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连番围攻之下,2010年优酷与土豆两家网站同时宣布彻底删除站内的所有盗版视频内容,并高价购买正版视频。实际上这个时候同行业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搜狐、奇艺等正版网站由于进入时间较早,有着天然优势,剩下的要么是规模不够等待被并购,要么大量烧钱买正版。
突如其来的大量网站购买正版潮,带来的是非理性竞争。对于各网站来说,这个时候谁先购买某剧集版权,就等于在“差异化”中谋取了竞争力。因为国内到了2007年以后,视频类网站基本都走的是“同质化”路线,其核心竞争力基本相同,在这个前提下恶性竞争也就难免了。
这时候对于电视制作方来说,“收获的季节”到了。2008年,电视剧每集版权费也就在四位数。到了2011年,热播剧集每集的版权费竟然惊人地突破百万,很多电视剧竟然都能过千万。惊人的版权费让各大视频网站加快了自制剧集的步伐,也刺激着更多的地方地市台自制影视剧。但同时,也压缩着视频类网站的生存空间。因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购买版权,所以很多视频网站上都能看到同一部电视剧,但却并没出现“差异化”的竞争力。正是因为如此,视频网站原本不高的盈利能力更显得吃力。造成从开始阶段的盈亏勉强平衡,逐步发展到巨额亏损,或只投入无盈利的状态。
其实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一直就比较单一,虽然发展速度很快,流量增加也非常迅速,但其盈利点却不多。从海外的You Tube就能看出来。You Tube自成立到后来被谷歌收购,其实其盈利能力一直不高。而国内以优酷和土豆这两家企业来说,其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三方面,第一是广告收入,比如贴片广告、网页广告。第二是创作版权费用。第三就是会员制,利用高清、快速以及某些不付费就无法看到的影视剧来收费。
其实这几方面都具有局限性。第一,视频广告毕竟不同于电视广告,有其必然的局限性。除了在视频片头、片尾加上几十秒的广告外,很难再加入广告。而相对于巨额购买的版权费而言,广告费则显得很单薄。第二,是原创的版权费,同影视作品相比,视频网站所作的原创作品优势不够明显,卖出的费用不会太高。因为相对电视制作方来讲,其作品购买面非常广,从各电视台,到网络媒体不一而足。但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购买渠道则要狭窄的多,短时间不能成为主要的盈利手段。第三,是会员制。对于已经免费看视频多年的网络观众来说,花钱看影视剧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期并不会在数月内改变,很可能会长达数年。另外此类企业除版权费外,还有技术维护、带宽费用等必须支出的费用。对于快速烧钱的视频企业来说,短期内能够快速回收的钱不多,自身成本又高居不下,必然造成亏损。而很多此类企业其自身实力,是不足以撑过几年时间的。因此优胜劣汰必然会出现,行业发展的新格局也会得到体现。
从优酷和土豆两家企业的年报对比可以看出其盈利能力。土豆网2011年总运营支出是4.6亿元左右,优酷的则是3.8亿元左右。毛利率土豆网8000多万元,优酷网则是2.3亿元。但净亏损土豆网则是2.9亿元,优酷1.7亿元,两家企业都是大幅亏损。不过相对来说,优酷的运作比土豆稳健,总运营土豆比优酷付出资金多,但毛利率则也少得多,同时净亏损比优酷多了近一倍。
为什么类似的视频网站在实力大致相同的前提下,优酷比土豆亏损少呢?这是因为相对于土豆网而言,优酷其核心团队的凝聚力更高。从其股权结构来看,优酷创始团队的股权一直在4成以上,而土豆网的核心团队则不断缩小。另外优酷在转型期间整合了视频、原创、拍客等多方面界面,其目标更加清晰,专业化发展更加明显。相比较而言,2010年以后的土豆网发展则较为散乱。
到了2012年,原本两家针锋相对的视频分享网企的闪婚让所有业内外人士感到突然。优酷与土豆网共同宣布双方于3月11日签订最终协议,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新公司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土豆网将退市。土豆所有已发行和流通中的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将退市,每股兑换成7.177股优酷A类普通股;土豆的美国存托凭证(Tudou ADS),将退市并兑换成1.595股优酷美国存托凭证(Youku ADS);每股Tudou ADS相当于4股土豆B类普通股,每股Youku ADS相当于18股优酷A类普通股。
这一并购以及换股方式,等于宣布了一点——土豆被优酷吞掉了。实际上两家合并本身不奇怪,奇怪的是事情发生的这么快。双方的合并在名义上是平等的合并,实际上是土豆网股权被肢解,最终被优酷吞掉。
如果说优酷和土豆的合并,是由于整个行业大格局的变化而产生的必然趋势。那么造成合并以后土豆网创始人被逼出局,创始核心被瓦解,则是因为土豆网本身的“内忧外患”,以及公事私事的掺杂所造成的。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土豆被并购的原因。
其实从优酷与土豆两家企业整体的发展本身来讲,其发展历程是相似的。但是土豆与优酷不同的是,土豆在资本方逐步进入以后的变化与优酷不同。土豆的创始人王微其人生轨迹属于跳跃式,先是辍学,后出国求学,然后在多家企业做过战略策划以及重组并购业务。从这方面来看,他非常具有运作魄力及冒险精神。多年的国外企业并购与运作的经验及其个人的经商头脑和冒险精神,成为其后来将发展土豆成功的关键。但这种骨子里的不安分的基因也成为土豆后来逐步被瓦解的原因之一。
我们先看一看土豆网几次风险投资注入的情况。2005年12月,土豆网获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50万美元第一轮风投。2006年5月,土豆网获得850万美元第二轮风投,投资方包括IDG、纪源资本、集富亚洲。2007年4月,土豆网第三轮融资1900万美元,此次融资由今日资本、General Catalyst主导,前两轮的投资者IDG、纪源资本、集富亚洲也继续跟投。2008年4月,土豆网第四轮融资5680万美元,由凯欣亚洲和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旗下风险投资公司Venrock领投。2010年7月,土豆网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5000万美元融资,由淡马锡领投3500万美元,而凯欣亚洲、IDG、纪源资本、General Catalyst等追投1500万美元。完成几轮投资后的土豆网,到2010年这一年凯欣亚洲持股15.6%、王微成立的家庭基金First Easy Group持股12.4%、纪源资本持股12.1%、IDG持股11.4%、General Gatalyst持股8.2%、集富亚洲持股5.3%、今日资本持股4.8%、Venrock持股4.7%。
也就是说,经过了几轮的资本洗牌,创始人王微已经丧失了控股权,而到了土豆网上市后,一直到2012年王微的股权仅剩下了8.6%。也就是说经过资本的运作以后,创始人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优酷与土豆合并案中,从头到尾都是资本方的代表在谈判,包括优酷一方也是资本投入的代表参与。
相对而言,优酷的创始人团队则非常稳定。优酷创始人古永锵6轮的资本输入,牢牢攥住董事会话语权,占股41.48%。从这方面来说,古永锵显得沉稳老辣得多。毕竟他比王微年长几岁,做事着眼点更广。当然公道地讲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王微身上,因为从资本进入的那一天起,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资本不断运作的结果就是利益的汇集。
其实原本土豆网不需要这么着急地卖出,也不是非要选择优酷。因为毕竟土豆网和优酷网同质化非常厉害,相对来说与其他网站合作对于企业发展似乎更好。不过这个时候已经轮不到王微做主了,因为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私事方面。土豆网上市被拖延其实就是因为王微的个人原因,这时候王微正因为离婚的财产分割问题受到困扰。2010年11月,他的前妻了解到土豆即将海外上市的意图,于是先申请分割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38%股权,这样就造成土豆网因股权纠纷无法在海外上市。不管其前妻能否分割到,打官司期间股权是不能动的,因此就造成土豆网海外上市拖延。为了快速解决这件事,王微最终只好以700万美元的代价换取了和解。
第二个就是老天不成全土豆网了,虽然土豆网最终还是上市,可是由于离婚案的拖延,导致了上市之时正是“中国概念股”危机发生的时候,最终土豆网价格不断下跌,到后来还出现退市危机。土豆网的退市危机,造成了土豆网股东里的资本方急迫地要把土豆卖出。但只有与其他公司合并,才能换回股市的信心,等到股价上涨也能卖个好价钱。而恰逢优酷海外上市公司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双方都有需要,且双方的资本方都是海外风投。很巧的是两家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顾问也非常相似,土豆是摩根士丹利,优酷的是高盛。双方的投资顾问都是老牌华尔街巨头,全球著名的投行。资本方、投资顾问的利益趋于一致的时候,两家的“联姻”就成为必然。在摩根士丹利的建议下,纪源资本代表符绩勋开始与优酷大股东成为基金代表李世默进行合并谈判。最有意思的是在初次谈判之后,土豆的创始人王微才接到通知。创始人直接被排除在外成为合并的局外人,这一点颇具玩味。
3月份土豆与优酷宣布合并,到了2012年8月23日晚王微在微博上感慨称:“七夕夜晚,七年土豆,今晚正式退休。谢谢每个兄弟姐妹,也谢谢路上每个经过的人在故事里留下的一笔色彩……下一个有趣的梦里再见。”伴随着王微的微博表白,土豆网的创始人正式退出土豆网的历史舞台。
这个并购案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土豆网的资本推动,导致其创始人被迫出局,而资本方皆大欢喜,优酷则顺利地将土豆网收入囊中。而实际上,优酷成功收购土豆,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格局就此太平。而恰恰正是因为土豆网的被收购造成了整个行业格局走进了全新的时代,从而影响到了几乎所有的网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