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同室操戈皖南事变
49526200000004

第4章 事变即将发生(1)

(一)中共决定让出皖南

9月初,中共中央从周恩来、董必武的报告中得知,国民党军司令部已经向顾祝同发出“扫荡”新四军的命令。于是,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叶挺、项英、刘少奇,要他们准备自卫行动,并嘱咐皖南尤其需要提防,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新的反共高潮实行“表面和缓,实际抵抗,有软有硬,针锋相对”的方针。具体做法是:要求江北部队暂时免调,对皖南方面决定让步,答应北移。

韩德勤在苏北实施反共阴谋失败后,国民党顽固派加快了迫使新四军向北转移的步伐。对此,中共中央已有充分估计。10月8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就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移动出现问题致电叶挺,电报说:蒋介石命令顾祝同、韩德勤“扫荡”大江南北新四军,大江南北发生比较大的摩擦是可能的,主力战将在苏北与江南。最困难的是在皖南的战争与军部,我们的意见是军部应该移动到三支队地区。如果顽军发动进攻不易长期抵抗时则北渡长江。如果有可能向苏南转移的话,可以向苏南转移。向南深入黄山山脉打游击,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最不利的。如果决心移至皖北,那么,四支队应该派一部人到无为接应。

但是,项英从皖南所处的形势出发,不同意新四军军部向北转移。在接到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的电报后,10月11日,项英答复说:扫荡皖南的敌人已经被我们追击,向青弋江下游退走。叶挺还在泾县,明天回军部讨论后再作详细报告。现在,我军已在积极布置。最近,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指挥部移至宁国,并且从江西上饶调来八十八军两个师,部署在绩溪、宁国一带。周围的国民党军队共8个师。不久前,他们曾召开过军事会议,地方政府传来的消息说,国民党是在从各方面进行战备布置。依据皖南形势与条件,军部向北转移有困难,也不便于向三支队地区转移,因为这里太狭小,国民党军队进攻时我们无法居住。所以,仍以军部所在地作为基点较为有利,以便与三支队地区连成一片。

考虑到蒋介石正在英、美的策动下有加入英美战线的可能,整个南方形势将可能因此而变得暗淡。另外,蒋介石毕竟还没有脱离抗日阵营,所以,新四军不宜在南方国民党地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于是,10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再次就新四军行动方针问题致电叶挺、项英:军部应该乘时迅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皖南战斗部队,亦应以一部北移,留一部坚持游击战争。

一个星期之后,即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这就是“皓电”。电报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进行污蔑,将华北、华中发生摩擦的原因归咎于八路军和新四军。他们在电报中说:“第十八集团军原在晋北作战,新四军原在江南作战,其性质装备,皆与规定地区悉相配合,兄等均不遵照命令,擅自放弃规定任务,而肆意越境略地,夺枪勾兵,自由扩编,故十八集团军遵令改编之始,原仅45 000人,而至今竟称为50万人,今姑不问其人员武器有无虚实,亦不计裹胁成军能否作战。而事前既未照章核准,事后又不许中央过问,仅要求中央照数发饷。现在全国集团军总司令总计不下数十人,从没有未经奉准而自由扩编的。敌后游击队且不下百余万,亦没有不经点验编组而自由领饷的。兹兄等所称人数,若未奉核准,而擅作毫无限度之扩编,恐再阅几时,势必号称百万。为顾全抗战之大局,统帅为爱护抗战之实力,对于兄等部队种种违令之行动,不惟迄今大度包容,不加罪谴,而且始终顾全,期以精诚相感,始则改划作战地区,屡将被兄等攻击之国军,设法他调,以避免摩擦。”他们在电报中要求将“黄河以南之部队,悉数调赴河北”。

对此,11月1日,中共中央就皖南新四军行动方针又一次致电项英,要求叶挺率一部分工作人员渡江北上指挥江北的大部队。项英及皖南部队或全部移至苏南再渡江北上,或全部留在皖南准备在国民党进攻时向南突围,“二者应择其一”。由于此前项英已经强调过新四军直接渡江向北转移有困难,所以,中共中央在电报中提出:如果向苏南转移须征得顾祝同的许可,如顾祝同不许可则只好继续留在皖南。但是,必须准备打内战,并蒙受政治上的不利。

当天,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分析了德、意、日3国协定签订后的形势。他指出,英国拉拢蒋介石,蒋介石高兴。现在日本人拉拢蒋介石,蒋介石更加高兴。斯大林致电蒋介石,蒋介石也高兴。此时正是蒋介石高兴之际。所以,蒋介石躲到成都不露面,让宋美龄和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去拉英国,朱家骅、桂永清拉德国,让亲日派同日本议和,让孙科、冯玉祥拉苏联,让何应钦、白崇禧反共,他自己从中选择,并以反共为轴心来运转。周恩来还提出对何应钦、白崇禧“皓电”对策的建议。他在电报中说,中共南方局建议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答复何应钦、白崇禧,并呈送蒋介石,要求解决边区、扩军、补给等问题,表示在充分保障扩军和军饷下,新四军可以北调,特别要保证新四军在移动中不许国民党军队袭击。周恩来在电报中还说,给何应钦、白崇禧的电报准备公开。我们实际上只是放弃江南,以便将主力集中到江北布置良好阵势,到必要时再借口停止,应付事变,使我们能够处于主动,无论分合和战都有利,这是上策。我们公开电复何应钦、白崇禧,首先从江南移动新四军,不涉及其他,这个可以延缓一两个月。

关于何、白皓电,冯玉祥曾告诉周恩来,对于何、白皓电,共产党应该立即给予答复。给何、白的电报要送给蒋介石,文章要做得委婉一些,不能带有发泄气愤的情绪,表面上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而实际上可以实行自己的办法。不仅如此,冯玉祥甚至连电报的内容都想好了。他说,电报的开头可表示服从,说力量的扩大,为的是抗战,其训练不力,引起摩擦。现在应加紧训练,只是饷缺弹尽,虽然中央财政困难弹药缺乏,但是为抗战的需要,不得不求中央扩军、增发军饷和弹药,以利抗战。末尾提出抗日条件,做出积极的表示。此电到后,可立即送给各方以争取影响。冯玉祥还表示,他可以约孙科去见蒋介石进行调解。冯玉祥嘱咐周恩来告诉毛泽东、朱德,无论如何不要同蒋介石分裂,应软硬兼施,表示让步,实际上实行自己的做法。据冯玉祥反映,白崇禧虽然同何应钦合作反共,但又问别人,中共能否让步。冯玉祥还说,如果中共方面回电表示让步,他相信白崇禧是可以转变的。

此外,孙科也问中共驻重庆的代表,中共能否作出让步,并希望中共让步,以缓和局势。一些民主人士也对局势表示担忧,希望国共不要分裂。李克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顾祝同、韩德勤已向各方发出电报诉苦,建议中共中央也应该发出诉苦电报以缓和局势。总之,现在各方都已觉得形势严重,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解释宣传和反驳。大家一致希望我们拿出办法,并希望作出让步,以缓和破裂。11月1日,周恩来将上述情况电告了中共中央。

也就在当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就加紧粉碎蒋介石的严重进攻致电在皖东的刘少奇:1.蒋介石已通知我们限11月20日以前,将在华中与山东的新四军八路军,一律开到华北。最近据可靠消息,蒋介石已经命令汤恩伯率领9个师,李品仙率领3个师立即开赴豫皖,准备期满后向你们进攻,皖南鄂中两方面必有进攻的布置;2.我们应立即开始加紧军事政治方面的准备,补充兵员,厉行整训,征集资财,加紧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加强友军统战工作,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并预计如何打破蒋介石的严重进攻,预先向内部民众宣传反共如何是罪恶,是为至要。此时,中共中央已经认识到,国民党这次反共与上次不同,如果处理不慎,将会对抗战前途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中共中央的宣言和指示草拟好了却已停了下来。11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周恩来11月1日的电报,主张表面缓和,实际抵抗,宣言暂时不发,只发一份对内指示和答复何、白“皓电”。考虑到距离答复何、白皓电的期限还有20天,所以中共中央决定于日内草拟好复电,等到10日左右发出,不必回复得太早。11月9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给何应钦、白崇禧的电报于今日最后确定文字,并已付译,明日可用战报台与有线电台同时发给你处,由你处转交何、白。明确区分江南、江北部队,江南确定主力北移,以示让步。毛泽东在电报中吩咐,叶挺于10日赴上饶会见顾祝同,拟谈好开拔经费,军需补给,保证移动安全,到苏南后稍作停留。当天,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致电何应钦、白崇禧,这就是“佳电”。电报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污蔑。

鉴于蒋介石害怕皖南新四军不愿调动,扰其后方,中共中央决定将皖南新四军向北转移,以便在国民党缓和进攻时作为交换条件。于是,中共中央在电报中表示,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中共方面愿意委曲求全,将在皖南的新四军转移到江北。由于受莫斯科的影响,这个时候,中共中央还认为,蒋介石大举进攻共产党的时机还不成熟,他的一切做法都是吓唬共产党让步,这是他的一大“法宝”,何应钦、白崇禧发表皓电就是一种恫吓。蒋介石把恫吓的“法宝”秘密告诉了白崇禧,所以,白崇禧煞有介事,实际上他是不想打的,他很怕真打起来,中共决定利用这个弱点去吓唬自己。根据这种分析,中共中央在给何应钦、白崇禧的佳电中表示和缓紧张局势的意图并决定在皖南作出“一点小小让步”。本来,中共中央早就打算将皖南新四军北移,但这个时候反而决定再拖一两个月。中共计划用软硬两手对付蒋介石。硬的一手是,如果蒋介石进攻共产党的军队,中共将调集 15万精兵抄到他的后方,打几个大胜仗,然后提出惩办何应钦、撤退“剿共”军等条件。软的一手就是让出皖南。12月1日,中共中央在给周恩来、叶剑英的电报中提出打破国民党反共进攻的12条谈判条件,将皖南新四军北移列为第一项。但是,中共要求延缓开动时间,解决补充条件,保证道路安全。

12月25日,圣诞节。多年来一直过圣诞节的蒋介石,却因为何应钦飞扬跋扈、宋美龄不在家中、粮价上涨而导致“心绪不佳”,过了一个冷淡的圣诞节。这天,他会见了周恩来,要求中共按照皓电将军队开到河北,否则他将无法命令其部下。“苏北事情太闹大了,现在谁听说了都反对你们。”蒋介石颇有点委屈地诉说道:我的话军官们都不听了,你要我发饷我发了,军政部也要求发饷,弄得我没有办法,天天向他们解释。他还假惺惺地说,抗战4年,现在是有利时机,胜利在望,我难道愿意内战吗?愿意弄坍台吗?现在八路军、新四军还不都是我的部下?我为什么要自相残杀?你说河北太小,其实我为你们着想。要开到河北,按照划定的区域,多么大,多待你们发展,实施你们的抱负。现在你们分兵四出,指挥训练不好,结果河北也没有弄好。如果集中起来,对内对外都可以做得好。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周恩来,只要你们说出一条北上的路线,我担保绝对不会妨碍你们通过。只要你们肯开过河北,我担保至1月底,绝不进兵。

周恩来对蒋介石的挑拨和攻击当场给予了答复,他认为,从蒋介石的谈话来看,蒋介石除了“吓”这一招外,又增加了“哄”这一招。第二天,周恩来将他同蒋介石的圣诞节谈话内容电告了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

(二)莫斯科判断有误

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来,蒋介石反共、限共的态度日趋明朗化,制造的反共摩擦日趋白热化,国民党军队同共产党军队的地区性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到了1940年下半年,蒋介石更加肆无忌惮了。7月16日,国民党发出《中央提示案》,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而且只允许共产党保留八路军6个师、新四军两个师的编制,其余几十万军队一律遣散。

事到如今,莫斯科仍在一厢情愿地指望蒋介石政府抗战,并且继续援助蒋介石。10月16日,蒋介石接到斯大林承诺援助中国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