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希腊哲学”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希腊化时期和哲学的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哲学的黄金时期宣告结束了。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的学园,在这长达800多年的历史时期,在西方哲学史上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就是晚期的希腊哲学阶段。
哲学的希腊化时期是指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至公元前31年罗马人征服埃及。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征服和其后出现的几个王国(托勒密、塞流息得、马其顿),将希腊文化扩张开来,与不同的文明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和古典希腊文化不太一样的新的希腊文化,称之为“希腊化时期”。哲学的罗马时期则是指公元前1世纪罗马崛起至公元529年的这一段时期。罗马崛起后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从而宣告了希腊化时期的终结,罗马时代的开始。罗马共和国与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一向被人们看做是古代民主制的典范,但战争却把罗马共和国改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则苟延残喘,直到1453年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在晚期的希腊哲学流派中,主要分老学派和新学派。老学派有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亚里士多德的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为主,而新流派中,主要有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等。这些学派长期并存。由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相互影响和渗透,又相互争论和攻讦,因而,派系林立,传承不一,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这一时期,在两大学派的阵营之中,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在新学派那里表现出的强烈的伦理化倾向。古希腊被马其顿人、罗马人所征服和统治之后,不论是希腊的社会也好,学术也好,都衰落下来了。但晚期希腊哲学还有,然而,已达不到以前的水平。那么,晚期的希腊哲学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说晚期希腊哲学关注的问题已经不是“存在”之类的问题了,它关注的主要是伦理问题,即伦理化。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为了追求智慧,而是为了追求幸福。当然,这也是古希腊哲学一直探究的问题,但伦理学思想不是他们哲学的主要内容,他们的主要内容还是本体论、认识论等这些问题。他们把握世界的本质、本体,体现了一个民族上升时期的豪迈和气魄,但到晚期不行了,仗打败了,国家也被人占领了。城邦制的瓦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融合,深刻而全面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在迅速变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把关注的目光开始投向对生与死等人生哲学问题的思考之中。人们普遍渴望宁静和谐的生活,渴望灵魂的安宁和生活的幸福。又由于罗马人和东方人的实用态度和宗教信念侵入希腊哲学内部,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引起的无谓争吵也从内部毁坏了希腊人固有的思辨理性精神。因此,这一阶段,希腊哲学的伦理学转向成为必然。马其顿人、罗马人在希腊人、雅典人看来就是野蛮人,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又加之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人们生活在一种被压迫被奴役的双重痛苦里,没有心灵的宁静可言。而希腊这个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好沉思、好思索的民族,哲学所关注的问题的中心转移了,由外而内,开始寻求内心的安宁。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文德尔班所说:“由于希腊生活的理想世界已经分崩离析,由于民族的宗教日益淹没在客观世界的习俗之中,由于被剥夺了独立性的和破碎的政治生活不再唤起虔诚,每个人在心灵深处深深感到只有依靠自己。因此迫切需要人生目的的科学理论,更迫切需要保证个人幸福的智慧了。”这时哲学的任务是如何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这在新学派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