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 翟少华
一、案例背景
学校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联系群众,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在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反对“四风”,促进党员感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成了每一名党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服务的对象往大了说是国家和社会,往小了说是班级,是家长,是一个个鲜活稚嫩的孩子。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学生不仅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认知能力的差异,又有认知方式的差异;既有多种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班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像百花园中一朵与众不同的小花,吸引着我的注意。
二、案例描述
枫,今年十一岁,个子比别的孩子略高,瘦瘦的,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在座位上扭转不停的情况。上课时,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作业完成有困难,还经常招惹别的同学,不是借铅笔就是借尺子。课间,经常会做出一些冒险的行为,有时还具有攻击性。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家长沟通,我知道他患有儿童多动症。对于家庭来说,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已经很不幸了,做为教师如果再放弃对他的正确引导、教育、帮助,那孩子该怎么办呢?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们要利用特殊的教育和评价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吧!
案例一
那天课间,我抱着作业本刚走到教室门口,一个身影迎面向我撞过来,吓得我瞬间闭上眼睛。我被撞了个满怀,作业本洒了一地。我顿时火冒三丈,定睛一看,是他!还没等我开口,他已经在墙角缩成一团,小声说:“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
看着他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一种怜爱之情油然而生,我的火气消了一半。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没关系!孩子,你受伤了吗?你要注意安全呀!这样做多危险!轻声慢步靠右行,可以吗?”他点点头,然后帮我捡起本子,慢步向操场走去。
我放下本子,一直跟着他来到我班上操的地方,看到他一直默默走着,及时追上他,并加以表扬:“这次你做得很好!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照顾了别人的安全。”他开心地笑了。
案例二
最近一段时间,枫的作业总是写得乱七八糟,字迹龙飞凤舞,大的大、小的小,有的还描来描去都是重影。我挑着能看的字批改,头疼不已。我边看边想:重写吧,不成,涂来涂去更难看;抄一遍重做,那么多小字怎么抄?还不越抄越乱!
课间,我把枫叫到身边,指着作业不急不恼地说:“孩子,老师首先表扬你,能够按时把作业写完,而且有些地方还写得不错。你看,老师批阅过的习题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可有一部分老师没有批改,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太乱了。”我笑着点点头,说:“这里有新的本子,能尽量工整地抄写一遍吗?”他看看我的脸色,知道我没有生气,而是在心平气和地与他商量。他没有拒绝,很坦然地接受了。他利用休息时间把作业比较认真地抄写了一遍。我给他批改完,又帮他撕下来,粘在原来写乱的地方。看着我给他盖的小印章,他满意地笑了。
从那以后,他经常在写得不理想的情况下,主动要求重写。看得出,他在很努力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问题。
案例三
我布置了一篇名为《一件令我感动的事》的习作,初阅作业后,我提出了修改建议,让学生进行修改。第二天,枫交上来的习作没有改。我找到他,他说:“老师,我不会写。我觉得没什么事可写。”我听了,有些恼,但没有指责他,而是说:“孩子,社团活动时你留下来,老师和你一起改,行吗?”他点点头。说完,我就去忙了,这件事就被放在了脑后。下午两节课后,我正安排社团活动,他走到我身边说:“老师,咱俩改作文吧!”我恍然大悟,急忙说:“好。”我俩来到休息室,他茫然地看着我,不知如何下笔。我不断启发,终于我们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我启发一句,他与我呼应一句,我肯定一句,他写一句,居然写得很流畅。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写完了起因和经过部分,只差一个结尾了。我问:“可以自己完成吗?”他肯定地说:“没问题!”没一会儿,他就写完了。我对他说:“你看,只要留心观察生活,认真思考,你的习作也可以写得很不错。而且今天这四十分钟,你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一直在专注地做一件事,多棒呀!加油!”看着自己的习作,他欣慰地笑了。
三、案例分析
面对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理解和包容。有时候,有些事情孩子特别想做好,但由于病症,做得不够理想。这时,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尤其在教育与评价方面,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寻求更多的方法。
1.安抚与引导性评价促使其改变
多动症儿童会经常做出冒险性的行为,而且不顾后果。在案例一中,枫冲出教室,其实没有任何原因,只是想跑所以跑了。如果此时我厉声制止,并大声斥责,一定会刺激到他。所以,我仅采取了安抚措施,摸着他的头,先使他平静下来,然后站在他的角度问:“你受伤了吗?”他一下就从受惊中平复下来。接着,我再告诉他这样做很危险,安全最重要,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你要轻声慢步靠右行。”在我的引导性评价下,他慢步走向操场。对于这样的孩子,及时的鼓励、引导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与建议性评价促使其改变
多动症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他们坐不住,容易丢东西,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作业完成度上就不如别的同学。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与正常孩子一样。案例二中,枫的作业完成质量远远不如别的同学,但我仍先进行鼓励性评价,“你能按时完成很棒”“有些地方写得还不错”。要知道,这对于多动症儿童是十分难得的。然后,采用建议性评价,“这里有一本新的,能尽量工整地抄写一遍吗?”在他认真完成后及时评价并加以鼓励,使他品尝到努力后的甘甜。
3.启发与肯定性评价促使其改变
由于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多动症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习作对多数孩子来说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更何况对于他们。案例三中,《一件令我感动的事》确实难倒了枫。他在听到“老师和你一起改,行吗”时,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让我十分欣慰。指导写习作的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他补充润色,我再指出问题,他再成文书写,一边指导一边肯定他说得不错。不得不说,孩子写得真的很流畅。我没想到启发与肯定性评价对他的作用竟然这么大,结尾写得相当不错。
4.“立即反馈”性评价促使其改变
多动症孩子一旦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表现,就应该尽可能迅速地给予表扬和赞许,让他们能立即知道自己做得怎样。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更需要这种“立即反馈”,尤其在准备彻底改变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而进行“塑形”时,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案例一中,我追到操场肯定他的行为,“这次你做得很好!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照顾了别人的安全。”案例二中,“我给他批改完,又帮他撕下来,粘在了原来写乱的地方,我还给他盖了小印章。”案例三中,“你看,只要留心观察生活,认真思考,你的习作也可以写得很不错。而且今天这四十分钟,你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一直在专注地做一件事,多棒呀!加油!”这种“立即反馈”非常明确,而且越迅速效果越好,让多动症儿童对这种“立即反馈”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时,不是他们不想做好,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应站在理解与包容的角度,考虑孩子的真正需要。
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一线的党员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对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尤其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