来为全美各地的旅游代理商、旅客进行服务,以方便他们进行实时查询、订票和更改航班时,东北航空公司还在使用昂贵的长途电话方式人工运作订票系统,很快,东北航空公司发现它们在价格和服务上已经很难和其他航空公司在同一层次上竞争。东北航空公司没有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代价是公司最终被时代变革所淘汰。

3.2.2 功能整合升级式融合

当第一层次信息技术的替代性融合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功能的整合式提升,实现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由于信息技术的采用,使得传统意义上企业的功能从整体上得到整合和升级,其本质上,是从第一层次量的改变,到第二层次整体功能提升的质的飞跃。这种深度融合,使企业产生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变革了企业原先的生产运作模式,是全方位的升级式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企业中大致经由渗透到深度融合(升级式融合),实现功能升级。

这种深度融合(升级式融合)对公司的改变可能是变革式的,将可能导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对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变革将会影响到基层员工,也会影响到中层管理者,乃至高层管理者,获得的是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业绩的跨越式提升,也将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文化、理念。

例如,在制造企业中,在某些局部功能上,采用信息信息技术替代原先的某些日常事务工作(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发展到采用整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该系统包含了多个独立发展起来的单元技术。CIMS不仅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管理信息系统(MIS)、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单元(FMC)、分布式数控技术(DNC)、成组技术(GT)、质量控制(QC)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这些技术的大量采用,从某种程度上较大地改变了原先的生产运作模式,大幅度提升了组织绩效,实现了制造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而为企业构筑了竞争优势。

【案例】

美国Cisco公司

美国思科(Cisco)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公司、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互联网的基础,用户遍及电信、金融、服务、零售等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等。思科公司的飞速发展与其在信息化变革中,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深入融合是密不可分的。

思科公司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站点,网上交易占公司全球业务的90%。由于思科公司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服务,在线服务占了全部支持服务的70%,因此思科能够迅速并妥善地处理每一个客户请求。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商业业绩:它使思科公司每年减少了5.5亿美元的客户费用,1995-1998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倍,但客户支持工程师只增加了2倍,发货时间由3周缩短到3天,在公司员工规模几乎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公司利润增加了5倍。

3.2.3 部分行业和区域集群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当部分行业或区域中大量的企业实现功能整合升级式融合,便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第三个层次: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在部分行业和区域中率先实现。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当信息化技术在某些企业中实现深度融合并取得卓越业绩后,该信息技术、装备、知识随着人群交往迁移、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包、价值链代工合同(OEM和ODM)等形式,将逐步扩散到同一跨国公司的不同地区子公司、同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区域内近邻企业中,形成信息化企业集群。溢出扩散的内容包括信息技能、信息知识、信息装备、信息商业运作模式、信息协同方式、信息相关制度、信息管理经验以及各类信息本身(创新信息、营销信息、趋势信息)等。

陶锋等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代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并选择广东东莞105家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OEM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陶锋,2008)。Kokoo、Perez和吴晓波等研究了FDI溢出效应,并描述了其可能的渠道。按照渠道类型,FDI溢出效应可分为竞争效应(CompetitionEffect)、垂直溢出(Vertical Spillovers)、人力资本( HumanCapital)流动、模仿(ImitationEffect)和聚集效应(Clusters Effect)。按照溢出范围,FDI溢出效应可分为行业内溢出效应和行业间溢出效应(Kokoo,1992;Perez,1997;吴晓波,2008)。

信息化与工业化在部分行业和区域集群中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并可形成辐射和吸引效应,是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可以有效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倾向于地理集中,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集群中融合信息化,倾向于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集群,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在空间地理、行业上的大量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行业和空间集聚,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市场以及促进企业间的信息知识、信息装备溢出。

我们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集群是信息化在工业集群中的渗透融合,信息化技术会在地理位置集聚的企业群中,沿一连串的上、中、下游产业企业,包括零件、设备、服务供应商或相关机构进行渗透融合,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各层次,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相关的支持性、支撑性及基础设施服务工作,制定相关促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