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晚期盛行的密乘无上部瑜伽,虽然也以真心现起论为基本的哲学体系,但吸收印度教之说,重视心识的物质基础,其三层身心说,用于解释轮回现象,别具特色。
三层身心说从身、心相互缘起、相互依待出发,把人的存在,从粗至细分为三层身心:
第一层粗身粗色。粗身,又称“分位身”,指四大集成的血肉之躯,肉眼可见,业报所生,为粗;粗心,指眼、耳、鼻、舌、身五识,或加第六意识,或再加第七末那识。
第二层细身细心。细,谓其隐微难见,须在禅观中内省而察知。细身,指内在的微细生理机制,由气、脉、明点三大要素组成。细心,指与生俱来的本能性心理活动,下意识及潜意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或曰气与细心结合成细身,亦称“风心之身”、“根本身”,与肉眼可见的粗色身相对应,先于粗色身而成,在粗色身形成后,潜在于其底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层最细身心,为最极微细的身心本原。最细心,指未经无明烦恼遮蔽污染的“本来心”、“心光明”。最细身,又名最细风、本来气,是一种最极微细、不可言说的气,略当于某种能或场。
三层身心,皆互相依待。粗心依粗身六根而生,以细身中的五大气为其所乘,或说即是五大(地、水、火、风、空)的功能。所谓气为识马,心识骑手,乘气而行。细身为细心所依,无明、烦恼,在细身气、脉、明点中必有其物质基础,表现为脉道不通、气有壅滞、明点不明。众生的生命活动,由“无明业气”所推动。最细身、心则一体不二,“智慧气”、“离戏明点”为实证真实的智慧发生的物质基础。
三层身心中,以第二层细身心,与生死轮回的关系最为密切。细身的气、脉、明点,为生命能量之本,在内层起着维持粗身生理机制正常工作的作用。明点为生命能量凝聚体,主要为红、白二大,红大(红菩提)禀自母血,为阳性生命能量,以脐下四指“生法宫”为根蒂;白大(白菩提)禀自父精,为阴性生命能量,以颅顶为本位。气为红白二大及后天饮食精华所生、循行于全身的生命能量,分为五种根本气(持命气、下行气、上行气、等住气、遍行气)与五种支分气(行气、循行气、正行气、最行气、决行气)。根本气维持全身生理机能,以住于脐部的持命气最为生命之本。支分气为五官感觉功能之能源。脉为气循行的管道,以左、中、右三脉最为重要,左、右二脉位于脊柱两侧,分别通行气、血,中脉则为智慧气的通道。
凡夫众生由宿世有漏业所感的果报身,生来便由宿业决定,气脉有阻滞壅塞,通行智慧气的中脉扁缩不通,有如干枯羊肠。只有左、右二脉等通行后天业气,使众生(主要指人)的生命形态落入后天的分段生死型类,日夜须通过鼻孔呼吸,与外界交换气息。而且,本有的心性光明被通行业气的脉络缠缚于心轮(心后中脉内)中,不得显发,其中住有阿赖耶识见分,藏有宿世有漏业的习气种子,染污明点,使明点不明。这被缠缚于心轮中的阿赖耶识见分,有的藏密书中说即是世俗所谓灵魂,是最初与父母精卵结合而成胎者。
后天的粗心对境起惑,造有漏业,一方面以阿赖耶识所藏染污种子为因,一方面又能不断产生新种子,污染阿赖耶识,使明点更不明,使气脉更为不通。大的烦恼恶业,会使气脉严重阻滞,形成粗身肉体的诸种疾病,甚至能危及持命气,促使人夭亡短命。
生、死、中有,被认为皆以细身中的气等为关键,为基础。《金刚鬘续》云:生、住及死灭,并安住中有,乃至世间观,皆心、风变化。生,因气、明点与中有神识的结合而有,气与明点提供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及至临死,粗身的生理机能或者衰败而不能继续维持,但周身微细难见的气并非散失,而是向心轮内收摄,与携带着诸种子的阿赖耶识合一,外则表现为各种死亡征兆、濒死经验,内则阿赖耶识与所乘生命余气离开身体,在体外或攫集虚空中的四大,生成中有身。或曰:由气构成,在生命形成和维持中起着根本作用的细身、根本身,在人死亡时并不随粗色身的坏败而坏灭。宗喀巴《胜集密王五次第善显炬论》卷十一云:初于胎中、结生相续等位,粗身虽未生,然非无有情身。如是死时,大种粗身虽舍,然不舍有情身,故彼非根本身,如水中暖性。风心之身,于彼一切位始终不灭,故是根本身,如水中湿性。即于现在粗色身位,其根本身,亦唯风心身。其粗色身,如彼房舍。谓众生在处胎、投生等时,没有肉体粗色身,但并不是没有身体。由气、细心构成的风心之身(细身),乃在投生、处胎、死亡、中有等一切时间皆起作用而不消灭的“根本身”,此身如同水中的湿性,是众生生命的根本,是人活着时肉体粗身得以维持其活动的根本,是生命的主体,粗色身就如同细身主人暂住的房舍。所以肉体粗身死亡,住在这房舍中、从来不曾死的细身(根本身),并不会随之死亡,它脱离肉体后,会随即生起中有身。
说人身中有一微细的根本身,颇似婆罗门教等所谓自我、灵魂,与佛法的无我论岂非相左?这种根本身或细身,应该说是世俗谛意义上的生命根本乃至轮回主体,它虽然贯穿整个轮回进程,应非真常之实我,而亦为五蕴的相似相续,为念念生灭的流动过程。其形相、机能应有转变,非永远常一。永远常一的生命之本,应是超越心色、不可言说的本来心性,或无上瑜伽所谓第三层最细风心。
由生前生命余气与心识结合形成的中有,在渡过中有阶段,投生进入母胎后,与父母精血——红大、白大结合为一,逐渐形成新的生命。在形成新生命过程中,来自中有的前生余气,与红白大结合后,从中获得新的能源,从母亲身上不断得到血气营养的滋养,在中有携来的阿赖耶识电脑处理下,塑造出一个婴孩形象。
密乘无上瑜伽三层身心的理论,并未能按其思路发挥臻于圆熟。实际上,若利用一些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解释生死轮回现象,大概要比无上瑜伽所用印度的日、月概念,更为精密清晰。生前贪嗔炽盛,作诸恶业,耗尽生命能量,导致阳极生阴,则其“中有”只能以阴气为质,现黑暗之相,沦坠于三恶道;生前行善修禅,生命能量聚而不散,阴尽阳纯(道教谓之“纯阳”),则其“中有”应以阳气为质,现白净光明之相,上升于天界。《楞严经》按人临终时“想”与“情”的比例,判其死后神识之升沉,系从心识方面着眼,“想”可看作阳性,“情”可看作阴性,大概可以说是经中蕴而未明之义。唐译密乘经典《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即以阴阳解释人的心理活动,有云:贪为阴,瞋为阳,痴为风。从阴阳学说着眼,人的气(生命能量)与乘此气而生的诸心识既有阴阳,则必无散尽断灭之理:若生命活动由阳气或阴阳二气和合而维持,当阳气耗尽,肉体死亡,应是阳尽而生阴气,或阴气尚存,由阴气与心识结合而生起“中有”、后世五蕴。阴阳可以转换,能量总是守恒,没有散尽消失、一死永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