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动其势,如其天:动摇其威势如畏惧天一样。
(8)以镒称铢:用重量相同的单位称量,表示绝对相等丝毫不差。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铢。
(9)唱者必和: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10)挠:抓,搔。
(11)馀次:其余,其他的。
(12)动变见形:运动变化中显现其形。
(13)间:阻隔,阻挡。
(14)以间见间:在间隙中寻找机会。
(15)养志:养育心志。
(16)伏意以视间:隐伏自己的意图而寻视对方的空隙。
(17)自养:自我养气。
(18)让己:自己谦让。
(19)神存兵亡:精神存在军队灭亡。
(20)形势:形成新的局势、势力。
【译文】
施威慑敌要效法潜伏的熊的动作。施威慑敌,就是要掩藏自己的思想意识。所以应当使志向思虑坚固安静,神气就归入身体这个处所,那么威势被掩盖在内里却很强盛。威势盛大,那么内在意志就坚实;内在意志坚实,就不可抵挡;不可抵挡,就能分散他人威力,震动他人气势,如天一样盖住。以实来取虚,以有来取无,就像用“镒”来衡量“铢”一样。所以行动就必然依随,歌唱就必然附和。弯曲一根指头,观察其他,运动和变化就能体现出来,不能离间。明于唱和的道理,以离间的办法发现裂隙,明察变化威势就可壮大。如果有所变化行动,必须先养志,隐藏意图以观察其漏洞。自知志意固实,就可以自我养气。行礼让于自己的,就可以养他人之气。所以神气存在武力对抗消失,就可以形成为新的局势、势力。
散势法鸷鸟
【原文】
散势法鸷鸟(1)。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2)而动。威肃(3)内盛(4),推间(5)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6)。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7)。故观其志意为度数(8),乃以揣说图事(9),尽圆方(10),齐长短(11),无则不散(12),势散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13),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14)。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15)。势败者,不以神肃察(16)也。
【注释】
(1)散势法鸷鸟:分散对方的势力要效法那些凶猛之鸟。散势,分散对方之势力。鸷鸟,像鹰一类的猛禽。这些鸟类捕捉动物常常是集中精力,瞅中机会,突击而就。
(2)循间:寻找机会。
(3)威肃:庄重肃穆。
(4)内盛:内里精神旺盛。
(5)推间:伺机扩大。
(6)心虚志溢:内心谦虚而志念充实。心虚,内心谦虚。志溢,志念充实。
(7)言外而多变:言语外泄而多变化。
(8)观其志意为度数:观察其志气意虑所达到的程度。度数,标准,准则。
(9)以揣说图事:用揣摩游说的方法图谋大事。
(10)尽圆方:竭尽圆方变化之理。
(11)齐长短:衡量事物的长短。
(12)无则不散:如果没有机会就不去分散对方。
(13)内精五气:体内精养五气。
(14)动而不失分散之实:行动就不失去分散对方势力的实质意图。
(15)权变之威:随机应变的威力。
(16)不以神肃察:不再费神心去认真审查。
【译文】
分散对方的势力要效法凶猛的鸷鸟。分散对方的势力,就是靠神气的推动。用这种方法,必须寻找机会而运用。威壮整肃,内气强盛,推算时机而行动,那么对方威势自然分散。能够分散对方威势的人,心胸谦虚意志饱满。意志衰微而削弱威势,精神不专一,其言辞外露而多变。所以观察对方志意作为揣度判断的标准,揣摩游说的方法然后图谋行事,尽圆方自然之理,使长短各有所用。没有机会就不分散对方势力,分散对方势力,要等待间隙而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威势就壮大。所以善于研究虚实,采取行动而实际上不失去分散对方势力的实质意图。采取行动就顺随对方意志,了解对方计谋。威势,决定利害关系,也是运用随机应变的威力。威势衰败,是不再费神心去认真审查的缘故。
转圆法猛兽
【原文】
转圆(1)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2)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3)。而神道混沌为一(4),以变论万义类(5),说义(6)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7)。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8)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9),转圆而求其合。故兴造化者为始(10),动作(11)无不包大道(12),以观神明之域(13)。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14),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15)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16),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17)。圆者,所以合语(18)。方者,所以错事(19)。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20)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21),以接其说也。
【注释】
(1)转圆:转动圆形物体,文中指无穷的智慧,如转圆一样不止。因猛兽威势无尽,故效法之。
(2)原:探究,查找。
(3)心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4)神道混沌为一:神明之道原是混沌而为一的。神道,谓鬼神赐福降灾神妙莫测之道。混沌,混然一体,不可分割。
(5)万义类:一本无“义”字,即万类,万物。
(6)说义:解说义理。
(7)形容:外貌,模样。
(8)事类:事物。
(9)怀此之用:胸怀这些,并使用这些。
(10)兴造化者为始:兴起创造化育的人在开始进行时。
(11)动作:行为举动。
(12)大道:正道,常理。
(13)神明之域:一切神灵活动的领域。
(14)成其类:成就其事物。
(15)所终:结局,最终结果。
(16)以道:按照规律、事理。
(17)转圆而从方:改变方法、谋略。
(18)合语:共同游说。
(19)错事:筹措具体事情。错,通“措”。
(20)接物:与人交往。
(21)要结:要点,结论。
【译文】
智慧没有穷尽,如同转动的圆一样不止,可以效法凶猛无穷的野兽。转圆,就是没有穷尽的计谋。无穷的计谋,必须具备圣人之心,以追究不可测度的智慧本原,以不可探测的智慧去通达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神妙不测的自然天道混沌未开辟,用来议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阐说意义无穷无尽。智慧谋略计策,各有形象和状态,或者圆或者方,或者阴或者阳,或者吉利或者凶险,事物类别各不一样。所以圣贤之人就胸怀这些并使用这些方法,像转动圆形一样求取顺通合乎事理。所以圣人从兴起教化之始,作为无不包容常理,来观察神灵活动的领域。天地没有尽头,人事无穷无尽,各以成就其事物。通过观察计谋,必定知道吉凶、成败的归属。转圆,或者转到吉利,或者转到凶险,圣人因为合道所以预先知道存亡之理,所以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转圆者,所以共同游说,方者所以筹措具体事情;转凶为吉,就可以知道计谋的得与失;待人接物,可以观察进退是非。以上四者都可以见到其交会,然后总结其中要领,以接续其学说。
损兑法灵蓍
【原文】
损兑(1)法灵蓍(2)。损兑者几危之决(3)也。事有適然(4),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5),言察辞(6),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7)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8),故辞不烦而心不虑,志不乱而意不邪。当(9)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10)以为实(11)。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12),皆为之辞(13)。用分威散势之权(14),以见其兑(15)。威其机危(16),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17)决水于千仞(18)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谿。
【注释】
(1)损兑:谓减少他虑,专心察理。
(2)灵蓍:占卜用的蓍草,因能显灵,故名。
(3)几危之决:决定预兆之事。几危,犹隐微,指预兆。
(4)適然:偶然。
(5)有德:有德行的人或事。
(6)察辞:经过审察之言辞。
(7)为辞:进行论说。
(8)失人之言:不听取他人之言。
(9)当:根据,凭借。
(10)自然之道:自然而无为的法则、规律。
(11)实:实质的内容,实际。
(12)益之损之:即益损,增减。
(13)辞:生辞,找话。
(14)分威散势之权:施威并分散对方势力的权谋。
(15)以见其兑:以显示其了解的程度。
(16)威其机危:显示其预兆。机危,即“几危”。
(17)譬若:比如,比喻。
(18)仞:长度单位。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译文】
要想专心察理就要效法灵验的蓍草。专心察理就是可以预测吉凶。事情有偶然,事物有成败。危险出现之时,不能不考察。所以圣人以无为对待有德之士,谈话时观察对方言辞,考察与事相合否。益就是增加知识,损就是排除其他,才能实行。排除之后再行说服,事物有不可行,圣人不再多加辩说。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是只肯定自己的言论而不听取别人的言论,言辞不烦琐,心诚而不虚伪;心志不迷乱,邪念不会产生。根据困难或者顺逆,以自然而无为的法则、规律作为进行谋划实际内容。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这就是大的成绩。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用分威法、散势法中权变之方法,以使危险展露,然后做出处理,所以善于运用损益方法的人,就好比冲决千仞高堤之水流,从万丈高的山上滚落山谷之圆石。
【解析】
《鬼谷子》对谋人策士的素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他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知识渊博、智谋裕如。那么如何练就这些基本素质呢?我们在本篇便能找到答案——通过盛神、养志、实意三个内养项目和转圆、损兑、分威、散势四个外练项目的锻炼,就能成为一个好的谋士。
《盛神》、《养志》、《实意》三篇说明如何涵养精神。盛神就是主张合道炼神,使神气旺盛,从而体魄健壮,精神饱满。养志主张精力集中、寡欲少动,从而反应敏捷,思理通达。实意主张通过收集丰富的信息充实自己的意念,明知大道,保障计谋无失。
转圆就是训练出谋划策的速度,要熟知事物原委,熟悉各类计谋的形态,并能变通应用,明辨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通过事物的基本原则找到解决具体矛盾的方法,从而提高决策能力;损兑就是训练变换言辞的速度,把握事态的发展,以不变应万变,拨动事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是选择、改换言辞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会把握这个出发点,就能随机应变。分威和散势训练的就是提高对付别人的技能,自己精力集中、知识丰富,便能挫败对方的威气;寻找并抓住对方的漏洞,实施有效的攻击,就能使对方的形势转化为对我方有利的态势。
只要通过以上几个项目内养外练,就能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从而在决策中随机应变,为游说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隐含了分散敌手的威势时要像猛熊扑人前那样静伏的“分威伏熊术”,分散敌手的威势时要像凶猛的莺鸟那样抓住时机的“散势鸷鸟术”,等等。
【案例】
骊姬诡计杀申生
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在他还没有继承王位的时候,娶贾姬为妃,久而无子;又娶了犬戎主的侄女叫做穆姬的,生子重耳;又娶小戎允姓的女子,生子夷吾。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晚年曾向齐桓公求亲,纳齐姜为妾,由于年老而不能使齐女欢娱,献公就和齐姜私通,生子申生。献公即位后,立齐姜为夫人。这时,虽然长子重耳已经二十一岁,次子夷吾也长于申生,但因为申生是夫人所生,被立为太子。
过了十五年,献公出兵讨伐骊戎,骊戎主求和,愿将他的两个女儿送给献公做妾,大女儿叫驷姬,小女儿叫少姬。骊姬美丽聪明,时常参与政事,十言九中。第二年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深得献公宠爱。
这时齐姜已死,献公不顾大臣们的劝谏,立骊姬做了夫人。献公为了讨好骊姬,想废掉申生,立奚齐为太子,没料想骊姬却不同意,并且跪在地下郑重地对献公说:“申生立为太子的事,各诸侯国都知道,并且太子非常贤明,又没有过错;如果您是因为我们母子而行废立之事,我情愿自杀。”献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
骊姬巧言蒙蔽献公后,暗中拉拢献公信任的大臣,以戍边为由,将申生、夷吾、重耳调出都城。申生领命到曲沃筑城,接连攻占了几个诸侯小国,名声远扬。骊姬畏忌申生,不断在献公面前刮枕边风,说申生志大,将以靖国的名义杀她,要夺父王的权。献公糊涂,命申生攻打赤狄,想借敌刀杀申生,不期申生打败了赤狄,无话可说,无罪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