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子家奴
6236800000008

第8章 打击慈安,为主立功

辛酉政变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同治”。但慈安太后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位在慈禧之上。

按照礼法,朝纲政务,祖宗家法,都得慈安太后的一个“准”字,否则,慈禧再怎么坚持也不行,这就大大限制了慈禧的权力。不仅如此,还有几件事的发生,使得慈禧坚定了要掌握大权的决心。

据说,安德海带自己的弟弟安德河进宫,后来安德河成了慈禧的情夫。不想正在追欢取乐之时,被恭亲王奕知道了,坚持要搜宫,以正皇室威严,并且取得了慈安太后的同意。慈禧知道此事难以回转,为销赃灭迹,只好忍痛把自己心爱的情夫安德河杀掉,并毁尸灭迹,逃过一劫。这样一来,她对慈安太后的仇恨就加深了一层。

再就是给同治皇帝选皇后的事。为了尽快给同治皇帝选出一个皇后,以主持后宫事务,在慈禧和慈安的主持下进行了选皇后的大礼。慈禧本来看中了凤秀的女儿,可慈安却认为崇绮的女儿更符合皇家风范,有母仪天下之德。二人又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说服对方,最后只好让同治皇帝本人定夺。慈禧本以为儿子是她生的,总该和她一条心,会选凤秀的女儿做皇后。哪知同治偏偏不和她一个心眼,最终选了崇绮的女儿做皇后,这让慈禧非常伤心,心都冷了一半——连儿子都不和自己一条心,真是造化弄人。她最终认为儿子是受慈安太后的调唆,由此对二人都十分憎恶。所以,即便后来有人呈报皇帝的不轨举动她也不深究,病了之后也不急于治疗,以致一个多月便死了。

而最让慈禧难堪的是慈禧和情夫的行为让慈安抓了现行。自从安德河死后,慈禧不甘寂寞,李莲英就给她找了个姓金的情夫,谁知他们的丑行被慈安当场发现。慈禧当时羞得无地自容,这让慈安太后非常恼怒,认为慈禧败坏了皇家的威严,有损国威,立刻传来内务府的人用杖把金姓男子乱棍打死。

慈禧怕慈安太后借此机会除掉她,便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慈安太后毕竟是善良之人,叹了口气也就作罢,并没有追究和声张。慈禧既感到羞愧又放心不下,同时也恼怒慈安有意拆散她的好事,不知不觉对慈安的仇恨又有所加深。

经过几次的“情夫事件”后,慈禧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搞这些不得体行为,但又实在忍不住。于是,常常叫李莲英日夜陪伴,捶敲按摩,嬉戏玩乐。慈安太后闻知后,曾不止一次地严厉斥责李莲英有失体统,其实她的真正目的是让慈禧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乱来,免得落下口舌。

慈禧太后对慈安太后恨之入骨,但因慑于遗诏的威力而不敢轻举妄动。慈禧常常派李莲英到钟粹宫请安问好、送点心等,以此博得慈安的好感与信任。慈安太后为人忠厚老实,心无城府,不知慈禧用心狡诈,还以为是对她的尊敬。其实,这是慈禧在监视慈安,等待机会。再加上李莲英是慈禧跟前得宠的太监,每次李莲英去钟粹宫,慈安太后总是对他很和气,时不时还对他有所赏赐。李莲英起初不知慈禧的真实用意,还以为慈禧是在向慈安示好,总是如实向她禀报。慈禧见无法达到目的,终于恼羞成怒,一巴掌打醒了李莲英,李莲英终于明白了慈禧的真正用心。从此,他总是昧着良心造慈安太后的谣,跪在慈禧太后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诉说慈安太后要谋害慈禧太后,并说要拿他先开刀等,使慈禧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除掉慈安太后。当然,搜宫、给同治选皇后等,也是慈禧太后采取行动的借口。

慈禧恨慈安,这是储秀宫人所共知的,但恨归恨,却一直无计可施:一来慈安太后是正宫,手中又拿着咸丰帝的遗诏;二来慈安太后向来做事得体,没有慈禧那些“花边新闻”,一切行动都依祖宗家法,让慈禧难以抓住把柄。

李莲英自从明白了慈禧的真实意图,就对慈禧献计:只有把慈安太后手中的遗诏毁掉,才能彻底除去心头之患,高枕无忧。慈禧太后见李莲英这般乖巧,终于清楚了自己的烦恼所在,心底不禁一阵感动。但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免有些失望:这件东西是先帝所留,而且是慈安要挟自己的紧箍咒,她又如何肯轻易毁掉呢?无论如何,李莲英能够为自己着想,已经让她稍感安慰。李莲英见慈禧确实为此事烦忧,早就有了办法。他不像慈禧那么悲观,而是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有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万全之策。

慈禧见李莲英这么有把握,眼里立即放出了光芒,要他赶快说出。李莲英凑到慈禧太后跟前,附耳低言了一番。慈禧太后的脸上渐渐聚拢了笑容,并告诉他,如果此事能办得干净利落,定有重赏。

没过几天,慈安太后病了,并且病得不轻,吃了不少的药总不见好。这天慈禧亲自送了药来,还亲自服侍慈安太后吃了下去,当天晚上病情就见好转。第二天,慈禧又和李莲英前去探望,慈安太后告诉慈禧,说自从吃了她送的药以后就好了。慈禧太后听了,意味深长地向李莲英望了望,正好李莲英也正在朝自己示意,二人心知肚明。

聪明的李莲英还故意装作欲言又止的神情,让慈安太后觉得其中有异,便问怎么回事。李莲英要说,慈禧假意阻止一番,不让李莲英说。慈安越发奇怪,就坚持让李莲英说出来。李莲英见时机成熟,就假惺惺地表示冒着死罪也要说出真相,接着就把早已烂熟于胸的话说了出来:“圣母皇太后见母后皇太后患病多日不见好转,不仅每天夜里焚香祈祷上苍,保佑母后皇太后早日健康,还处处打听治病的方子。前几日听说人肉可以治百病,便从自己的臂上割下一块肉来,和在药内送于太后。今见太后的病果然好了,圣母皇太后也高兴得不得了,感谢老天爷自己的肉没白剜下。”说完,不等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同意,就快步走到慈禧身旁,挽起慈禧的袖子,果然用白布缠着一层。

慈安太后没考虑太多,只觉得慈禧对自己真的是太好了,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还对慈禧表示歉意,说是自己的病连累了她。慈禧却动情地说:“姐姐说哪里话,只要姐姐的病能好,小妹吃点苦算什么?自从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你我二人就是最亲近的人了。我见病患在你的身上,却着着实实疼在小妹的心里啊,如今姐姐大安,小妹受一点苦也是值得的。”

慈安太后心无城府,没有看出慈禧的险恶用心,觉得慈禧和自己是真的一条心,而且以往也是很听自己的,不像大行皇帝咸丰所估计的那样,于是决定对那份遗诏做个了结,便吩咐贴身丫鬟玉子去把先帝留下的那件“东西”取来。

玉子虽有所犹豫,但不得不进到内间,取出了一个用黄缎子包着的描金漆的匣子,匣子用金锁锁着,十分精致,一看就是存放重要物件的。慈安太后用一把精致的钥匙打开金锁,从里面取出慈禧朝思暮想的诏书,递给慈禧。慈禧虽然早就对这道遗诏垂涎三尺,此时几乎高兴得要跳起来,但她毕竟还是胸有城府的,一定要表现得沉稳一些,否则前功尽弃。

只见她立即起身跪在地上,连称多谢慈安的大恩大德,没有把她当做外人看,把先帝留下的这么重要的东西拿给她瞻仰。还表示自己多次犯错,幸得慈安不加罪于她,自己以后更要自我约束,处处以祖宗家法为训,多多向慈安请教。最后,为了掩饰自己,她还惺惺作态,请慈安保留此物,让它永远警醒自己不可妄为。

慈禧的这番表演也是李莲英设计的,他知道慈安太后是性情中人,见慈禧这般对自己信任,加上这么恳切的话,肯定会放弃自己的心理防线。果然,慈安最终做出了慈禧梦寐以求的举动,只见她干净利索地吩咐玉子到外面烧了遗诏。

玉子知道自己的主子向来心善,不像慈禧那般狡诈,倘若此物毁掉,慈禧必定真相毕露,到时候做出对慈安不利的举动,就没有可威慑她的武器了。但主子的话也不能不听,怎么办呢?伶俐的玉子转瞬之间想到一个办法,用一块没有文字的假遗诏代替真遗诏,烧成灰后呈给两位太后。慈禧顿时喜上眉梢,并没有什么怀疑。慈禧见目的已经达到,跟慈安太后说了一会儿闲话后就告辞回去了。

从此,慈禧觉得没了任何束缚,搬掉了头上的大山,说话行事比原来硬气了不少,渐渐不把慈安放在眼里。有事她也是抢先开口,不再顾及慈安的感受,甚至一言定音,全然没有了之前的尊敬和客气。善良的慈安见慈禧这般模样,也只好忍气吞声。

善良谨慎的玉子为什么要把遗诏换掉呢?她在一旁早就看出慈禧太后有诈。她见慈禧的臂上虽然裹着白布,也有些发红,但并没有肿胀,想来无论皇宫有多么好的刀伤药,就算有镇痛的作用,但昨天割的,今天总得红肿,最快也得七天才能好利索,而慈禧举手投足间却没有任何痛苦之色。因此,玉子就留了一个心眼儿,留下了那份遗诏。

可惜玉子的这番苦心最终也没有挽救主子的性命,善良的慈安还是被李莲英和慈禧合谋害死了。

那天,达到目的的慈禧太后高兴地回了宫,就连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太监、宫女见慈禧如此高兴,知道自己今天不会被骂了,也都各自暗暗欢喜。

慈禧还特意把自己喜欢吃的菜赏给了李莲英几样,用晚膳的时候,她自己也比平常吃得多、吃得香,还口头承诺李莲英有了机会就提升他当大总管。

在慈禧眼中,遗诏没了就算初步实现了目标。但慈安虽然失去了约束她的“尚方宝剑”,在情理上仍然是她的姐姐。所以,她决定完全除去慈安,这样才能为所欲为,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可是,怎样才能除去慈安太后呢?这时,聪明的李莲英献出一计。慈禧太后听后连连点头,于是决定开始这个计划。

几天后,慈禧称病不出,御医多次用药也没有什么作用,还昭告天下广求良医,就连赫赫有名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李瀚章等人也纷纷推荐名医给慈禧治病,仍不见疗效。

慈禧因病不能临朝,慈安太后只好一人视朝,诸多政事需要她亲自处理。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的一个早晨,慈安召见恭亲王奕、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章等人议事,完毕后即退朝。约到傍晚时分,内廷忽然传出慈安太后暴崩的消息。

朝中官员非常震惊,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没有人知道原因,之前也没有任何征兆。而且上朝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会轻易就崩逝?但事关宫中太后逝世,谁也不敢乱言,众大臣只能相望达意,谁也不敢明说。众大臣速速进宫,只见慈安太后已经小殓。慈禧太后坐在矮凳上,并不像有病的样子,只淡淡地表示,向来身体康健的东太后近日并未有什么异常发生,如今却忽然崩逝,实在是出人意料。她既然这样表示,众大臣也就不好再多嘴,只能捶胸顿足表示难过。

这时,只见慈安太后的贴身宫女玉子形容憔悴地跑了出来,张口就要向恭亲王求救。李莲英知道玉子此时出来喊冤,定是有把握才这么做的,而且肯定对慈禧不利。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去,一手抓住她的头发,一手掩住她的嘴。

慈禧太后也发现了这一紧急情况,立即借口玉子是个不知深浅的无知奴才,竟敢搅闹朝议,命人乱棍打死。

李莲英当然知道慈禧的意思,二话不说就奉旨而去。慈禧太后怕众人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于是接着传谕道:“人死不能复生,众人也不必太过悲伤,你等还是快些出去商议后事去吧!”左宗棠本想开口,因见悼王、恭王、醇王、孚王等低头无言而出,心想:这些宗室王公大臣都要忍气吞声,不肯出来说句公道话,自己作为一个汉臣,恐怕也是多说无益。于是他暗暗叹了一口气,也闷闷而出。

在宫门口,恰好遇上李莲英从外面急匆匆入宫,隐隐约约听得李莲英像是在向慈禧太后回奏处死玉子的事情,好像从她身上搜出了一件东西……李莲英的声音很低,左宗棠实在难以听清。其实,左宗棠没有听错,李莲英就是搜出了那份能置慈禧于死地的遗诏。

其实,玉子暗自庆幸自己当年保存了这个遗诏,本想向恭亲王等王公大臣献出此物,以表明慈禧之罪恶,不想却被聪明的李莲英识破,果断采取措施,迅速掩盖了这件事。即便这样,慈禧太后见到那份遗诏,仍然十分后怕,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对李莲英的临危不惧和冷静处理更是大为赞赏。因此,慈禧对李莲英更加信任,更加言听计从了。

众大臣虽然都心中犯嘀咕,但毕竟没有表露出来。那么,慈安太后到底是怎样死的?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只有慈禧太后和李莲英才知道的大阴谋。别人是不清楚的,所以也就造成了“死因不明”的结果。《清宫史略》一书上也记载有这样的话:“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太后崩于钟粹宫,死因不明。”

其实,慈安是被慈禧和李莲英做了手脚后才暴毙而死的。一般认为,慈安太后是吃了放有毒药的点心后暴崩的,而实际上却并非这么简单。

北京城外有一座紫云观,观主姓乐名桓,是河北河间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李莲英攀上了乡亲关系。此人对中药有相当的研究,会配各种不同的方剂,并以此博得李莲英的信任。乐桓曾向李莲英推荐了一种可以令人断肠而死的春药,李莲英对此印象深刻。

慈禧决意要除掉慈安的时候,李莲英趁机把这个药告诉慈禧。慈禧觉得此药是解决慈安太后的最佳毒药,于是让乐桓立即配制,并告诉他一定不要留下痕迹,并许诺事成之后有重赏。

乐桓听说慈禧要赏他,当下把药制好,很快交给李莲英,然后美滋滋地等着封赏。

李莲英拿到药后,便准备给慈安下毒。他知道慈安最喜欢吃果饼,当下命人用上等枣泥、蜂蜜等原料制成了香甜可口的果饼,专等慈安的到来。

有一天,慈安太后前来探望慈禧的病情。慈禧在软榻上拥被而坐,以示对慈安的尊敬,随后命人将果饼取出放在几案上。

慈安对慈禧嘘寒问暖,慈禧表示感谢,并说自己最近胃口一直不好,幸亏吃了果饼才胃口大开。慈安本来喜欢吃果饼,就是平常出来,也时常由她的贴身宫女秋菊捧着果盒,随时取食。现在听说慈禧在病中也得益于果饼,眼睛不由得向果盒打量。慈禧见慈安上钩了,趁机送给她一盒拿回去吃,慈安不知是计,对慈禧的体贴还表示感谢。

慈安又跟慈禧唠了一会儿嗑,劝慈禧多注意休息,就告辞回去了。慈禧和李莲英见慈安这么容易就上钩了,禁不住相对而笑。

在养心殿,慈安太后处理了几件事,便感到内心一阵阵发热,喉咙干涩,血液流动加速。有一名太监过来,慈安在药力的作用下竟然把他认作咸丰皇帝,禁不住朝那太监下拜,吓得这个太监张皇失措,赶紧跪倒叩头。幸好玉子及时赶到,大声呼喊太后。经过玉子的疾声呼唤,她猛然清醒,并令人速传太医。玉子则招呼几名宫女将慈安扶进了内寝歇息,谁知此药后劲刚猛,不久慈安就不省人事、撒手人寰了。

早就料到结果的慈禧正好进来,并很快将玉子和秋菊,以及伺候慈安的几个宫女一起诛杀,就连那个去叫太医的太监也都失踪了。

慈安太后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虽然没被人抓住把柄,但人们都认为是慈禧的主意,至少李莲英是出了力的。只是碍于当时慈禧只手遮天,没人敢追查罢了。

本来清廷有规定,不能让太监做二品官的,但李莲英却是个例外,他最后做了二品顶戴花翎总管。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唐益年先生在《总管太监李莲英的宠辱一生》一文中有着详细的记载。看了这个记载,许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也揭开了不少谜底:

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安德海被赏七品顶戴,而李莲英刚刚得到八品顶戴,两个月后,安德海就被赏六品顶戴蓝翎。不过,安德海很快因少年得志,狂妄恃宠,不能自重,终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私逃之罪,于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初七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正法。

但是,李莲英也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迅速取代了安德海的位置,而是遭到了安德海一案的拖累,和全宫所有的有官职太监一起受到罚俸处分。一个月后,当其他太监陆续被解除处分之际,他又因“滑懒不当差”被革去八品顶戴及钱粮,直到十二月才被解除处分,并恢复八品顶戴及钱粮。这一时期,李莲英并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格外青睐和赏识。

李莲英毕竟是一个十分聪明灵巧的人,正如墓志碑文中所说“聪颖有大过人者”那样,他很快就通过安德海的遭遇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安德海是由于过分恃才邀宠而送掉了性命,这个惨痛的教训,被李莲英牢牢地记在心里。因此,他不仅学会了揣测主子的心理性格、习惯爱好,能够千方百计地讨好主子,同时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这正是李莲英继安德海之后的成功秘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李莲英经过多年的蓄积和隐忍,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就在这年的九月二十一日,他被赏六品顶戴花翎,食“月薪银”八两五钱。

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李莲英的官运开始发力。在这年的三月三十日,他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太监。你也许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毕竟李莲英已经进宫17年。但按清宫旧制,太监进宫服役满30年没有大过失者,才能选补首领太监,并且还需要有两个首领以上太监推荐或担保。从中足见宫中对这一位置的重视,也可看出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恩眷之深。同年九月十五日,李莲英又被赏四品顶戴花翎,十一月十二日,又被加赏貂皮马褂。

光绪五年(18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31岁的李莲英被任命为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月薪二十两;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初一,赏银三十八两月薪;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十七日,再奉旨加添银十两,共食月薪银四十八两;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被赏二品顶戴花翎。至此,李莲英的升迁之路暂告一段落。不是他的运气到了头,而是他的官职已经到了头,连慈禧也不知道要给他什么职位好了。

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止,在20多年间,他从一个普通的八品太监,一路升为二品花翎总管,用现在的话说,他这是坐了直升机,其他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由于慈禧太后赏识的原因,即使是在他的官职比别的太监小的时候,他也总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尊敬。不仅如此,慈禧对他的赏赐也总是比别人优厚得多。光绪七年(1881年)十二月,李莲英就收到了大荷包三双、小荷包六个、一两重银锞六个、五钱重银锞六个的赏赐。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这一时期是数不胜数的。

光绪二十年(1894年)李莲英被赏给二品顶戴花翎以后,马上就成为朝中大臣、市井百姓的关注热点。人们认为,把一个刑余之人晋升到与朝廷大员等同的位置,是对众大臣的侮辱和轻蔑。其实,二品顶戴花翎总管是不能与朝廷官员混为一谈的。唐益年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朝廷中宗室王公均为天潢一脉,有着高贵的血统及崇隆的政治地位;而各级文武大臣或正途出身(科举考试),或军功,或世袭,无论他们出身如何,都已置身于国家政治活动之中,是对国家政治有发言权并且行使管理权的统治集团成员之一。相反,对于太监来说,无论总管还是首领,他们的政治地位根本无法与那些朝臣相比,实际上,太监官职品级,并不属于国家官员范畴,他们只不过是皇室私家奴仆的首领,职权范围也仅限于宫闱之中。

虽然慈禧太后对李莲英恩宠有加,但毕竟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分寸,不会无限度地宠着李莲英。光绪六年(1880年),李莲英做错了差务被摘去顶戴,并罚银六个月。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李莲英本人因犯有失察过错而自罚月银一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二月,又因失察本处首领误班而被罚月银六个月。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正月起,敬事房按月收到李莲英交来六个月的罚银计204两。这样看来,慈禧还是一个有手段、有心计的政治人物。李莲英之所以能受到她的青睐,看来真的是认准了她的脾性,获得了她的信任。至于那些惩罚,多半是掩人耳目吧?无论如何,李莲英在三十岁出头就坐上大总管的位子已经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