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北伐是怎样一场战争
49524300000009

第9章 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2)

1926年4月,广东国民政府着手制定北伐战略。期间,国民革命军中的将领们意见不一致。谭延闿、程潜主张先进攻湖南,由湘北上;朱培德则力主沿袭孙中山北伐的路线,先行攻取江西,由赣北上。双方相持不下,这样,广东国民政府于5月制订出一个两路进军的方案,即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攻,既打吴佩孚,又打孙传芳。最终于1926年6月21日,在苏联顾问加仑的建议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接受加仑提出的北伐计划,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歼灭吴佩孚军,然后消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于1926年8月印发的《北伐宣传总纲》对北伐战略作了简要说明:“分析国内的反动形势,目前政治工作,应采取逐个击破政策,即是对吴攻击,对孙妥协,对张放弃,以占领武汉时再采取第二步的策略。”

根据“各个击破”战略,北伐的首攻目标是吴佩孚。为了与这一战略相配合,国民政府又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1)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为了实现歼灭吴佩孚军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国民政府首先对孙传芳采取了联合的策略。孙传芳与吴佩孚同为直系,1925年10月,自任浙、苏、皖、闽、赣5省联军总司令,很快又被吴佩孚委任为江苏都督。浙、苏等省属中国的富庶地区,孙传芳虽有进一步扩张地盘的野心,但最为重视的是保持现有势力范围。他就任5省联军总司令后,即多次派人赴粤“修好”。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孙传芳又向国民政府提出,不侵犯福建与江西的要求。国民政府则要求孙传芳摆脱和吴佩孚的关系,倒向粤方,并以承认孙的“5省总司令”地位相许。后来双方的谈判没有取得效果。双方之间的谈判虽然未能取得成效,但它延缓了孙传芳援助吴佩孚的军事行动。同时确保了国民革命军在湘鄂战场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对江西取守势战略的实现。同时有利于国民革命军集中兵力,首先击溃吴佩孚军阀集团。

(2)“联盟”张作霖,阻止吴佩孚率兵南下

1926年7月,国民党北京政治分会的李大钊、李石曾等通过叶恭绰等人与张学良交涉,要求奉方断绝对吴佩孚的军火接济,并在广东国民政府和奉系之间建立反对吴佩孚的联盟。同时,谭延闿也派人赴奉联络,重提1922年至1924年期间,孙中山曾和张作霖、段祺瑞等缔结反直同盟的旧事,希望建立新的联盟。说服张作霖设法阻止吴佩孚率兵南下。

奉系和吴佩孚虽有所谓“反赤联盟”,但吴的失败有利于奉系的扩张。因此,奉系同意和广东国民政府联合。奉系联络国民政府,目的在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提出了很苛刻的合作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取消国民政府,听任奉系解决冯玉祥都是广东国民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尽管与奉方的谈判没有达成协议,但是,张作霖也没有给予吴佩孚以实际援助。并在1927年,不顾吴佩孚的强烈反对,毅然派兵南下,强占了吴佩孚恃以再起的根据地河南。

在国民革命军出师时,3大军阀集团的联合力量远远超过国民革命军,采取利用矛盾,远交近攻,分兵瓦解的策略,将消灭3大军阀集团的任务分解为几个阶段,在打击第一阶段的敌人时,暂时与第二、第三阶段的敌人联盟,以利于各个击破,这一策略是符合实际的。

(三)北伐战争的进程

北伐战争的3个战场和4个重要战役:两湖战场、江西战场、闽浙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南昌战役。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3路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为国民革命军主力,担任正面主攻,沿粤汉路进攻两湖,矛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武汉,广西李宗仁部也进入两湖作战;中路直插江西,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侧翼安全,并准备进攻江西的孙传芳部队;东路挺进敌人兵力空虚的闽、浙地区。西路的两湖战场历经长沙、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重要战役,历时近3个月,消灭了吴佩孚部的主力。当两湖战斗紧张之际,孙传芳把军队集中到江西,准备同国民革命军决一死战。国民革命军主力在两湖打垮吴佩孚后,转到江西,会攻南昌。中路的江西战场的战斗历时两个多月,攻克九江、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国民革命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东路的战事非常顺利,由于孙传芳无力援闽,加之福建敌军大批倒戈,国民革命军未经大的战斗就占领福建全省。然后会同江西战场的国民革命军一部,向杭、沪挺进,占领杭州后分兵两路,一路沿太湖进攻苏州、常州,一路抵达上海附近。此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使国民革命军顺利进驻上海。在安徽,皖军起义,国民革命军未经战斗进入安庆、芜湖。接着,突破敌军防线,于1927年3月23日攻占南京。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国民革命军占领。

北伐战争开始后,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响应北伐。率国民革命联军南下,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国民革命军遥相呼应。

1.两湖战场,以国民革命军的第四、第七、第八军为主,主攻在湖南、湖北的吴佩孚主力。战事主要在衡山、长沙、汨罗江、岳阳、汀泗桥、贺胜桥及武汉等地进行,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

从1926年6月至10月,3个月内歼灭吴佩孚在两湖的兵力10多万人,收复了湘、鄂两省。

早在1926年5月,湖南代理省长唐生智归附国民政府。吴佩孚任命叶开鑫为湘军总司令,率部进攻唐部。国民革命军派第七军第八旅和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先期入湘,增援唐部,打开北伐的前进道路。6月初,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第八旅分别在渌田(在湖南安仁北)和金兰寺等地击溃叶开鑫一部,双方对峙于渌水、涟水一线。7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以下统称第四军)及第七、第八军分别在安仁、永丰(今湖南双峰)地区集中后,分路并进。第四军克醴陵,第八军3个师占湘潭,另两个师和第七军一个旅攻宁乡。11日,国民革命军进占长沙,迫使叶开鑫部退守汨罗江北岸。

8月12日,国民革命军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第四、第七、第八军直取武汉;第二、第三军集结醴陵、攸县,对赣警戒;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第二师为总预备队,随主力跟进。19日,第四军攻克平江,向通城进击;第七军占领浯口,向羊楼司进发。22日,第八军攻克岳阳。叶开鑫部万余人退据粤汉铁路上的要隘汀泗桥,吴佩孚急调一个混成旅和一个团驰援,企图凭险固守。26日,第四军发起攻击,激战一昼夜,没有攻克,叶挺独立团迂回吴军侧后,突然猛攻,吴军前后受击,退守贺胜桥。吴佩孚亲率两个师增援。30日,第四、第七军与吴军展开激战,叶挺独立团首先攻入吴军阵地,其他各部随即扩大战果,吴军退守武汉。

9月1日,第四、第七军逼近武昌,3日、5日两次攻城没有成功,随即封锁围困。这时,汉阳守军一个师起义,吴佩孚率一部退往河南。第八军6日进汉阳,7日占汉口,主力乘势进占武胜关。9月中旬,第七军向鄂赣边境机动,第四军和第八军一部继续围困武昌。10月10日,守军一个师投诚接应,叶挺独立团首先攻占蛇山,武昌随即被国民革命军占领,2万多守军全部被歼。

(1)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是湖北省咸宁市境内的军事要隘,武汉南面的第一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攻入湖北。直系军阀吴佩孚急调重兵扼守汀泗桥,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上。26日,国民革命军向汀泗桥发起进攻,遇到敌人顽抗,前进受阻;当地农军带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十二师(代师长张发奎)第三十六团(团长黄琪翔)

和第十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趁夜从小路直插敌阵地前沿,发起夜袭,力克敌军前沿数处要点。次日凌晨总攻开始,三十五团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于铁路桥,三十团和叶挺独立团一营加入攻击序列,北洋军全线动摇,开始向咸宁转移;叶挺独立团由当地农民带路,攀越彭碑的崎岖山路绕道古塘角,向正在沿铁路线撤退的北洋军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导致北洋军全线崩溃,朝咸宁方向仓皇逃窜,国民革命军夺取了汀泗桥。

在汀泗桥战役中,国民革命军共俘虏敌军官佐157人,士兵2296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有数以千计的敌军被击毙、击伤。是为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2)贺胜桥战役

贺胜桥战也役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军在湖北咸宁境内贺胜桥地区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军主力,俘敌35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为了挽救直系军阀失败的厄运,吴佩孚调重兵退守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在攻克咸宁后,向贺胜桥乘胜追击。吴佩孚亲自率吴军主力赶赴贺胜桥迎战。8月30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在杨林塘猛攻突入吴军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独立团很快突破了敌军防线,向纵深推进。吴军一部从侧翼友军阵地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独立团遭到敌军三面炮火的袭击,伤亡很大;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和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方向进攻。此时第七军也攻破敌防线,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军正面失利加上侧背受敌,全线动摇,吴佩孚的督战队连杀数位旅团级军官,仍不能挽回败局。最后独立团从正面攻克了吴佩孚的指挥阵地,吴佩孚乘专列仓皇逃往武昌,吴军纷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30日上午攻占贺胜桥。

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百战百胜的先锋队,为它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而第七军也因贺胜桥战役,赢得了“钢七军”的美名。

(3)武昌战役

武昌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又一著名战役。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途中在咸宁的汀泗桥、咸宁县城、贺胜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之后吴军败退武昌。

武昌战役由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采取围城强攻战术,一度3次攻城失败。后经采取攻围结合的策略,围攻了40余天,取得了攻占武昌城的胜利。

1926年9月2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军、第七军等开始进攻武昌。武昌城垣高大,易守难攻,进攻未能奏效。

5日凌晨3时许,国民革命军再次攻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决定采取东征时惠州攻城的经验,由第一军第二师“带头冲锋”,各军“跟着冲上去”的作战方案。第一军第二师是蒋介石的嫡系,出师以后一直作为预备队。唐生智对第一军第二师的战斗力已没有信心,坚决要求蒋介石将该师调离前线,蒋介石认为唐“以下凌上”,是一种不能忍受的“奇辱”。他训斥第二师师长刘峙说“:如不争气,不能见人!”各将领根据“肉搏猛冲”指示,指挥各军奋勇队多次冲到城下,都被城上守军的密集火力击退。国民革命军两次攻击武昌失利,伤亡2000余人。此时,国民革命军在两湖战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军阀孙传芳于八九月间将其5省军队组成5个方面军,陆续调入江西。根据这一形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决定于9月上旬,乘孙军尚未集结完毕之时,对江西孙军发起攻击。对武昌城则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武昌城内守军经封锁后,粮、弹奇缺,军心涣散。9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再次攻城,拂晓进攻开始,由于守军顽抗,未能攻下,于是决定以工兵从宾阳门、武胜门挖坑道到城根,准备炸城。此时孙传芳部曾向咸宁方向开进,试图解武昌之围。守城吴军于10月1日、3日由望山门、通湘门、保安门出击策应,被国民革命军击退。这时,由于第七军进占德安,威胁江西九江,孙传芳急调大冶、阳新一带的部队回援。守城吴军见援军无望,越来越恐慌。

10月l0日,吴守军河南第三师李俊卿师长率部投降,并打开保安门,迎接第四军入城。武昌吴军遂全部缴械投降。至此,围攻了40余天的武昌城为国民革命军所占领。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国民革命军取得了两湖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后,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1927年1月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3月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抵制了蒋介石迁都南昌的主张,正式成立武汉国民政府,坚持了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促进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2.江西战场江西战场,以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为主,最初受挫,之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四、七军支援下取得胜利。在两湖的胜利进军声中,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9月上旬又开辟了江西、福建战场。战斗主要在赣南、赣西北、南浔路、南昌、永定、泉州等地展开。11月9日克南昌,12月8日占福州,3个多月消灭孙传芳兵力10万多人,收复赣、闽两省。

(1)三攻南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