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不可无岳飞
6550600000019

第19章 泥马渡江:新帝的假面

亡国之君赵佶一辈子生了六十五个儿女,这些儿女除幼年夭折的之外,凡养大成人的,都在1127年靖康之难时被金人掳到北方,作为奴隶,虐待至死。能够侥幸逃到南方的就只有第九个儿子赵构一个人,可这个亡国之君的儿子却偏偏成了卖国之君。卖国之君与亡国之君虽然干的都不是好事,可是从性质上来说,卖国之君比亡国之君还要严重。因为亡国之君在胡作非为的时候,常常自作聪明,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害己害人。卖国之君更要厉害得多,他的卖国,不是临时起意,不是一时糊涂,而是经过一种特殊环境的培养,养成一种牢不可破的奴才意识,此后就会经常从事各种各样的卖国活动。在从事这种卖国活动的时候,他的自我感觉良好,还认为自己在情在理,为国为民。

读者也许会问:“你说的是赵构吗?我们也知道,赵构确实是个民族败类,他与岳飞并无私仇,他杀岳飞,确实是根据金国的指示‘必杀飞,始可和’办事的。但是,他的卖国行为有这么彻底么,有这么全面么?”

我想奉告读者的是:“我说的这个卖国之君确实是赵构,他的卖国行为确实是又彻底,又全面,他从1127年初奉命参与和谈(进行投降活动)以来,全力进行卖国六十年之久,从来没有松懈过。直到临死,他还想压制接班人赵昚,只许卖国,不许救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汉奸卖国贼。我相信你不需要把这本书看完,只需要把这一章看完,就会赞同我对赵构的评价,认为我所言不虚。”

在靖康之难前后这一段历史时期,宋王朝先后出了三个可耻的皇帝:两个亡国之君(赵佶、赵桓)和一个卖国之君(赵构)。但是中国没有亡,中国的民族精神还是长期保存下来了,一直保存到今天。这是为什么?因为在同一个时期,中国又出了三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的人物,他们就是李纲、宗泽、岳飞。这三个人,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历史就会改写,就不是后来这个样子。在这里,我想把这三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扼要地介绍一下,估计这对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真相,会有好处。

李纲(1083-1140)是福建邵武人,31岁中进士,在金兵南下之前,他担任太常寺少卿,是个掌礼乐、祀典的文官,与监察、与国防都没有关系。但是在赵佶掌权、“六贼”横行的时候,他不怕风险,敢于一再上书言事,批评时政,威望很高,全国知名。1126年初金兵南下之时,赵佶想向江南逃跑,李纲逼他禅位给赵桓。因此在赵佶走后,赵桓很依赖李纲,把东京的防务都委托给他。任他为兵部侍郎,亲征行营使。李纲勇担重任,在金兵攻到城下之时,这个从未经历战阵的文官,披甲上城,亲自指挥作战,在全城军民的支持之下,他们连打胜仗,杀敌数千,敌人被迫提出谈和。李纲一面抗击金兵,一面还协助赵桓打击“六贼”,趁赵佶不在京城的时候贬杀“六贼”,为民除害。金兵既退,赵佶回京,大家认为太平无事了,赵佶与“六贼”余党大肆活动,攻击李纲,赵桓思想也不稳定,听了许多谗言之后,竟于当年八月把李纲贬到南方。但是当年冬天,金兵二次南下,赵桓慌了手脚,再以快马催促李纲进京,可惜为时已晚,李纲还未赶到,京城已破。赵桓一生都在痛悔,如果自己一直支持李纲坚守京城,怎么会有靖康之祸!

现在要提到下一位老英雄宗泽(1059—1128),他是浙江义乌人,也是进士出身,过去当过多任地方官,很有政声,原已退休在家。金兵南下之前,他应宋廷之召,来赴国难,为国出力。他原先的打算,是自己年近七十,年老体衰,已不适于领军作战,只是希望做一次外交官,去和金国谈判。这时金人骄横不可一世,要去据理力争,有理有节,能谈出一个大致过得去的结果,颇不容易,但他保证一定不辱使命,必要的时候宁肯血洒金廷,也要为国争光,既不让祖国吃亏,也不让祖国丢脸。宋廷不少官员都觉得这次谈判非常不易,赞赏这位白发老英雄愿意舍命前往的精神,支持他去。赵桓也有支持他去的想法。但是想来想去,不免还有两点顾虑:

一.宗泽忠勇奋发,绝对不辱使命,这是不成问题的。赵桓最担心的是他性格刚强,在金人面前不会服输,最后把谈和的事谈崩了,失掉了一次谈和的机会。

二.宗泽究竟老了,让这样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奔走于冰天雪地之间,究竟不合情理。还是让他做做别的工作,也还是能给国家出一份力。

在君臣坦诚地商量之后,宗泽为了消除赵桓的顾虑,愿意放弃这个谈和的任务,但是要求到最前线去担任一个地方官,他首先提出的目的地就是河北磁州。这里是在东京到燕京的交通线上,是最剽悍的金将斡离不屡次发动进攻的方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老英雄有舍身报国的决心,赵桓不便阻挡,只好答应。因为赵桓这一次拍板,就引出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赵构。赵构是由宋廷派到金国去当谈和的使者,如果不是在路过磁州时被宗泽硬挡了下来,他自己是不敢推辞使命的。他如果去了金国,也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因为金国会扣留他,他就会死在金国。宗泽为了阻挡赵构不去金国,很费了一些手脚。他甚至发动军民公开拦阻,并且打死了那个极力催促赵构上路的副使王云。

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泽绝对是赵构的救命恩人。另外还有一个人物是岳飞。如果宗泽不到磁州任职,不参加赵构在相州所组织的河北兵马大元师府的班子,他就无缘认识岳飞,岳飞也就当不了他的接班人,不能如此迅速地建功立业。到了1128年夏,岳飞已被宗泽留在身边(东京留守府的指挥部)工作多时,深知赵构如何有意逼死宗泽、自毁长城的内幕。宗泽被逼得走投无路疽发于背猛呼三声渡河死不瞑目的时候,岳飞和许多青年将领哭倒在宗泽的床前,东京百万军民哀声动地。宗泽逝世之时,岳飞的实足年龄不过25岁。这时距离他第一次从军(1122年)不过六年,经过张所、宗泽两人的培养,经过多年战争的锻炼,经过自己刻苦的学习,岳飞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青年农民了。他已经相当成熟。他知道恩师一去,国家局势立刻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腐败君臣,那些卖国败类,任何时候都会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至于人数不多的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当然更应该互相支持互相援引。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李纲、宗泽、岳飞这三个人互相支持互相援引的大致经过。

1126年初,金兵第一次南下,李纲以一介书生,振臂一呼,领导东京全城军民勇敢击退了金兵的猖狂进攻,顿时全国知名。金兵退后,他被投降派的小人排挤,贬到南方。次年五月赵构自立于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为了借李纲的威名打自己的招牌,立刻任李纲为首任宰相。李纲一到任,立即推荐宗泽为东京留守,负责防守黄河。经过靖康之祸已经荒废了的黄河防线在宗泽认真整顿之后,立即成为祖国北方的另一条万里长城,固若金汤。1128年初金将粘罕、斡离不、兀术各部曾经多次来攻,这条新长城文风不动。

李纲更派张所、王彦深入河北、河东组织敌后民兵,再由宗泽以东京留守(皇帝的代表)的名义亲自深入各地山寨进行招抚。一时,两河数十万忠义民兵都在脸上身上刺了“赤心报国,誓灭金贼”八个字,前来受抚。有些队伍已经接受改编,住进了东京城内。白发老将宗留守宗爷爷的威名远震,黄河两岸愿意接受他指挥的忠义民兵人数超过百万。过去在童贯指挥之下,东京八十万禁军全都是些“假兵”,可以随时一哄而散,跑得不见一个人影。这时宗爷爷大旗一竖,立刻招来百万雄兵。由此可见,宋王朝并不是没有兵,也不是不能打,只是缺少好的领导者,过去带兵的都是些混账王八蛋,谁肯为你效命。

你以为赵构真能任用像李纲这样的抗战派的人士吗?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是赵构了。他用李纲为相,不过是利用他的名声,起个广告作用而已。李纲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撤职了。这个宰相,连头带尾只当了七十五天。好在他心中有数,早有准备,一旦上任,立刻用人。他虽然被撤了,被他任用的人都已经走上岗位,而且起了作用。宗泽已经守住了黄河防线,也招抚了百万民兵。这些民兵坚持了十多年,在1140年岳飞大举北伐的时候,他们纷纷响应,起了很大的作用。李纲撤职后又被贬到南方,赵构从此死死盯住了他,绝对不再重用。他看到国事日非,自己有力无处使,终于在1140年57时抑郁而终。他留下的一首《吟月》诗,最能反映出自己的胸襟,让人长期怀念:

节义重泰山,

富贵鸿毛轻。

我心与明月,

照见万古情。

李纲、宗泽、岳飞他们想要为国为民做一点好事,在腐败君臣、汉奸走狗卖国贼的明枪暗箭围攻之下,互相扶持着艰难地一步一步走过来,实在大不容易。

李纲只当了两个半月象征性的宰相,总算给宗泽、张所、王彦的登上历史舞台搭了个台阶。如果没有宗泽出现,就写不出南宋的历史。宗泽当了一年的东京留守,费尽了心力,策划北伐。北伐虽未成功,究竟培养了岳飞这样一位将才,为岳飞在1140年大举北伐取得击破金兵主力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这次胜利,让那些汉奸卖国贼的阴谋得逞,中国早就亡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已中断。

我说赵构是个卖国之君,也就是说他是个汉奸。中国老百姓最崇敬祖先,从来敬天法祖,因为汉奸是出卖祖宗的人,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人人鄙视汉奸,痛恨汉奸。一个人肯当汉奸,常常是经过特殊环境的折磨,产生了一种世事无常人生若梦的想法,从而只求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对于道德、情理一切在所不顾。赵构的汉奸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他的汉奸理论又是如何建立的?值得略加探讨。据《宋史·高宗纪》记载:他出生于1107年,生于东京的大内。“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少年时,似乎文武都有一些才能。1126年初,金兵第一次围困东京,李纲发动军民坚守,一再把敌人击退。但当金将粘罕派使者到宋廷来邀亲王宰相去军中谈和时,赵桓不敢拒绝。当时赵佶诸子中只有康王赵构与肃王赵枢年长,赵桓就指派赵构和宰相张邦昌前往。张邦昌害怕此去凶多吉少,吓得涕泗交流。赵构这时还能镇静地说:“国家有急,死亦何避!”他小小年纪,当时能说出这种话来,大家还觉得颇不容易,但是在以后的大半年中,他和金人打交道,一再遇到惊心动魄旦夕祸福的事,这就难免让他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从而逐渐改变了自己从小养成的人生信念。这几件事包括:

一.姚平仲夜袭金营失败,金人怒责他们这两个人质,有对他们立斩以徇的可能,经过多次磋商才放过了他们。

二.金帅斡离不认为他是庶出,不适宜做人质,一时心血来潮,要叫宋廷用肃王赵枢来换他,让他拣回一条命,因为赵枢入金以后,不久就死在金国。

三.这一次由王云陪同出使金国,如果不是由宗泽硬挡下来,他自己想不去是不行的,到金国必定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