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是在欧洲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是希腊哲学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称其为最博学的哲学家,这个评价并不过分。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他十七岁时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学园,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是他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是他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得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和所有真正的知识分子一样,具有独立的批判精神和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品格。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待了两年就离开了。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邀请,担任亚历山大王子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公元前337年,希腊各城邦臣服于马其顿,次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继位。这位在西方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上台就开始了不停的扩张和征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垮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是贵为国王,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学园,教授哲学。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做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他还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做“逍遥学派”。
亚历山大大帝猝死后,希腊掀起了反马其顿的高潮,亚里士多德因为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关系,生命受到威胁,他跑了。他说,我不想让雅典人再犯同样的错误(指雅典人处死苏格拉底一事)。不久,他在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一生,他的研究涉猎当时所有的学科,是希腊哲学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者,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为科学知识分类的哲学家。他把科学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创制知识。在那个时代,科学与哲学是不分的,都是知识。他的哲学活动集中体现了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学以致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为智慧而追求智慧的探索精神。这是希腊哲学一个优秀的传统。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哲学起源于问题,即对未知世界的“惊异”。他不是体系型的哲学家,而是问题型的哲学家。
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是这样来分类的:第一类,是逻辑学著作,他定义为求知的工具。他的著作《工具论》,论述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他是形式逻辑的创立者,形式逻辑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普通逻辑,古典逻辑,也叫亚式逻辑。
第二类是理论科学,以求知本身为目的的科学,为求知而求知。它包括第一哲学、自然科学著作。如《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动物论》《动物分类学》等,他是最早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的哲学家。
第三类是实践科学,为了求得人的行为规范准则的学问。包括政治学、经济学著作。如《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他的学生根据他的手稿整理的)《大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治》等。
第四类是实用科学(制作科学),有实用艺术价值的学科。包括心理学、文学理论、美学著作等。如《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修辞学》《诗学》等。
以上所列这些著作在西方统治了一千多年。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近代物理学的鼻祖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为什么说这个定律是对传统物理学的革命呢?1590年,二十五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提出怀疑。亚氏说,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伽利略却认为是同时落地。这自然没有人信他的,于是他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自看看。于是,他选择了比萨斜塔进行实验。结论当场得出:“看来还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就是说物体无论轻重,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但是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