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虽然有德有才,振作有为,但是他后继无人,却令人无限惋惜。
赵构虽然是南宋的开国之君,但是这种“开国”也开得十分窝囊,他的继位既缺少合法性,为人又十分奸诈,是个伪君子,一生好话说尽,坏事做绝。他后来绝了后,被当时的老百姓说是报应。但他抱养的儿子赵昚却振作有为,有志中兴,老百姓都很高兴,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想不到后来又出了问题。赵昚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的三个都早夭,只有第三个儿子赵惇长大成人,后来继承帝位,后世称为光宗。赵惇43岁才登帝位,在继位之前,是一个正常人,不料继位之后一年多就患上了精神病,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成为一个疯皇帝,不得不在48岁时退位,在位的时间不过五年多。
这个疯子究竟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得病,现在已经说不清楚。赵氏皇族先天患有精神病的人不少,例如太祖的长子德昭,太宗的长子元佐,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也有可能是后天得病。赵昚精明能干,又从小胸怀大志,想要恢复中原,洗雪靖康之耻,精神压力太大,自己要求极严,每天宵旰为劳,成为一个工作狂。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儿子赵惇的精神压力也不小,在东宫当太子也不好当,谨小慎微一当几十年,胡须都花白了,究竟能不能继承帝位还不可知。这样憋出精神病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赵惇的妻子李后,出身将门,从小骄纵惯了,常常横蛮无比,做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赵惇继位后,她独霸后宫,不许别人争宠。有一次,赵惇洗手时看到端水盆的宫女双手白嫩,十分欣赏。李氏看在眼里,非常气愤,过了几天,就叫人送了一个食品盒给赵惇。赵惇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那个端水盆的宫女的一双手。赵惇大吃一惊,深受刺激,从此精神恍惚,神志不清。
赵惇发病以后,李后只想把他控制在自己手里,不想让他和父母接近,就极力挑拨赵惇和父母的关系,造成他们之间不相往来,让赵惇的不孝之名,传得朝野上下无人不知。赵昚只有这个儿子,又因为儿媳不孝,造成儿子病情加重,家庭之中纠纷不断,不得安宁。赵惇之后,宋廷又常出现幼君,一代不如一代。宋室的中兴大业,也就永远成为泡影。
在靖康之难中,徽、钦被金兵所掳北去,赵构得到宗泽等人的拥护,在南京(今商丘)自立为帝。其时,曾经信誓旦旦,昭告全国军民,说自己今后一定要抗金复国,中兴宋室。
宋室中兴了没有?没有。
到了1138年底,赵构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屈膝称臣。宋室非但没有中兴,而且亡国了,成了金国的藩属。
虽然在帝制时代,历代史书都要为做皇帝的留点面子,谴责之言,不能直说,总要说得婉转一点,但也不能过于颠倒黑白。我们不妨看一看成书于元代的《宋史·高宗本纪》最后的“赞”语(评论)是怎么说的:
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乎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亡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宋史》对赵构一生所作评论的这一段话,不能不认真解释一下:
当赵构初立(自立)为帝的时候,召集四方勤王兵马,内以李纲为相,外任宗泽防守黄河,对于国家大事,好像很有一番作为的样子。
后来就一味南逃,逃到穷乡僻壤,又遭到苗、刘之乱,马马虎虎建立一个小朝廷,确实困难到了极点。
对于治理国家,赵构一开头就受到佞臣汪伯彦、黄潜善的蛊惑,最后又长期受到奸臣秦桧的挟制,所以一直做不出什么好事来。
在这些奸佞的影响之下,赵构的所作所为都不免是:
恬——满不在乎,恬不知耻。
堕——堕落。
猥——卑鄙、下流。
懦——软弱、无能。
坐失事机——做不出什么好事来。
对赵鼎、张浚这样比较正直的文臣都容不得,而要加以排斥。
对岳飞这样的大忠臣、大功臣的北伐大业竟然加以破坏,使之功败垂成,并且在他立了大功以后对他加以谋害。
一时的有志之士,都不免对赵构这些行为扼腕(叹息)切齿(痛恨)。
赵构的偷安、忍耻、匿怨、忘亲,最后都不免给自己带来后世的谴责、责备,真是可悲!
《宋史》成书于元代,作者对于前代帝王的短处虽然可以直言,尽情揭露,但他们究竟是帝制时代的文人,忌讳甚多,对于赵构能够作出这样痛快的评语,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对于这个一无是处的赵构,要说他是“中兴”之主,只能说是笑话。要说赵昚是中兴之主,也还算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