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超越课程表
5926900000002

第2章 路径走出对“高分”的迷恋

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是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在他获奖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小柴昌俊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大学成绩单:16个科目中,拿优的只有2项,而且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能拿到“优”的实验科目。小柴昌俊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个“差生”。小柴昌俊是个勉强毕业的学生。结婚时,老师写来的祝词便是:“今天的新郎虽然是东京大学毕业的,但成绩是刚刚及格。不过,他的前途多少好像还有点希望。”这份祝词不仅吓坏了他的岳父岳母,还让他的亲戚们都为他的前途提心吊胆。

然而,他后来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担任了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国际中心的名誉教授。在戴维斯研究的基础上证实并扩大了对中微子的探测成果,捕获到超新星大爆发时释放的中微子。因此,他与美国的莱蒙德·戴维斯和卡多·贾科尼共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金字塔:基础知识是塔基

如同金字塔一样,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好比塔尖,而基础知识好比塔基。正常情况下,成绩是基础知识一层层累积起来而形成的。当然,有的成绩是通过对时机的把握、运气的碰巧而取得的,而这是不确定的成功之道。要想真正学有所成,有所建树,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从一点一滴学起。

一些世界名校在大学本科阶段先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再进行专业教育。教育专家认为,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需要以广泛的通识教育为基础,如果学生不了解各领域最基本原理的话,也很难专业化。培养具有宽泛知识面的专家比培养具有狭窄知识面的专家更重要。

诺贝尔奖得主格拉塞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跟不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学校用类似于A、B、C、D评分制来给学生打分,A是优,B是良好,C是及格,D是不及格。而小格拉塞的成绩单上总是“C”,并且是用红墨水写的“C”,这相当于5分制的“3-”。对老师的教学,小格拉塞感觉枯燥呆板,一点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花体字有什么可学的?写出的字能认得就行了。”算术也是这样,格拉塞自认为老师教的加减乘除法他都会,所以他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做作业和考试时也总是粗心大意、敷衍了事。他认为只要会了就行了,成绩好点、差点并不重要,所以他上课和做作业一点也不认真。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格拉塞上四年级时,那年他10岁。一次老师出一道多位数乘除的算术题,由于格拉塞以前不注意听讲,没有掌握除法的基本要领,这下可把他难住了。格拉塞认真思索起来,但他绞尽脑汗就是算不出来。这件事给小格拉塞一个教训:他明白了上课时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如果漏掉了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要吃苦头的。从这以后,格拉塞开始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了,他的成绩也马上有了起色。后来他的学习进度不仅超过了班上的其他同学,还因此跳了一级。当格拉塞组装某个模型、解剖青蛙等比较简单的工作时,总是认认真真地做,对比较复杂、难度越大的工作,他就更是认真,更是投入。尝到认真甜头的小格拉塞,把认真二字牢记在心,并把认真的态度贯穿于了他的学习和研究中。

一个人平时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混蒙过日子,得过且过,就像古代的方仲永一样,终究必然“泯然于众人”。要具有宽泛的知识面,需要平常的积累。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贾埃弗读中学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中学毕业,考入了挪威技术学院。那时学校是严进宽出,大学顺利毕业简直是太容易了。因此,贾埃弗进入大学后那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松懈了下来,学习也不那么用功了。在大学里,贾埃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玩”上,而学习成绩却与之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几次他的物理课考试差点不及格,有好几门课程都是勉强过关的。

尽管如此,贾埃弗还是顺利地从大学毕业了。1954年,贾埃弗在位于彼得伯勒市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加拿大公司任机械工程师。两年后,他又来到美国纽约州的斯克内克塔市,任通用电气公司应用数学研究员。这期间,贾埃弗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有些还涉及基础科学方面的问题,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不够用了。贾埃弗后悔自己在大学时代没有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于是,他报名参加了通用公司的专业培训。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开始了真正的刻苦学习。

公司的培训侧重于工程学和应用数学等方面,贾埃弗感到自己在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领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到美国后,他又上了位于特罗伊市的伦塞工业学院开办的夜大学,学习本科的物理学专业。这段时间,贾埃弗十分辛苦。白天在彼行伯勒的公司实验室里工作,晚上驱车赶往特罗伊市上夜校,回到家中还要接着学习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还要去上班。他经常是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幸亏贾埃弗炼就了强健的体魄,支撑着他完成了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两年后,他从夜大学毕业,又继续攻读量子物理学的研究生。

刻苦的学习,使贾埃弗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并把学到的知识迅速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后来,他发现了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并运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成功地加以解释。几年后,他因此项成果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学生在学校时底子打得好,就能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自如发挥,实现飞跃。所以,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学生早期学习宜广博不宜太专。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广博地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很重要。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莫斯科大学,学生前三年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不进行专业教育。例如数学、化学等学科只教授一般性的知识。到了第四年和第五年,开始进行专业化教育。如化学要分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担任了14年该校校长的维·安·萨多夫尼奇教授说,莫斯科大学有土壤系,我们培养的土壤方面的专家应该了解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以及现代农业的问题,应该让专家在富饶的土壤中成长起来,这种土壤要比金子重要。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该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综合素质渐成衡量人才的标准

德国人才学研究学家威尔尼茨教授认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致命性的障碍。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是促使人才成长的“催化剂”。所以,能进好学校的学生,未必都有最好的成绩。

国际教育界有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即课业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一切。“好学生”并非仅仅是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国外名校的选才标准要比国内宽泛很多,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相当看重。在选择学生时,他们并不以学生所在学校的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在他们看来,只在学校各项考试中名列前茅,并不算真正的优秀。世界上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

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是对隐藏在这些“好学生”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洪堡大学招生院院长在给报名考生去信时就写道:“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

柏林工业大学的副校长查斯坦贝奇先生认为,应该在一年后对初入学者进行考试。他认为,一个成绩是一百分的高中毕业生不一定就是一个出色的学生,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评定一个学生成绩的优劣及能否获得学位,不仅要看他是否学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还要看其综合成绩。

在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标准,除了智力因素的要求以外,也看重其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健康审美等综合素质,或者说这些看似软性的素质决定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

学生在智力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发展综合素质。仅凭智力能力很难融入社会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了。常有用人单位为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发愁,因为发现这些学生除了读书,其他别无所长。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民营经济逐渐成长为就业主渠道,员工的能力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良好的生活态度、灵活的适应能力与积极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参考。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不再是过去那种划分得很细的专门人才,而是具有基础宽厚、支柱坚实、能力增强、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在拓宽专业的基础上,淡化原有专业界限,整体优化专业人才。基础宽厚主要体现在掌握各学科中最基础和最必须的,反映该学科社会、自然、文化、经济、管理等背景基础知识。支柱坚实是指有扎实的专业大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既是本专业的基础,又是跨专业的基础。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应用,了解某一两个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科技前沿,为毕业时选择职业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据有关资料,某大学对其毕业生调整工作岗位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专业调整达到了75%,也就是75%已转换了工作岗位,若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便很难适应二次择业。又如,复旦大学力学专业学生可以考进独资银行;物理学专业学生可以进跨国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说明社会需要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从近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善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需要的是适应性、综合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只“专”不活的人、“尖”“利”不和的人则不受欢迎。

21世纪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迅速变化的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拥有创新意识,要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创新的思维,人类无法解决新世纪面临的复杂问题。要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后者在我们这样一个长期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度中显得更为重要。

综合素质的要求

人的素质就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稳定的基本品质,是在人认识、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属性表现出来和产生作用的品质。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品质,是人在生长、学习、实践过程中把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而成的,是机体化、机能化、心灵化的东西,而不是人的资历、学历、地位、身份之类的外在属性。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发生作用的品质中最主要、最具有迁移作用的部分,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一个人的素质是以较为固定的思想倾向、智能特征、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因而能够在人的活动中持久地发生作用的品质,而不是那些偶发的、变化不定的思想、行为特征。

一个人应该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七种素质作为基本要素: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正常的发育、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质等。这是适应和改造环境的需要,是人的其他各项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虽然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大大减轻了人们体力劳动的负担,但无论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强健的体魄。而且,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这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对每个人来说,不但机遇与挑战同在,而且往往成功与挫折并存,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对于生活在社会转型的年代而且大多为独生子女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尤显得格外重要。

◆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等。这是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是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

◆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包括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审美创美能力等。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发展,是一个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

◆劳动素质

劳动素质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等。这是一个人将来投身改造自然、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也是通过实践促进其他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一定要克服那种重智轻劳的偏向,加强劳动课程,强化日常劳动和锻炼。

◆交往素质

交往素质包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要求的素质。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他们相互间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而在交往中获得的大量间接经验,又促进个体心理的成熟和素质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广泛、深入和复杂,因而人的交往素质显得格外重要。要克服那种只埋头读书、独善其身的偏向,要通过训练乐群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以上素质构成了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要素,包括了将来认识、适应、改造环境和发展自身所需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方面。人的个体素质是一个整体,我们一定要坚持素质的全面性和联系性,切忌片面和孤立。只有促进各种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