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的《论语》
49471400000010

第10章 乡党第十

我还是把这章内容看作一堂课,由孔子的学生介绍孔子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生活琐事,目的是希望学生以老师为榜样。

类似于现在学校橱窗里介绍名师的东西。不同的是,现在介绍名师重在罗列所谓业绩,对孔子的介绍却全部是他待人接物的细节。

可惜,现在的老师已无多少榜样可言了。

这一章是给后人“看”的,看前人如何行为。可见,古时年轻学生的行为也不怎么规矩。

“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古代五百户称一党,一万二千五百户称一乡,“乡党”也即“乡里”、“老乡”等等的意思。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恂恂如也,外貌描述,这里作谦虚有礼的样子。

便(pi被n),“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便有善辩之意,如“便巧”指“巧言善辩”。“便便,辨也。”便便言,能说会道。

在乡里,孔子谦虚有礼,好像不会说话。在宗庙朝廷里,他能说会道,只是很谨慎。

孔子温良恭俭让,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侃”,“刚直也。”侃侃,即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訚,即“中正”、“和悦”。訚訚,即,中正和敬的样子。

踧踖,恭敬小心的样子。

与与,威仪适中,态度严肃的样子。

孔子上朝,面对下大夫,他侃侃而谈;面对上大夫,他说话中规中矩;面对国君,他说话恭敬小心,态度严肃。

孔子知礼。

君召使傧: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色勃如也”,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对待重要工作不能无动于衷。

“足躩如也”,脚步变得轻盈起来,迅速行动起来做好各种准备。

“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襜,衣服整齐。站在自己位置,向左右两边的人作揖,把衣服整理得整整齐齐,行进时碎步疾行。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宾客走后必喊:“宾客不回头了。”

很有意思的礼节。

君主召集孔子迎接外宾。孔子会变得严肃起来,立刻着手准备。

迎宾时,他会向左右两边的人作揖行礼,再把衣服整理整齐。行进时,他碎步疾行。宾客走了,他会喊:“宾客不回头了。”

孔子敬业。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公门,应当指衙门,就是现在的各级政府大院,不独指皇宫大门。

鞠躬如也,如不容。很形象,低头弯腰,双手交叉放在背后,一步一步往里走,好像门太小容不下他。有人说这是孔子对公门表达敬意,我认为不尽然。乡村里,反手弯腰迈八字步进政府大院的人,多数是不拿正眼看官员的人。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阈,即是门槛。不站在大门中间,出入大门不踩踏门槛。我国南方闽南方言区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过位,“位,君之虚位。”有如张挂领袖像的地方,或历代君王的牌位。走过这些地方时,孔子都会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快步通过,不敢大声说话。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摄齐,提起衣摆。提起衣摆走上大殿,低头弯腰,大气也不敢出。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孔子从大殿出来,舒了口气,逐级走下台阶,脸上慢慢也没有那么严肃了,人也变得和颜悦色的样子。

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走下台阶,他全身轻松,可是当再次经过历代君王牌位时,他又变得严肃起来。

这一段记录孔子进出公堂的礼节。这公堂有前门,前厅和后殿,前厅设有历代君王的牌位,前厅和后殿之间还设有台阶。好不威严。

孔子到衙门办事。他进门时低头弯腰,好像门太小容不下他。

他不站大门中间,出入大门不踩踏门槛。经过历代君王的牌位,他会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快步通过,不敢大声说话。他提起衣摆走上大殿,低头弯腰,大气也不敢出。从大殿出来,他舒了口气,逐级走下台阶,他脸上也慢慢没有那么严肃了,人也变得和颜悦色了。回到前厅,他全身轻松,可是当再次经过历代君王牌位时,他又变得严肃起来。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诸侯,故从重土。”孔子拿圭,低头弯腰,好像拿不动。这行为有些夸张,点头哈腰,礼过则不实,多少有些虚伪。

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不知道怎么拿好,那样子就像向上作揖,又像接受馈赠,无不尴尬,战战兢兢,走路也小心翼翼,就像地上画有行走的路线。

享礼,有容色。接受礼物时,表情开始轻松。

私觌,愉愉如也。觌(dí),面别。送礼毕,大家私下见面话别,场面愉快。

这送礼也太讲究了。从古至今,繁杂的礼节令人不寒而栗。

孔子送礼。他双手拿圭,低头弯腰,如不胜其重,像向人作揖,又像接受馈赠,无不尴尬,战战兢兢,走路也小心翼翼,就像地上画有行走的路线。送礼毕,接受回礼,他的表情才开始变得轻松,私下见面话别,场面又很愉快。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绀(ganzōu),青色和黑红色。饰,衣服的镶边。亵(xìe)服,君子不用青色和黑红色作服饰,不用红色和紫色作为便服。

当暑,袗绤,必表而出之。袗(zhěn),单衣,亦指穿单衣;(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夏天,他在家只穿粗细葛布衣,出门必定再穿件外衣。现在人们的习惯也还是这样,居家过日子,在家的穿戴随意些,外出就要有讲究。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缁(zī),“缁,黑色”;素,白色;麑(ní),幼鹿。裘,皮衣。黑色羊皮衣,白色鹿皮衣,黄色狐皮衣。

亵裘长,短右袂。亵(xiè),“私服”槞,即是平时穿的衣服;袂,衣袖,平日穿的皮衣长一些,但右袖短一些。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寝衣,此处作被子。

居,即坐,此处当作椅子,类似沙发。一定有被子,被子长为身高的一倍半。有狐貉做成的沙发。

去丧,无所不佩。去,除去。佩,代表身份的饰物。除非参加丧事,否则所有代表身份的饰物都要佩带。

非帷裳,必杀之。帷裳,泛指上朝或治丧的礼服,“其制,正幅如帷。名曰帷裳,则无杀缝。”槡杀,指缝制。除非上朝或治丧的礼服,否则都要缝制。

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玄,深黑色。吊丧不穿羊皮衣,不戴黑帽子。每月初一,必穿朝制礼服上朝。

孔子不用青色和黑红色物件作服饰,不用红色和紫色布料作便服。夏天,他在家只穿粗细葛布衣,出门必定再穿件外衣,外衣有黑色羊皮衣,白色鹿皮衣,黄色狐皮衣。他平日穿的皮衣长一些,但右袖短一些。他有被子,被子长为其身高的一倍半,有狐貉做成的沙发。除非参加丧事,否则他都要佩带所有代表身份的饰物。他的衣服,除去上朝或治丧的礼服外,其他都要缝制。他吊丧不穿羊皮衣,不戴黑帽子。每月初一,他必穿朝制礼服上朝。

斋,必有明衣,布。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斋,斋戒。现在仍然普遍存在斋戒,但有些斋戒比较随意,如正月初一,多数人就有斋戒的习惯。这里讲孔子斋戒的习俗。

孔子遇斋戒,必沐浴更衣,衣服是布衣。斋戒期间,他改变日常的起居饮食习惯,不抽烟喝酒,不食荤腥,不睡寝室。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饩。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脍,会也。细切肉令散,分其赤白异切之,已,乃会合和之也。”这句话可能遭后人误解。历代富裕人家多学于此,当代更甚,富贵人家喊吃粗粮,但粗粮也细做。我认同钱穆先生的解读,“孔子曰:

‘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曰:‘士耻恶食,不足与议。’”孔子一介书生,实当如此。

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食物经久腐臭。(aì),食物经久而变味。馁,指鱼腐烂变质。“鱼馁而肉败”这个说法,也许只有渔民最清楚,如墨鱼,变质的肉并不会马上腐烂。饪,本义做饭做菜,“饪,大熟也。”“过熟谓之失饪。”也作烹调失当。不时,不对时辰。割不正,如手撕鸡,也如沥青杀鸭。

不吃变质的饭,不吃腐烂的肉,不吃颜色斑斓味道怪异的食物,不吃太熟的食物。不对时辰的饭不吃,杀法不正的肉不吃,酱料不配的食物不吃。

肉虽多,不使胜食饩。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饩,泛指粮食或活的牲口。此处,食饩指米粮等食物。

肉虽然很多,但吃肉不能多过吃米饭。唯有酒可以多喝,只要不醉。不吃买来的酒和肉干。不放姜的食物不多吃。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祭于公,即公祭,宗族共同拜祭祖先,现在很流行。不宿肉,公祭用的肉不留过夜,通常是分给参加公祭的人。瓜祭,每当收获一种新的作物,农民都用少许鲜品先拜祭天地,以表感恩。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不吃变质的饭、腐烂的肉、颜色斑斓味道怪异以及煮太熟的食物。时辰不正他不吃饭,杀法不正的肉他不吃,酱料不配的食物他不吃。肉虽然很多,但他吃肉不会多过吃米饭,唯有酒他喝很多,但从来不醉。他不吃买来的酒和肉干,不放姜的食物他也不多吃。公祭的肉,他不放过夜,私祭的肉不放过三天,放过三天的肉他不吃。吃饭时他不说话,睡觉时他不言语。虽然只是吃蔬果,他也要先行供奉天地,恭敬有加。

席不正,不坐。

席,作酒筵。钱穆先生的解读较妥当:“又说:古人坐席,天子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南北向,以西为上,东西向,以南为上;此席之正。”现在宴请宾客,依然注重座次,位不正确,我也不坐,这是圣人留下的宝贵经验。

酒筵座次不对,孔子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杖者,拄拐杖的老人。阼(zuò),“阼阶,东阶,所以答酢宾客。”孔子与乡里人饮酒,总是让拄拐杖的老人先离席,然后自己再离开。乡里人演傩戏,他就穿朝服立于戏台的东面。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

“丘未达,不敢尝。”

孔子在别国有朋友,可能还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正好,有人要到朋友所在的地方办事,孔子便托人送点礼物给朋友,以资问候。这很正常,现代人也一样。这里因为没有点明朋友的身份,用“送”字。

季康子送药给孔子,季康子是大夫,故用“馈”字,孔子还要拜而受之,以表达感激之情。达,即通达。

孔子托人问候他邦的朋友,再表谢意。季康子馈赠药品,孔子以礼接受,说:“孔丘不明来意,不敢品尝。”

小心翼翼的孔子。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退朝,就是下班吧?或者从什么地方回到家,孔子又不是什么大臣,退朝之说可能是弟子为师立尊。不问马,恐不妥,有违孔子的思想。“再问马”比较真实。

马厩失火。孔子回家知道后,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伤亡情况。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正席先尝。设正席坐正位先吃。

荐,进献,包括长辈和祖先。

君祭,古时君主宴请属臣,吃饭之前必须拜祭先祖。古今中外都有此类习俗,现在的集体宴会,先由主宾讲话,再吃饭。基督徒吃正餐前要先行祈祷。

“绅,大带,所以自绅约也。……又绅,束也。”不俟驾行。俟,等待。不等马车,急忙先行。

君主赐食物,孔子必设正席坐正位先品尝。君主赐生肉,孔子必亲自煮熟,并先进献给前辈和祖先。君主赐牲畜,孔子必养着。应邀侍奉君主吃饭,在君主饭前拜祭时,孔子就先把自己的饭吃了。孔子有病,君主来探望,他会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朝服上面放一条大绶带。君主召见,孔子不等马车就急忙先行。

入太庙,每事问。

朱熹说是“重出”,不做解释。

第一次出现,是人们怀疑孔子是否懂礼貌。“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重复出现同一句,一方面说明孔子好学,另一方面也可能表明弟子们觉得孔子有些婆婆妈妈。

孔子走进太庙,每件事都要过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这里就说两件事。

第一件,有朋友死了,没有人给办丧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孔子够朋友。说这件事,是告诉学生什么叫做忠信。

第二件,朋友送东西给孔子,虽然送车马,他不要,他只收可供拜祭用的肉。说这件事,是告诉学生,孔子对待朋友是言行一致的。孔子曾经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朋友死了,没有人给办丧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朋友送车马给孔子,他不要,他只收可供拜祭用的肉。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缞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寝不尸,“事君,近而不谏,则尸利也。”不尸,不敢懒惰,就如现代人工作忙,睡觉时都心惊惊,睡不安稳。

居不容,孔子似变色龙,遇见不同地位的人都能够应付,但在家里,他不需要装扮。

见齐缞(zīcuī)者,虽狎,必变。狎,亲近。见到穿丧服的,虽然平时比较亲近,也会表示哀伤。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冕,指有身份的人才戴的帽子。

亵,狎也,作熟悉解。见到戴帽子的有身份的人和盲人,虽然平时经常见面,也要表示礼貌。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式,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俛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也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见哀则哀,遇乐则乐是也。负版,钱穆引注,“又一说:版者,哀服之领,惟三年丧之衰,乃有此领,故负版乃丧服之最重者。”这里依钱穆的注解,也即是,在路上见到穿凶服的人,就站在车上表达哀悼。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馔,菜肴。见到丰盛的菜肴,一定惊讶并表示感谢。

迅雷风烈,必变。朱熹注,“迅,疾也。烈,猛也。必变者,所以敬天之怒。《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遇见雷雨交加,一定立而敬天。

孔子睡觉不仰卧,居家不装扮。遇见穿丧服的,虽然平时比较亲近,他也会从脸上流露出哀伤的表情。见到戴帽子的有身份的人和盲人,虽然平时经常见面,他也要表示礼貌。在路上遇到穿凶服的人,他会站在车上表达哀悼。到别人家做客,见到丰盛的菜肴,他一定会表示惊讶并向主人致谢。雷雨交加的日子,他一定站起来以敬苍天。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绥,“车中把也。礼升车必正立执绥,所以安也。”这句话很清楚,上车时,一定要立正,双手抓住车中把手,上车才能稳当。

上车时,孔子先立正,双手抓住车把子,再上车。在车上,他不左顾右盼,不大声喧哗,不指指点点。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拱之,三嗅而作。

不知道孔子师徒在干什么呀?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至此,我们才知道这堂课由子路主讲,而且,孔子就坐在下面听子路讲自己的故事。

子路说,上面我只是列举了老师在言行、起居和饮食等方面为我们树立的榜样,对我们来说,“就像山梁上的雌雉一样,恰逢其时呀!

恰逢其时呀!”说完,子路向孔子拱拱手,调皮地三叩头,老师,不好意思,献丑了。

据说,这是《论语》中最难解读的一句话。下面摘录一种译法,很有意思:“孔子脸色一动,山鸡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落在一处。孔子道:‘这些山梁上的雌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又振一振翅膀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