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基于本地优势内源增长模式,主要是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鼓励农民自身发展优势农业,更多地参与区域经济分工,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根本。温州市欠发达地区茶叶、笋竹、田鱼、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食草动物、名优水果、海产养殖都是基于特定的土壤、气候的自然环境,而由于缺乏农业企业家、农业龙头公司和农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使这些名、优、特产品难以走向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也使农民失去了创收的好机会。
据温州市农办调研,温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在于三方面:第一,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像承包几百亩的种粮大户、年产万头以上的养猪场数量不多。第二,农业龙头公司不强,目前上国家级的4家、省级的29家、市级的147家。像瓯海“大好大”企业,对温州市来讲也算得上有名的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了,年产值也就不到5亿元。三是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千家万户+基地模式,缺乏农民专业组织强有力的中间支持环节,企业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运作难度大。欠发达地区农民联合程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龙头公司发展相对滞后,日益成为欠发达地区产业开发的瓶颈。农业、农业加工业落后必然制约了乡村旅游业,基于要素禀赋(自然生态、田园风关、民俗风情、农耕文明)的农业旅游、农家乐等由于缺乏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的积累而无法启动。
5.4.4基于分工格局下的农民自身素质贫困分析
产业开发、产业承接甚至是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都得有高素质的农民,所以新型农民培育是农民增收的内源,是农民增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欠发达地区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生产、管理、营销技能落后,使基于要素和区域经济地位的分工很难达到如期效益。也就是说发展第二、三产业缺少农业企业家,发展来料加工等产业承接缺少熟练技工,发展特色农业则缺少农业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就以来料加工为例,经纪人素质不高,很大一部分还是二手经纪人,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不够,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较低,自主开拓市场的主动性不强,承接来单加工的能力不够,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低,与企业、厂商之间的合作方式简单,口头协议的多、订合同的少,纠纷时有发生。经纪人之间互助共赢合作较少,有的甚至竞相压价,争抢业务,恶性竞争。其次就是加工从业人员技术不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普遍存在技术不熟练、不全面、习惯于承接加工工艺简单的产品等问题,对加工工艺复杂的产品观望等待、不愿尝试。第三是管理不规范,队伍不够稳定。来料加工从业者大多是农村闲散劳动力,他们习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很难改变。加上来料加工管理方式是分散型的形式。往往出现什么产品加工价格高就集中加工,出现价格偏低时就出现没人加工现象。
总而言之,一是制度引导要素配置,告诉我们基于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优化配置,使农村劳动力、资源、人才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获得要素报酬。
二是要素需不断积累,欠发达地区由于传统二元经济体制影响,靠自身要素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表现在人才、技术、资本等不足,因此引入扶贫资金、科技、人才为启动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条件,随着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不断形成要素优势。三是,基于要素实现合适分工。分析优劣势,基于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格局,通过产业承接和产业开发,参与市场经济区域分工中,实现要素充分就业,尤其是劳动力的就业,从而实现增收。四是实现农民发展,提升分工质量。
只有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了,才会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5.5低收入农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分析
5.5.1低收入农户概况
据2007年统计,文成县低收入农户基本情况为:
(1)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共有29732户73130人。全县人均收入在1500~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共有19524户56276人。相对贫困户222户713人。
(2)全县绝对贫困户(1500元以下)2448户5785人(不含低保五保)。全县五保户353户354人,低保户7185户10002人,残疾人数1861人。
(3)我县低收入农户分布面广,居住分散,地处偏僻,平均每个行政村不到80户200人,大多低收入人群居住在高山远山地区和库区,全县低收入人口享受的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相对少,这更限制了低收入农户的发展。
(4)全县低收入农户从事农业的有42899人,占低收入农户总人数的58.66%;从事非农产业的有13856人,占低收入农户总人数的18.95%;无职业16375人,占低收入农户总人数的22.39%。
(5)全县低收入农户拥有生产资源相对较少。全县低收入农户拥有29814.54亩耕地,97012.33亩林地,1781.07亩水面。其中:人均占有耕地约0.408亩,与全县人均占有水平基本持平;但人均林地只有1.33亩,比全县人均林地4亩少2.67亩。
(6)全县低收入农户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有18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也只有21095人,其中18岁以上的有18306人,占全县低收入农户总人数的25.03%。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8721人,其中18岁以上的有25201人,占全县低收入农户总人数的34.46%,文盲半文盲的有21452人,其中18岁以上的19354人,占全县低收入农户总人数的26.46%。
全县低收入农户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较高,其他如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几乎为空白。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有159户197人,分别只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0.53%和0.2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26434户59508人,分别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和总人数的88.91%和81.37%。
5.5.2低收入农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因缺少生产资金致贫。在低收入农户中因缺少生产资金而致贫的共有14249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47.92%。农村金融服务短缺,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贷款严重短缺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由于自身积累少、可供抵押资产少、还款能力差等原因,向私人借款或到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更大。有些农户即使看准了致富项目,也因缺乏资金而不能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只能维持原来的简单再生产。
二是健康状况差、就医难,因病因残致贫。在73130人低收入农户中,有残疾人1861人,占2.54%;患各种疾病的有10519人,占14.38%。根据调查数据,因残疾丧失劳动力致贫的,共有142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0.48%,因病致贫的,有6497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21.85%。调查中发现,有病无钱医治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目前农民看病就医保障体系才刚刚起步,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大部分还是由自己支付,常年看病就医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病情稍微重一点,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负担不起,贫困户更是承受不起。有的得了大病,只能听天由命。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也需要就医治疗,有的虽不再花钱救治,却也失去了劳动能力(有的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有的甚至瘫痪在床,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三是老龄、寡居、独居者比例高,因缺少劳动力致贫。全县共有5812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19.55%。从全县农村低收入户家庭的现状来看,生产要素的缺乏导致低收入户长期难以脱贫,而生产要素中又以劳动力最为缺乏。调查中发现,缺乏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中(有病、残家庭除外),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这部分家庭主要是他们的子女大都已单过且自己家庭状况也不是很好,没有能力帮助长辈改善生活条件,只能提供一些粮食来基本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也有一部分子女养老意识淡薄,不管不问,还有的甚至虐待老人。这些老人一般都单独居住,活动极不方便,生活比较困难。
四是因子女上学致贫的。全县共有1203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4.05%。
五是因自然灾害致贫。全县共有540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1.82%。
六是因缺少耕地、林地致贫的。全县共有303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1.02%。
七是因其他原因致贫的。全县共有910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