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中兴名臣之一,与李纲齐名。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秦桧论和议不合,罢相,出知泉州。寻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孝宗朝,谥忠简。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有《忠正得文集》、《得全居士词》。
蝶恋花(尽日东风吹绿树)
河中作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赏析】
赵鼎是宋代中兴名臣,在宋室南渡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与之进行激烈的较量。高宗偏袒秦桧,赵鼎被罢相,贬谪岭南,最后绝食而死。正是这样一位凛然耿直的名臣,也创作过如这首《蝶恋花》一样情思婉转的作品。
赵鼎是解州人,宋时解州隶属河中府,由词题“河中作”可知这是他在家乡时所作。当时他还没有考中进士,没有入京为官。这首词写怀人之情,词笔婉约,情致缠绵。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三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所见之景。正值暮春时节,东风吹拂,绿树浓密,接近黄昏时,天气微凉,天空中飘下催落花瓣的细雨。词人此时尚且年少,但也难堪春愁,未解离恨,所以有“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的叹息。
虽是“年少”,却因“春思”和“离绪”而倍感“凄凉”,而这份“年少凄凉”还是“天付与”的,这就更进一步地点出了词人的多情和痴情。
上阕因时伤怀,下阕则因事感恨。“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三句,具体描写“离绪”产生的来由。词人回忆起当时与那位女子告别时的场景,在临水高楼上,他们曾携酒饯别,女子调弦奏乐,唱尽一曲黄金缕,以为送别。古时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此处的“黄金缕”即暗合此意。
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然而词人如今重游高楼,同样的时节,同样的地点,人却杳无踪迹。“楼下水流何处去”,即表达了深深的时光流转、物是人非之叹。此外,问水流何处,其实是问人去何处,以“水流”比之,暗示出女子流落的命运,表达了词人对女子的关切。词人满腔离恨,皆蕴含于一去不复返的流水之中。
“凭栏目送苍烟暮”,结尾写词人倚栏远眺,只见水流不休,江天一色,暮霭沉落。所有感情都蕴含在这痴痴怅望里,有悠然不尽之意。
【大师导读】
婉媚,不减《花间集》。
——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