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子家奴
6236800000004

第4章 小康之家,欢乐童年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李莲英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本名李英泰,是家中次子。子牙河从村口蜿蜒流过,滋润着一方水土。这里的人世代务农,生活困苦,做父母的为了改变生活处境,不少人咬牙狠心,将儿子送到皇宫当太监。

晚清年间,直隶的顺天府和河间府,都以盛产太监出名。

李家的祖籍是浙江钱塘。明朝初年,钱塘人李滋出仕到山东做官,因不愿同流合污,得罪了当地的乡绅酷吏,被贬为庶民。又因任上清廉,没有落下家资,甚至连回浙江的路费都没有,便流落到山东省青州府齐河县石门高庄为民。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由北而南大动刀兵,所到之处,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朱棣登基后下令迁民,李滋趁机携同眷属迁到大城县落户。李滋来到这里,举目无亲,只好在乡邻的帮助下暂时栖身于村东许财主家看守园田的两间破房。后来,李滋几经努力,才盖了几间茅屋草舍,算是定居了下来。

李滋为人平易近人,又老实肯干,再加上读过几年经文,勤俭持家,日子逐渐富足起来。《李氏家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李滋与人交往,持重老成,又从不与官吏豪绅过往,凡乡间邻里,有议论时政者,皆避而远之,人们称他“隐君子”。

李莲英是李滋的第14代后嗣,这个家族出过很多入仕途的读书人。李莲英的六世祖李应魁,字伯卿,万历戊子举人,壬辰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敕封嘉议大夫、崇礼贤卿,山东省名宦祠还立有神牌。其九世祖李仔,字元弼,康熙戊午举人,敕授文林郎内阁中书。后来,还有任其他官职者数人。所以,李莲英墓志碑文中提及其先祖多宿儒显宦,是完全属实的。

再往后,李莲英的祖辈家道中落,没有再出官员,曾祖、祖父在北京做皮革生意,有自己的店铺,生活倒也过得去。

李莲英的父亲李玉,在本村有六七十亩土地,拴了一挂大车,盖了十多间房子,甚至农忙时节还要雇些短工,以便打理田中的一应劳作,也算小康之家。

李玉向来教子很严,对他们也充满了希望,希望他们有人能继承李家的手艺和家产。李莲英从小就显得比同龄孩子顽皮、聪明,七八岁时便跟随父母打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他在母亲面前总是显得比哥哥勤快能干,干活用心,又麻利、乖巧,能把父亲熟制好的皮毛擦得干干净净,梳得顺溜又光滑,叠得整整齐齐,是继承家业的好苗子,因而很得父母喜欢。母亲见他聪明伶俐,认定他是块读书的好材料,便主张让他读书,指望将来获得功名富贵,升官发财,光耀门楣。父亲李玉则主张让他学手艺,继承自己的衣钵,保住李家的饭碗。夫妻二人为这件事还争吵过。

李莲英还有两个弟弟,平时照看小弟弟是他的主要任务。但李莲英毕竟是小孩子,贪玩在所难免,可又总想讨好妈妈,为了让妈妈高兴,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当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就用布条把小弟弟捆在自己的后背上。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们玩耍,玩得很投入,弟弟在背上睡着了都不知道,脑袋在李莲英后背上随着李莲英的蹦蹦跳跳不停地晃来晃去,看着让人心酸。恰好妈妈看到了,就觉得李莲英太懂事了,很心疼地对他说:“等弟弟会走了,就不用你背他了。”妈妈以为李莲英会非常高兴,谁知他却说:“等他会走了,你又要给我生出一个弟弟了。”在场的人都被他逗得前仰后合。

李莲英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胆量过人。小时候,他爬树的本领很强,其他小孩都比不过他。他常常爬到大树上掏乌鸦和喜鹊蛋,其他伙伴都非常羡慕他的这项本领。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从来都不吃亏。只有他占的便宜,没有他吃的亏。做骑马游戏时,他总是愿意先假装做奴才,然后假装做主子。这样他就可以“后发制人”,掌握占便宜的主动权了。而且他对做游戏非常认真,他当奴才时,就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让装主子的人骑到他背上去,认真履行“奴才”的职责;轮到他装主子时,手里总是拿一根柳条做的鞭子,一面不断抽打“奴才”的屁股,一面耀武扬威、神气十足地大喊着:“老爷来了!老爷来了!快开道!开道!”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他日后为什么会在宫中得到慈禧的重用和太监宫女们的敬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做奴才就要像个奴才样,做主子就要摆出主子的谱!

子牙河养育了大城县,是繁衍生息在这一带人们的母亲河。夏天,李莲英和小伙伴们到河里洗澡,总爱抹上一脸泥巴,做出各式各样的鬼脸。当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的时候,李莲英却趁机偷袭小伙伴,使他们防不胜防。那时就能显出他颇多的心机。

李莲英从小就得到祖母的疼爱,经常跟祖母一起睡,躺在被窝里听祖母给他讲故事。他祖母是封建时期一个典型的信奉鬼神的乡下妇人,总爱给李莲英讲一些带神奇色彩的故事,李莲英也常常在这些神奇的故事中睡去。

一次,祖母给他讲了明代万历年间兵部侍郎李松的故事:李松早年镇守辽阳,大破女真,屡建战功,大城县令奉皇旨在县城内建立石牌坊一座,坐东向西,镌刻“兵部左侍郎少司马李松坊”,供后世瞻仰(此牌坊1958年被毁坏),人们都称他“李督堂”。

祖母还给他讲了家乡的另一个名人——大太监李义的故事。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大城县的黎民百姓中,净身当太监的人很多。一是离北京近,二是生活所迫。大城县在明朝出了不少有权有势的宦官,其中影响最大、最有权势的就是李义。李义是大城县大里北村人。明朝宦官专权,李义辅佐朝政,很得皇帝宠信,权势一时间遮天蔽日。

有一年,他私造宅院,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由于他平时得罪了一些人,就有人趁机在皇帝面前参了他一本,说他在家私造金銮殿,意图谋反。皇帝半信半疑,便暗中派人查询。李义手眼通天,很快就得到了风声,知道事情不妙。他急中生智,把所造宅院改为庙宇,并雕塑了很多佛像,里里外外香火缭绕。另外,他还暗中贿赂前来调查的官员,让他们报知皇上自己在修佛建庙做好事。皇上得知后,不但解除了怀疑,还嘉奖了他。这样一来,更没人敢惹他了。

家乡投他做官的人很多。大城县的“要做官,找李义,想发财,北京去”的歌谣流传了很多年,可见他影响之大。

在祖母的熏陶下,李莲英把一个个传奇式的人物都记在自己幼小的心里,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楷模,并暗暗发誓要成为家乡人羡慕的人物。而祖母是他童年最信赖的人,也是影响他人生观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直对祖母怀有感激之情。

李莲英的一生,只在故乡呆过七年时间,度过了幼年时期,童年生活刚刚开始,便去北京净身入宫,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