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黑色智慧
5544000000032

第32章 进退搏弈的潜智慧 (3)

张良所以能成为千古良辅,被谋臣推崇备至,不仅在于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扶佐刘邦创立西汉王朝,还在于他能因时制宜,适可而止,最后,既完成了预期的事业,又在那充满悲剧的时代保存了自己。一言以蔽之,功成名就以身全退。在秦汉之际的谋臣中,他比陈平思虑深沉,比蒯彻积极务实,比范增气度宽宏。他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却未像萧何那样遭受锒铛入狱的凌辱,也未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自从刘邦击败项羽,天下初定,张良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屏居修炼养身之术。汉元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汉高祖剖符行封。

因张良一直随从画策,特从优厚,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候”。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难处”,欲从“虚诡”逃脱现实,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世准则。在汉初翦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赞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张良堪称“功成身退”的典型。

而不懂功成身退道理的,往往死得很惨,文种、韩信恰是如此。

功成身退是否一定要弃世隐居呢?其实不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市”,功成身退并不等于在一切事业上都不能再有作为。如范蠡弃官后隐居于商业中心陶,他善于经商,竟至“三致千金”,被尊称为“陶朱公”,出入车马,与小国国君平起坐,至今被天下商人奉为老祖宗。

善经营者,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能做到功成身退,另避高就,可谓得了厚黑之精髓呀。

今日忍得换来明日翻身

“忍字心头一把刀”,不是脸皮极厚、意志极坚强者,很难把这个写起来极简单的字做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种弹性前进策略,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恰恰是迎取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机会存在于忍耐之中,对于垂钓者来说,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忍耐。大机会往往蕴藏在大忍耐之中,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这个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乱了大谋!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正好诠释了忍耐保全人生的要义。忍耐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无为,而是守弱、蓄积、迂回前进。当命运陷入无可掌控之时,就要心平气和地接纳这种弱势,坚强地忍耐弱者的地位,在守弱的基础上累积实力,发奋图强,使自己脱离弱者的不利地位,适时出击,争取赢得新的成功机会。

懂得忍耐有利于成就事业,意气用事只会错失良机。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我们没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功,有效地忍耐,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王林从单位辞职以后来到深圳打工,在一家私人企业做了几天文员后,他被解雇了。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天,他身无分文,坐在街心公园歇息。忽然间想到这里还有一个老乡在某个报社做编辑。于是他强打精神去找那个老乡借钱。他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位老乡。那人一见他的狼狈样就知道是来借钱的,于是就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他。在王林小心地打了招呼后,那人才问他有什么事。王林更加小心地讲明了自己的困境。那人不耐烦地掏出十元钱扔在桌子上,说自己今天身上没有多带钱并且马上要出差。王林知道这是在下逐客令,心里气急了,真想把那十元钱抓起来砸在对方的脸上。但现实的残酷让他强压怒火。他拿起那十元钱,默默地转身走了。

王林先用两元钱买了两斤馒头,然后用一元钱买了一支圆珠笔,用两元钱买了一叠稿纸。他呆在自己租的房子里,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写了四篇反映自己打工经历的稿子,次日早上亲自将这些稿件送到了一家专门发表打工者故事的杂志社。负责该栏目的编辑看了稿件后决定四篇都采用,并先付给王林一半的稿费。拿着这些稿费,王林维持了一段时间,并在此期间找到了一个工作。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工于心计的中国人,古来就从不缺忍得一时以求他日翻身的例子。勾践、韩信这些人的出现,尤其给后世厚黑之人提供了榜样。

公元1224年,宋宁宗病死,由于他的8个儿子都早早地死了,权相史弥远便千方百计地在绍兴民间找到一个叫赵与莒的17岁少年,系宋太祖的第十世孙。史弥远把他召到临安,改名赵贵诚,拥立为太子,后来又不顾杨太后的反对,强行拥立赵贵诚为皇帝,并改名为赵昀,这就是宋理宗。理宗青年嗣位,尚未成婚,直到服丧告终后才议选中宫,一班大臣贵戚听说皇上选中宫,都将生有殊色的爱女送入宫中。左相谢深甫有一孙女,待人谦和,贤淑宽厚。杨太后在当年自己做皇后时,曾得到过谢深甫的不少帮助,因此,想立谢氏为皇后。除了谢氏外,当时被选入宫的美女共有6人,宁宗时的制置使贾涉的女儿长的颇有姿色,而且还善解人意。理宗对他十分满意,一心想册立她为皇后。

可是,杨太后却说:“立皇后应以德为重,封妃可以色为主。贾女姿容艳丽,体态轻盈,尚欠庄重,不像谢氏,丰容端庄,理应位居中宫。”理宗听后马上表现出醒悟的样,非常高兴地顺从了杨太后的意愿,册立谢氏为皇后,另封贾女为贵妃。其实,理宗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为什么又答应了杨太后的要求呢?原来,理宗心想,自己即帝位,本就有诸多争议,此时如果不顺从太后的意愿,与她抗争,太后必定会忌恨于我,说不定会废除我的皇位,另立天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什么我不能忍耐一下,答应她的要求呢,总有一天,她是要死的,到时候,谁还能管得了我?

第二,要不怕等待,相信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要反复告诫自己,到时候自己付出的会连本带利捞回来。

宋理宗就是按照这一想法行事的,大礼完毕后,理宗对谢后一直是客客气气,全按礼数办,并能像例行公事似地时时在谢后那儿逗留一晚上,使杨太后更加感到自己决定的正确。过了两年,杨太后一命呜呼,撒手而去。此时,理宗的羽翼已丰满,又见杨太后去世,便再也不问津谢后了,天天与贾妃在一起,无所忌惮地宠幸贾妃。

总之“忍”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忍是因为目前还无力反抗或不必反抗(如韩信),而当具备了相当实力,就可以一举翻身、扬眉吐气了。所以“今日忍得换来明日翻身”有资格登上潜智慧榜。

狡兔三窟,不吊在一棵树上

“狡兔三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狡猾的兔子备有多处洞穴。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家中养了好几千食客,异常富有。孟尝君是他的封号。冯谖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汉,除了一把随身宝剑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他请人托孟尝君,想在其门下寄食。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他回答说没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能耐,回答说没什么能耐。孟尝君笑笑就答应了。

因为他无一技之长,左右都看不起他,被列入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谖不服气,屡次弹着琴唱着歌发牢骚。孟尝君把他从下等客升到中等客,又从中等客升为上等客。冯谖受到器重,准备报效孟尝君。

有一次,冯谖自告奋勇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城为孟尝君收债。他临行时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很随便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到了薛城,冯谖不但没有催逼百姓还债,还以孟尝君的名义把带来的债券全烧了。老百姓高呼万岁。冯谖空手回来,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这么快就回来了很奇怪,问他买些什么回来。他回答说:“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你家其他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心里不高兴,但碍于面子,又不好说什么。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没想到,薛城百姓扶老携幼,到半道来欢迎他。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才真正看到了。”

冯谖这时候才说:“狡兔有三窟,你才有这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我得再为你准备两个窟。”当时的孟尝君在列国中有很高的威望,各国为了争雄天下,都渴望人才归附。冯谖就带车五十乘,五百金,去魏都大梁游说魏惠王,说齐国放逐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国富兵强称霸天下。梁惠王立即把原来的宰相调去任大将军,遣使者带千金,车百乘,前往聘请孟尝君任宰相之职。冯谖又赶在惠王使者之前回来告诉孟尝君,梁慧王的礼物足够贵重的了,使臣也够显贵的了,齐闵王肯定要知道。梁惠王的使者来回跑了三趟,孟尝君依冯谖之谋坚决推辞。齐闵王果然听说了这件事,害怕孟尝君为他人所用对自己不利,又急忙以重金任用孟尝君。

冯谖又给他出主意说,得让齐闵王以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城建立宗庙,这样可以使孟尝君的政治地位更加巩固。宗庙修成,冯谖才对孟尝君说三个窟都建好了,你可以高枕而乐了。本来落魄不遇的孟尝君因冯谖之谋在政治上处于更稳固的地位。

这个典故虽是两千多年前的事,其揭示的道理在今天依然有重大意义,简单说来就是多备几条后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较为典型的,就是企业管理中所谓“多角经营型”管理。

“多角经营型”主要是指那些为适应产业结构及社会形势变化而扩展事业的企业。可以说“生存法则”在它们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日本海运界的骨干企业,日本邮船公司(1885年创业)由邮便汽船三菱公司与共同运输公司合并而成。二战时期,几乎所有的船舶都被军队征用,该公司的103艘船在战争中沉没。

战后初期在占领军总司令部的统治下,公司得不到任何赔偿,在资金上陷入严重匮乏状态。它是如何使自己再次成为海运业佼佼者的呢?

当时作为基础产业,该公司从开发银行获得一笔低息贷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反过来利用没有船这一点,把在船舶业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运用到陆地企业方面,重新起步,实现了重建。它充分利用在客船上的服务经验,在陆地的餐饮、酒店等方面找到了开辟事业的新途径。1951年,该公司正式恢复海运业,60年代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鼎盛时期。但是进入80年代,物流中心开始转向航空业,海运业再次迎来严冬季节。此时日本邮船公司采取的策略与30年前如出一辙,重返陆地,开拓事业。

80年代中期,丰田汽车公司在北美建工厂,日本邮船公司便在丰田工厂附近建仓库,在仓库中保管着丰田公司的几万件零部件及产品,还负责由工厂到海港的运输业务,从而逐步变成了在海上和陆地同时展开事业的“综合物流企业”。

今天,日本邮船公司拥有的仓库总建筑面积在日本企业界居第一,物流部门成了该公司仅次于海运的主要收益来源。

相对于“多角经营型”,日本高木悟郎采用的可算作是“多方合作型了”。这是“狡兔三窟”计在现代运用的另一种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