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皇太极为首的实力派逼死了大妃,为他谋取汗位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终于成为获胜者,如愿以偿。
努尔哈赤的汗位继承问题,却是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几经明争暗斗。早在努尔哈赤创业之初,他按照历代父死子继的传统制度,一度想把长子褚英做为自己的未来继承人,有意进行培养,多方训练。但是,褚英很不争气,完全辜负了父亲的希望,又不知改悔,以至被逮捕,监禁起来,最后被处死。父杀其子,未免过于残酷无情,但在那个时代,只要在政治上发展成政敌,是不讲亲疏骨肉关系的,必欲连肉体加以消灭。政治斗争的残酷和野蛮,由此可见一斑。继褚英之后,做为次子的代善自然是继承人的正当人选。使父亲深感失望的是,代善的所作所为,也违背了他的意愿,特别是代善行为不检点,与父亲宠爱的大妃阿巴亥的关系暧昧,造成消极影响,使自己的声望下降。他作战很勇敢,辅佐父亲创业,功劳卓著,可在政治上显得平庸、懦弱,处事不机警,以至频频出错。所以,努尔哈赤在进行了反复考察后,也放弃了培养代善为继承人的打算。
在褚英、代善相继失宠的过程中,皇太极都参与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巧妙地抓住时机,不动声色地进行活动,置对方于不利的地位,并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同时,他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处处表现自己,暗中与代善争功。如在萨尔浒之战、辽沈大战中,父亲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他偏要出战;让代善当先锋,他却争在代善之前,成了进攻的急先锋。皇太极的确能征惯战,善于用兵,所以,他每次出击都大获胜利;他每次提出作战方略,总被父亲接受,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这一切,都给父亲留下深刻印像,并给予充分信任,从心里赏识他的才干。
尽管如此,父亲却没有表现出让皇太极做继承人的意向。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虽已64岁,但仍不谈汗位的继承问题,代善他们都想知道父亲对未来的打算。有一次,代善、皇太极等八位兄弟进见父亲,问及什么样的人可以继承汗位。努尔哈赤回答说:“继我之后嗣登大位为君的,不能选择那种恃强力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依恃暴力行事,必得罪于上天。你们八王中应选择既有才能又善于接受劝谏意见的人继承我的汗位。推选时,一定要合谋共议,谨慎择贤,特别要防止品德不端的人侥幸被荐举。嗣位后,若发现才能浅薄,不能主持正义,甚至坐视不管,应经过众议,可以把他换掉,在你们的子弟当中选取贤者为君。”
努尔哈赤逝世前一个月,还给诸子写了一份训词,仍没有指定自己的继承人,提出他们集体执政,他已年老,不愿再参与日益浩繁的政事,让自己的心情略为舒展,但他可以观察和监督他们的行为。不料,过了一个多月,努尔哈赤就去世了。他的训词竟成了临终遗言。努尔哈赤的想法是,他不指定继承人,也许是接受褚英、代善的教训,让诸子在他死后,集体共议,推选出他理想的人为君,如果发现他不称职,还可以撤换,再选他的儿子辈中的人继任。总之,他强调集体执政,集体共议国政。也就是在说,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始军事民主制阶段,从长远看,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在他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的特殊情况下,也只能通过诸子同大臣共议推举。皇太极去世前也没立继承人,及至去世,他的继承人也是各派较量后确定的。这往往造成一场纷争,严重时,会导致内乱。清入关后,就改变了这种情况,皆由皇帝生前选定继承人,因而较少纷争,更没出现内乱的严重情况。所幸皇太极继位时,避免了内争,皇太极之所以顺利登汗位,是因为他的两大竞争对手都先后失宠,如褚英早已被处死,他的势力已不复存在。到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个人的威望和实力已经远远超过诸兄,特别是他联络了子侄辈中新崛年轻贵族将领,诸如代善的儿子岳托、硕托、萨哈廉等人,还有他的长子豪格,都是据有实力的将领,依附在他的势力之中。所以,代善等人已无力同皇太极抗衡。
事实是:除了皇太极具备登汗位的条件,其他兄弟心里也清楚,都逊于皇太极,也就不敢出面竞争,但他们谁也不肯出面推举皇太极。结果还是代善的长子岳托和三子萨哈廉两人出面,首先向父亲提议:“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应该早定大计。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最符合先帝的心愿,大家对他心悦诚服,应该赶快继登大位。”代善颇有自知之明,既然自己的儿子都拥戴皇太极,他也就顺水推舟,马上表示赞同,说:“这本来也是我早有的想法,符合众人与天意的一致愿望,还有谁不同意呢?”代善的表态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封建家庭里,父亲去世,做为长子就成家庭的主宰,何况他也是个实力人物,他一同意,其他兄弟就无话可说了。他表态后,马上找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商量,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处于最高权力核心的四大贝勒,除了皇太极,三大贝勒统一了认识,推选皇太极已成定局。但他还是通告诸兄弟子侄,自然没遇到任何障碍。第二天,在代善的倡议下,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劝进书,请求皇太极即位。
皇太极虽早有谋取汗位的想法,但他想到父亲生前没有遗命,有哥哥在,出于慎重,也向众兄弟表示谦让之意,不敢贸然接受,就推辞说:父亲没有立我为君之命,如果舍弃兄长而立我为君,既害怕自己不能很好地继承父亲的遗志,又害怕自己不符合上天之心,而且统率群臣,抚绥百姓,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他说的也是实话。他不是不想登大位,也不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只是顾虑到嗣位后的种种难处,诸兄是否真心拥戴,所以辞让再三。代善率领诸兄弟子侄再敦请,据说僵持了三天,最后一天从上午卯时(5—7时)一直相持到申时(15—17时),代善等人坚请不已,最后,皇太极感到时机已经成熟,才表态接受请求,同意即位。汗位继承问题,只用了10余天时间,便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