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49439300000017

第17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机制(6)

【案例】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近年来,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苏州也因此成为长三角中最受瞩目的新兴高科技城市之一,并于2004年被信息产业部列入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九大基地之一。2003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556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已占江苏省的50%以上,占全国的9.5%。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近几年发展的总体特点如下。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现已基本涵盖了电子产品制造业、信息业和软件业的所有领域。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过半,占全国比重超过10%。苏州共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17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12个。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较完备的产业链。

(2)产品门类较为丰富,已形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通信类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四大门类几十个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汇集了大批知名跨国公司及大企业集团。

(3)竞争优势显着增强。苏州拥有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的个人计算机及其周边产品生产基地,其中鼠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60%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鼠标生产基地。液晶显示器、扫描仪、数码相机及TFT-LCD等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已超过10%。笔记本电脑、主板等产品也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较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此外,部分产品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本地企业自主开发。

(4)引进外资成效明显。苏州聚集了包括摩托罗拉、飞利浦、索尼、三星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世界500强集团公司已有90家来苏州投资。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20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有16家来苏州投资。美国硅谷安博软件公司、东大阿尔派、托普软件等一批国内外起点较高的软件开发企业已进入苏州。

(5)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苏州已形成了以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今后,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将以推进部、省、市共建苏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契机,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目标,重点关注并采取各种手段引导、扶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使苏州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真正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3.2.4 “两化融合”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变迁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部分行业和区域集群中率先实现后,必将带来最后和最高层次的社会变化,就是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即信息社会的全面来临。信息技术变革引起的第三次革命,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进入全面信息社会,这种变革具有以下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新型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一方面,在信息社会下,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实现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生产方式从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刚性生产转变为敏捷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信息和知识型生产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各类文化、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政治更加便捷。社会组织架构从金字塔形,逐步向扁平式、网络形式以及虚拟组织形式转换。

(2)大量新兴信息产业和融合型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将诞生一大批新兴的信息产业和融合型产业,信息部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得社会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导致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诞生,为企业发展开拓新的“蓝海”。

(3)信息融合个人、企业的生活和生产。下一代语义互联网(SemanticWeb)、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泛在网(Ubiquitous)的建设,将极大地增强已有各类网络的应用服务,使得计算可以无缝地链接到商品生产、传送、交换、消费等各个领域,以及生产设计、制造、协同等工业生产各个环节。下一代语义互联网及泛在网同时也将像电网一样成为社会基础设施,融入个人的生产、生活、娱乐各个活动,以及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同时,也使社会信息和社会知识获取,以及信息交流沟通变得相当便利。

例如,当丽丽早上起床后,泛在网融合环境已按照丽丽的习惯为她准备好了咖啡;今天丽丽要去上海出差2天,泛在网融合环境已得知上海当前以及未来48小时内的天气情况,将信息反馈给丽丽;当丽丽询问建议携带的衣物时,泛在网融合环境根据上海的天气情况给出相关建议,并根据丽丽的要求预订了回程的机票以及晚上的住宿;当丽丽要向孩子们告别,泛在网融合环境可以让丽丽与她的孩子们视频呼叫并连接。

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纷纷提出U‐Japan、U‐Korea、下一代I‐Hub计划,我国也在着手筹备实施U‐China(无处不在的网络中国)计划。

【案例】

数字化生存

(1)个性化生活。

在后信息时代中,信息变得极其个人化,许多大众传媒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个,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需要来定制。例如,你的个人计算机会根据超市提供的促销信息,提醒你现在某个品牌的红酒正在特价销售,而明天参加聚会的几位朋友,就恰好很喜欢喝这种品牌的红酒。当你出门的时候,个人计算机也会提醒你,顺道去修车厂一趟,因为车子的信息系统显示车子需要更换轮胎了。当你经过餐厅时,计算机会自动显示有关这家餐厅的评论及这家餐厅的菜单,如果感兴趣,你还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订餐。个人计算机所有这些行动的依据,就是把你当成“个人”,你所享受的就是真正的“个性化生活”。

(2)没有空间的地方。

地理因素将不再是限制我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就好比“超文本”使得我们不再受印刷篇幅的限制,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数字化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们将可以随意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例如,我住在波士顿,一早我从起居室的电子窗口(计算机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连绵的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耳中听到清脆的牛铃声,鼻子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的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虚拟现实)上,我几乎已经身在美丽的瑞士了。再如,我不再自己开车进城上班,而是直接从家里通过网络连上公司办公室里的计算机,以SOHO的方式办公,那么,确切地说,我的办公地点在哪里呢?

(3)向广告说再见。

在后信息时代里,数字化媒体更多的是采用按次计费的方式,它会更像报纸和杂志一样,由消费者和广告商一起分担成本,当然数字化媒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将比传统媒体丰富得多。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接收不含广告的媒体,当然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然,数字化媒体的广告将变得非常人性化,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分辨出哪些是新闻,哪些才是广告。这时,我们可以说,广告就是新闻。

(4)1.5万个电视频道。

数字化点播系统将让我们的电视扩展为一个拥有1.5万个电视频道的“超级系统”,这时我们会发现电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播喜欢的节目。例如,为了提高自己的西班牙语水平,可能会选择收看西班牙电视;而几百万的华裔美国人可能会很有兴趣地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若干个地区性频道的节目。

(5)虚拟现实。

未来的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自娱自乐。在虚拟现实的“侏罗纪公园”里,你将成为故事的主角。在这里,模拟的恐龙就在你身旁走动,你甚至可以用手去“触摸”它们。这不是一尘不染的迪斯尼乐园,这里将没有拥挤的人群,也没有长长的队伍,有的只是恐龙的粪便。你就好像走在茂密的史前丛林里,而且这里比任何真正的丛林都更加危险。

这些景象都是由计算机处理生成的,并非真正的现实情境,因此不会受到实物大小或发现地点的限制。在虚拟现实中,你可以张开双臂,尽情地拥抱银河,自由地在虚拟的人类血液中游泳,或造访仙境中的嫦娥。

(6)穿在身上的计算机。

未来数字化服装的材质,很可能是具有计算和自动调节能力的灯芯绒,或是具有记忆和选择能力的平纹细纱布和太阳能丝绸。我们不再需要每天抱着厚重的笔记本电脑上班,而是把它穿在身上。尽管这听起来很不可想象,但实际上我们其实早已把越来越多的计算和通信设备穿戴在身上了,如像手表一样戴在手上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