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哲学中流行最为广泛、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哲学派别。它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斯多亚学派理论性非常突出,中期的斯多亚学派折中性很强,晚期的斯多亚学派则体现了强烈的务实性。它们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伦理学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三个方面,伦理学为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则为手段。晚期的斯多亚学派中逻辑学和自然哲学已经不再受重视,伦理学与神学的结合则更加紧密,这与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协调,哲学变得务实而更加注重个体生命的幸福实践与精神解脱。因此,在罗马斯多亚那里,他们鲜明地提出了“按照自然生活”就是幸福人生的人生哲学。
早期的斯多亚学派认为,最高的善就是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有德性的生活。德性就是自然引导我们所趋向的目标。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去生活。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本性和宇宙的本性是一致的,因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宇宙本性的一部分。所以,归根到底,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要禁绝一切为万物的共同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就是要服从自己的命运,不做违反命运的任何事情。晚期斯多亚学派在这一点上与早期的斯多亚并没有多大的出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塞涅卡、爱比克泰德、马克·奥勒留等。
斯多亚学派对自然的关心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幸福生活。幸福生活在他们那里,其真正的含义就是合乎自然。当然这里所指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而是指自然规律。在希腊哲学中把它叫做“逻各斯”。按照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在他们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但人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爱比克泰德,形象地把命运比做人生舞台上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有人是主角,有人是配角,有人是英雄,有人却扮演小丑的角色,而这个舞台的总导演是谁呢?这就是万能的神。神赋予每一个人的角色就是他的命运。人不能控制和改变他的命运,但人可以控制他对待命运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就是顺乎天命,顺其自然,努力承担命运赋予你的职责。如果一个演员演不好自己的角色,把角色弄颠倒了,或者对自己的角色不满,企图改变剧情,这都是不可能的,这都会带来命运的嘲弄。公元2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家希波利特曾对晚期斯多亚哲学的命运观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条狗被拴在一架车上,当它情愿遵从时,它拉车,当它不情愿时,则它被车拉。
斯多亚学派认为,顺应命运的态度就是理性的情感,其特点就是“不动心”。即便是面对死亡,也应如此。他们认为不顺应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及或者过。“忧伤是非理性的压抑,恐惧是非理性的退缩,欲求是非理性的扩展,快乐是非理性的膨胀。”
在晚期斯多亚学派之中,有一位“御座上的哲学家”,他就是马克·奥勒留。他是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沉思录》是马克·奥勒留的传世作品,这本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奥勒留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其思想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他的《沉思录》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奥勒留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由神决定内在秩序的整体,所以,有两个原则:“其一,我是自然所统治的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我是在一种方式下和与我自己同种的其他部分密切关联着。”人只是宇宙整体之一员,永恒时间之一瞬,茫茫沧海之一粟,极其渺小。因此,“就要认定:除了按照你的本性所领着你的去做,以及忍受共同本性所带给你的东西之外,就没有伟大的事情了”。其他一切,都只不过是死灰和烟,不足挂齿。他说:“有理性的人不要以烦躁、厌恶和恐惧心情对待死亡,而要等待这一自然动作的来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死亡呢?这是所有的哲学家都绕不过去的命题。听从马克·奥勒留的指引吧:轻视它,不要把它看成多么可怕的痛苦事情,把你打发走的只是送你进来的自然,又有什么可痛苦的呢?《沉思录》的终结表现出了人生的悲壮。
人生如戏,人是人生这个大舞台上的演员,这出戏的剧本不由你写,何时出场,何时退场,也不是你能左右得了的。我们都仅仅是演员而已。也许是一出十幕戏,而你只参与演出了三幕就被迫退场了,你也不必抱怨,上场、演出、退场,无论能演到什么时候,对你来说都是全剧,你应该满意退场。这就是奥勒留所持的人生态度。冷静中有点残酷,但很客观,也很现实。他把人生的一切都交由了神,有点看破红尘的味道。他的许多精粹的哲思都体现在《沉思录》里,他因此书而伟大,也因此书而不朽。他死后两千多年来,思想的高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敬仰。法国哲学家雷朗说,马克·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展都不能改变的。美国学者费迪曼说:《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去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德国文德尔班评价它:《沉思录》是折中主义与宗教的斯多亚学派的里程碑。在1992年,有一位记者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他略为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我国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沉思录》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一百遍,天天都在读。可见这部著作的思想深度。
马克·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语)。让我们面对爱琴海的方向,向这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缔造者之一的帝王哲学家投去深情的目光吧!古典的阳光是多么的灿烂,多么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