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6994700000050

第50章 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2)

第8章 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2)

④密度调查方法。成蚊:采用人工小时法,即用电动吸蚊器于设定的调查点内,人工捕捉15分钟,捕获的成蚊只数乘以4,即为人工小时密度指数。捕蚊应于上午10时前完成。也可采用诱蚊灯法(光诱法),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第2天,将集蚊盒取出,鉴定计数。成蝇:采用笼诱法。以高40cm,底圆直径25cm,锥形高35cm,顶口直径2cm的蝇笼,于设定的调查点内,白天放置6小时,捕获的蝇数即为蝇密度指数。诱饵应采用腐鱼。蟑螂:采用粘捕法,每一调查点布统一规格的粘捕盒3~5只,每盒用2g甜鲜面包为诱饵,每15m2布盒1只,置于蟑螂活动场所,晚放晨收。连放2天,捕获只数即为该点的密度指数。捕获的蟑螂进行分类鉴定,并作记录。鼠:采用夹夜法,在调查的全过程中,统一使用中型铁制鼠夹,诱饵用油条、油炸花生米(在缺水环境可用苹果块),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同一房间不能连续布夹。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在一个消长周期内,选定的诱饵不能更改。

2.病媒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1)测试的方法:成蚊用滤药膜法,幼蚊用浸液法,成蝇用点滴法,蟑螂用药物接触法。

(2)测试昆虫的采集和原理:测试的昆虫应从不同地区的外环境中采集。成蝇:以家蝇为测试蝇种,捕获后经实验室培育1~2代,体重应达每克50只方可用于测试。库蚊:以库蚊为测试蚊种,收集野外的库蚊卵块,实验室培养出第1~2代的幼虫和成虫(羽化后不超过5天)为测试对象。蟑螂:用玻璃瓶捕获的蟑螂(选用德国小蠊较好),经实验室培育第1~2代作为测试对象。

3.技术指导 根据监测情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建议或指导相关部门进行除害工作。

第二节 疫源地消毒

一、疫源地消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基本理论

加强疫源地消毒管理,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疫源地消毒的病种和时限按《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凡甲、乙类传染病或有要求的丙类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确定疫源地消毒的对象和范围,选择适合的器材、药物,及时、彻底地消除疫源地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媒生物,清洁被污染的环境,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疫源地消毒包括疫点消毒和疫区消毒。疫点消毒一般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微生物携带者以及(或)同一门户出入的邻居或生活上密切注意有关的人员和家庭等,主要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疫区消毒的范围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和地理、交通等特点划定,一般由一个或数个行政单元(如区、街道、居委会、村、乡等)。疫区消毒包括环境消毒、食品消毒、饮水消毒、污水消毒以及人员的消毒隔离等。

(二)基本知识

1.定义

(1)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2)疫点消毒:指对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病原微生物携带者地点的消毒处理。

(3)疫区消毒:指对连接成片的多个疫源地范围内的消毒处理。

(4)随时消毒: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5)终末消毒:则是指在传染源离开疫源地(住院隔离、转院或死亡)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

疫源地消毒常用煮沸消毒法、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4.1的方法进行。

3.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算和消毒剂的应用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4.2、4.3的相关要求进行测算和应用。

4.各种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4.8的相关要求进行。下面介绍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2种方法。

(1)终末消毒: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疫源地终末消毒的对象和范围,选择消毒器材、药物剂型、浓度和施药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时注意保护食品、电器设备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疫源地,要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的陪护(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人员)消毒员处理。

(2)随时消毒:在病家教会病家配制消毒液的方法、使用浓度、消毒对象、消毒方法、作用时间、注意事项等,由病人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单位派人进行。在医院中,随时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消毒人员应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三)基本技能

1.污染场所和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时间。

2.病家终末消毒

消杀人员对病家及周围情况进行了实地察看,并与病家进行沟通,在取得病人家属同意后,开始消毒前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并做好记录,先开始配备消毒液(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醇等)。其中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室内空气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消毒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顺序是戴帽子、穿防护服、戴口罩、戴防护眼镜、套上鞋套、戴手套,开始实施消毒。先用含氯消毒剂喷洒门前地面及门把手后,进入病家,先关闭门窗,消毒时遵循由外向内,由污染轻的向污染重的,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消毒的原则。第一步:由外向内喷洒地面,喷洒地面时,从左向右进行喷洒;地面结束后喷墙面,喷洒墙面,由上往下,由左至右,墙面消毒至天花板。

第二步:对家具表面(包括冰箱)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反复擦抹3次,擦抹时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地进行;擦完家具后再喷一次地面,顺序是从内向外进行喷洒,结束时,把喷头向空中喷一遍,边喷边退出;喷洒要求喷药至所喷面全部润湿,点与点之间没有明显空白,墙面药液不往下滴,严格按配药量进行消毒,确保药物均匀喷至所需消毒面,并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第三步:墙面地面消毒后,最后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记录消毒完毕时间。

再次使用消毒剂喷洒病家门口,所有消毒用具消毒处理后拿至缓冲区,脱防护用具,顺序是先用肥皂洗手,摘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解防护服,摘手套,里面朝外,放入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后洗手,脱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污衣袋中,再次洗手,脱帽子,里面朝外,放入塑料袋或污衣袋中,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最后脱下鞋套,将鞋套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洗手消毒(75%乙醇,六步洗手法)。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械,作好消毒记录。消毒工作要进行过程评价,包括是否及时对所有必须消毒的物体按规定的方法采取了有效的消毒措施。实验条件允许时,可以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当消毒前、后消毒对象自然菌的杀灭率≥90%时可以认为消毒合格。

3.医院终末消毒

(1)医护人员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具体包括:正确穿戴防护服、防护镜、手套、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胶鞋等防护用品。

(2)病人转院或出院后,对其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具体包括:

①病房地面、墙壁等表面:地面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湿式拖扫。墙面喷洒消毒,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也可喷洒,喷药量为200~300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②病人使用的纺织品如衣物、床上用品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5分钟,或采取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或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2小时。

③病房内物品、家具: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硬质物体表面也可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④病房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1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5%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也可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⑤病人在检查时停留过的如医院的走廊、椅子、检查室、X光室、检验室等场所:地面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湿式拖扫,病人接触过的门把手、病历夹等物体表面用0.1%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

(3)诊疗器械的消毒处理:重复使用的器械,在使用后立即用含有效氯2 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然后进行灭菌处理,体温计使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血压计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做好医院污水、医疗垃圾的处理:处理污水时要适当增加药物投放,使总余氯量≥6.5mg/L;使用后的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及其他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并尽快消毒处理,可燃垃圾尽量焚烧,或者喷洒有效氯10000mg/L消毒液作用60分钟。

(5)做好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的处理:稀薄者,每1 000ml可加漂白粉50克,搅匀放置2小时。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克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1份粪便加20%漂白粉乳剂2份,混匀后,作用2小时。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小时。

(6)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1 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7)消毒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消毒记录,必要时开展消毒过程效果评价。

二、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

(一)基本理论

在疫区,饮用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疫水如没有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极易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在疫区,应加强对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消毒,确保供水安全,同时亦应重视对分散式用水的管理与消毒。饮用水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一般情况下,灾区饮用水消毒大都采用煮沸消毒。集中式给水和野外机动条件下的供水大多采用化学消毒法。

(二)基本知识

1.地下水源(井水)的消毒

井水的消毒方法有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持续加漂白粉法。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井台一般高出地面0.3~0.5米,以防污水溅入,保证取水安全、方便。一定要设井盖,防止污染。水井周围30米,的范围内不得有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

2.河、湖、塘水的处理

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清除取水点周围100米内各种污染源,禁止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并防止牲畜进入。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取水点上游100米以外的地区,应限制污染物的排放。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3.集中式给水的自来水厂的氯化消毒方法

(1)普通氯化消毒法:是指在滤后水或地面水中一次加氯进行消毒的方法叫普通氯化消毒法。此法加氯低,所需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水的浊度低,有机污染轻,且基本无酚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