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中国文化继先秦、魏晋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我们知道,文化的发展大体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阶段来进行。“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主流文化已经确定的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巩固和凝聚。“离异”则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的时期对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打乱既成的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原有的主流文化的冲击乃至颠覆,这种“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就是文化转型时期。
如果我们说,先秦时期的文化是在周王朝解体、各地诸侯国竞起而引发出“百家争鸣”文化多元发展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正统儒学的衰落、玄学的兴起和印度佛教的传入而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怀疑和冲击,并形成文化多元发展的局面;那么20世纪(或者更早一点)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而形成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又一次的多元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十分复杂,而且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在这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到来的世纪之交,回顾过去,瞻望将来,在中国文化上有许多事要我们去做,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非常必要对20世纪以来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总结。在我们能对这个世纪的学术文化发展作出合乎实际的、有科学意义的总结之前,对这个世纪以来各个学术流派的资料作一番整理工作应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著辑要丛书》。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我们希望每年能出四集。第一批编选的四集是:《国故新知论》,所编选的是二三十年代学衡派的论著;《知识与文化》,所选的是20年代至40年代在学术界有相当影响的张东荪的论著;《走出东方》,所编选的是陈序经的论著;《时代之波》,所编选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颇为人们注意的战国策派的论著。我们第一批之所以选这四本论集,不仅因为所编选的论著在今日已经十分难找到,而且是因为这四本论集表现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三种不同力量: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当然属于文化上的激进主义派,学衡派的“国故新知论”则无疑属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派;张东荪的“多元文化论”可以说是文化上的自由主义派;战国策派的“权力意志论”,也许我们可以说它是游离于上述三派之间。这几派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都起过不同的作用,是我们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所不能忽视的。
在相当一段时期,一些人往往认为,在文化转型时期只有“激进主义”才对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自由主义”特别是“保守主义”则是阻碍文化向前发展的力量。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至少是值得我们重新讨论的。在文化转型时期,对文化问题总会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激进主义的、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在20世纪这一文化转型时期,对中国文化所形成的不同三派都是面对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世界文化的大动荡这同一问题,而显示出不同的反应和不同的思考层面,正是这三种不同趋向的文化合力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全面地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对激进主义派、自由主义派和保守主义派都应作认真的研究。
《走出东方》除选编了陈序经先生已发表的论著外,还选编了由陈序经先生的公子陈其津先生向我们提供的陈序经先生未发表的著作,在此我们对陈其津先生表示感谢。
本文作于1994年7月29日,原收入汤一介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著辑要丛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