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聪明的人,常是上司猜忌的对象。因为任何有所图谋的人,都有可能从事情刚开始筹划时便被识破。一旦发现有人独具慧眼,那么为了保全自己的一切,必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加以掩盖,散布流言,捏造罪名,甚至谋杀。历史上古今中外,这样的事多得不胜枚举。所以一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守拙”的方法,以保护自己。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立即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这样快又改变主意了?”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现在田成子将要干一件大事,事情非同小可,而我却表现出我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象,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那种把聪明全露在外面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
1978年的一天,美国著名企业家、时任著名汽车企业福特公司总裁之职的李·艾柯卡,遭遇了他职业生涯最惨重的“滑铁卢”:在他事业的颠峰时刻,他却被福特公司突然解职!而且一撸到底。
艾柯卡1946年进入福特汽车公司,作了一名普通推销员。20世纪60年代初,福特公司面临危机,濒临倒闭。艾柯卡主动请缨,要求推山“野马”(Mustang)系列。此时执掌福特的亨利·福特二世(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虽对此全新概念车并不“感冒”,但形势逼人,只好采纳。谁知“野马”系列一经推出,便很快成为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当年便创下总销售量418812辆的记录,净赚35亿美元,书写下福特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艾柯卡仅靠“野马”的销售奇迹,便拯救了整个福特公司。于是,艾柯卡几乎同时成为《时代》、《新闻周刊》两大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
1970年,当艾柯卡被任命为总裁,正式成为福特这个美国第二大汽车王国的第二号人物时,老板福特二世还表现出对艾柯卡非常倚重的样子。但自从艾柯卡当了总裁,在个性张扬、威风凛凛的同时开始“才高盖主”之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直到某一天风云突变。
赵伟跟着刘老板经过几年的拼搏,使公司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他也算是劳苦功高的元老重臣了。因此,当人事部晋升他为总经理特别助理时,公司其他同事都没有任何异议。自赵伟出任特别助理以后,凡事他总是亲历亲为,对待员工也是礼让有加。公司的各项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大家都认为刘老板有了他的帮助,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刘老板对他也是经常大加赞赏。一次会议上,刘老板说公司准备在国外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并特别提议让赵伟对此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在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之后,赵伟把一份厚厚的计划书交给了刘老板。老板翻了翻计划书说道:“好样的!你的计划书做得很好,但是公司其他人对这个项目都不熟悉!我早就考虑好了,也只有你最合适担此重任了。所以公司决定派你过去担任驻外代表,当然了,你的出差费全都由公司承担。”多么优厚的待遇啊!大家都对赵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可只有赵伟自己心里清楚,老板是担心他“才高盖主”,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趁机把他外放了。
小青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由于他工作努力,小事大事都抢着做,而且经常主动加班,奋力拼打,他所在部门因为他的表现而在业绩上有很大长进,公司经理先是为他加薪,又是对他以及他所在的部门加以表彰。那段日子里,小青的确是非常的风光,可是没有半年的时间,他就被炒了鱿鱼。事后,有知情人透露说,这都是因为他太邀功了。有一次在本部门的总结会上,小青发言说:“我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的成绩的取得就在于我这人喜欢走一步想三步,这是我的最大优点,我凡事都不会只看表面现象,遇事总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我的性格。”
才高的下属往往也功高,如果不善于分散自己的功劳,造成功高震主,更是非常危险。
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功劳可谓大了,智谋可谓高了,行为可谓谨慎了,但最后还是被刘邦的老婆杀了。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帮助项羽,则项羽可以统一天下,帮助刘邦,则刘邦可以统一天下。如果韩信背叛刘邦,自树一帜,则可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况为韩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机会,也有很多人极力劝告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跟刘邦干了下去。所以,韩信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功劳应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别说只封他做一个王侯,就是裂土并立,共同为王,也不算太过分。但封建社会的铁定律条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刘邦决不可能和他并立为帝,最多只能封王,而韩信多少又觉得委屈,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心怀怨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反叛。因此刘邦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先下手为强,先削了他的爵位,解除了他的大部分权力,使之困居在都城,不久,刘邦的妻子吕雉又与萧何密谋,把韩信诳入朝堂,诬以谋反的罪名,伏兵将他当场杀死。看来,就是韩信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算是著名军事家的杰出人物,也逃脱不了功高震主而无好下场的所谓规律。
说“我”还是“我们”的厚黑之道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十分强调团队合作。
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最后要从三位应聘人员中选出两个。他们给出的题目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三个人一起去沙漠探险,在返回的途中,车子抛锚了。这时,你们只能选择四样东西随身带着。你会选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镜子、刀、帐篷、水、火柴、绳子、指南针。其中帐篷只能住两个人,只有一瓶矿泉水。
甲男选的是:刀、帐篷、水、火柴。
面试经理问他,为什么你第一个就要选刀?
甲男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帐篷只够两个人睡,水只有一瓶,万一有人为了争夺生存机会想害我呢?所以,我把刀拿到手,也就等于把主动权抓到了手中。”
乙女和丙男选的四样物品为:水、帐篷、火柴、绳子。
乙女解释说:“水是必需品,虽然只够两个人喝,但可以省着点,相信也能够使三个人一起坚持到最后;帐篷虽然只能容纳两个人睡,但是可以三个人轮换着来休息;火柴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而绳子可以用来把三个人绑在一起,这样在风沙很大、目不见物的时候,队伍就不会散了。”丙男给出的解释与乙女相同。
最后,甲男被淘汰出局。
有位心理专家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同一个人分别扮演专制型、放任型与民主型等三种不同角色的领导者,而后调查其他人对这三类领导者的观感。
结果发现,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领导者,他们的团结意识最为强烈。同时研究结果也指出,这些人当中使用“我们”这个名词的次数也最多。
事实上,我们在听演讲时,对方说“我认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将远不如他采用“我们……”的说法,因为采用“我们”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团结意识。
小孩在做游戏时,常会说“我的”、“我要”等语,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或许无关紧要,但若长大成人以后仍然如此,就会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同样的事往往会因说话的态度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因此善用“我们”来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对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没有做什么,同事们和我一样战斗在工作第一线,尤其领导更是起了带头作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所以今天大家给我的荣誉,我觉得功劳不能归于一人,功劳是大家的。”在一些表彰会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其实这些话多半言不由衷,因为明明工作就是一个人干的嘛。但是把“我”说成“我们”,一来显得自己谦虚,二来让领导和同事们听着都很舒服:这小子,还有点儿眼力价儿。
中国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家,中国人有内敛的普遍个性。这种内敛个性成为了我们基本价值判断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过分强调自己,什么事都抢着去干,或者什么功劳都揽到自己头上,什么过错都推给别人,那这个人很可能就要倒霉了,除非你是团队中的头号人物。所谓"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自己干了很多,苦劳都是自己的,也要把功劳分给大家。不要感觉很不公平,生活在这样的人际生态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让心中不平之人聊可自慰的,就是你做了事情但是把功劳和大家分享了,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就会逐渐提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什么东西他们看不出来?领导更是眼明心亮,只要你不抢他的风头,时间长了肯定有你的好处。
总结起来,说“我”跟“我们”的差别,其实就是让听者心里头高兴与否。说“我们”,听者心里高兴,对自己有好处;说“我”,听者心里不高兴,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既然这样,聪明的读者朋友就应该多说“我们”少说“我”。
那么是不是不能说“我”呢?当然不是,是要把握好机会。平时积累了很多人情资本,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把“我”说出来,等于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会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喜怒不露于外,好恶不示于人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谋取自己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召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生存之道的人,城府便越深。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其实很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上司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上司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上司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屡次被项羽打败,兵困荥阳,处境危在旦夕。而正在这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在北线却捷报频传,攻占了齐国。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自己为假(代理)齐王。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对前来送信的信使大声斥责。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用脚轻轻踢了刘邦一下,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否则将会产生意外之变。”刘邦立即心领神会,感到前言有失,便话锋一转,反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刘邦原本爱骂人,这一骂不足为怪,况且前后两语衔接不错,竟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派张良作为专使,为韩信授印册封。刘邦不动声色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作了组织准备。如果当时便为此事与韩信闹翻,后果将不堪设想。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挑拨,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喜怒不露于外”,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者。
这种性格至少有两大优点:
1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员工,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2在对外交涉谈判时,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风。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