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实力甘出雍凉
魏文帝薨,年少的世子曹叡继位。说曹叡“年少”,或许不是很准确,曹叡公元206年出生,226年继位,继位时已经二十岁了,虽然比他父亲曹丕继位时年轻了不少,但和很多年幼时就继位的皇帝比起来,已经不小了。
曹叡是曹丕的长子,曹操的长孙,因而,曹操格外疼爱他。曹操为了培养他,动了不少脑筋,每每有谋士聚集商议国事或战事时,他都会把曹叡叫过来,让他在旁边观摩,力图给曹叡营造一个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成长环境。曹叡从小就被熏陶,所以,他长大后具有了相当优秀的才能。另外,由于曹叡自小就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他较少说话,很少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正因为如此,他很难让人琢磨,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
曹叡虽然贵为曹丕的长子、曹操的长孙,但他获得世子之位也并非一帆风顺,原因在于他的生母甄姬。曹叡一度被曹丕怀疑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他并不怎么受曹丕的待见。曹叡的母亲死后,曹丕便将他托付给郭女王抚养。郭女王正是那个因争风吃醋而害死甄姬的人。曹叡是仇人的儿子,显然,郭女王不怎么给他好脸色看。但是,年幼的曹叡却非常有心计,他安安分分地待在郭女王的手下,并没有因为郭女王害死自己的母亲而怀恨在心。相反,他每天按时给郭女王请安,对她毕恭毕敬。加之郭女王膝下并没有孩子,所以,时间久了,曹叡渐渐地得到了郭女王的喜爱。母子其乐融融,这令曹丕非常欣慰。而真正让曹丕下定决心将皇位传给曹叡的,是曹叡在一次出游时的表现。
一次,他们外出打猎。曹丕一箭射中母鹿,并非常兴奋地大喊道:“快射小鹿!”没想到一旁的曹叡竟丢弃弓箭,暗自神伤,小鹿便趁机逃跑了。曹丕见状非常奇怪,问道:“为什么不出箭?”曹叡回答道:“父王已杀其母,儿臣不忍复杀其子。”说完,潸然泪下。这一句话令曹丕感慨良多,他想到了被自己赐死的甄姬。从此以后,他便对曹叡格外疼爱。聪明的曹叡凭借自己的隐忍和智慧获得了曹丕的信任和爱怜,最终成功地继承了皇位。
从总体的历史评价来看,曹叡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用人方面,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才华,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多数史学家的认可。刚刚上任,颇有政治手腕的曹叡便给身边的臣子们加以封赏,以聚人心。其中,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当然,这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考验会在三个月后到来。
五月,曹丕去世。八月,孙权便得到了消息。他稍作准备后,便派大军围困江夏。孙权的如意算盘是,趁曹丕刚逝,新帝曹叡立足未稳之机发兵,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急急忙忙出兵的孙权显然低估了曹叡的能力。水军围困江夏之后,东吴军竟然放弃了自己最为擅长的水战,弃水上岸,攻击江夏城。
当前方守将文聘的紧急文书传到洛阳的时候,曹叡明白了,他将要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大臣们炸开了锅。司马懿偷偷看了一眼龙椅上的曹叡,却见曹叡气定神闲,好像这件事根本就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见皇上如此果敢坚定,司马懿悬着的心也松了一半。就在大臣们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曹叡作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不出兵。江夏乃南防重镇,一旦丢失,非同小可。目瞪口呆的大臣们实在不知道曹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见众人不解,曹叡略带口吃地解释道:“东吴擅长的只是水战,他们的陆军和我魏军难以抗衡。如今,他弃己之长,攻我之长,且面对的是我江夏坚固的城防,岂有不败之理?”
一直默不做声的司马懿听了曹叡的一番解释后,不禁为之称道。看来,这个从小就在军帐谋士堆中“学习”的小皇帝果然一上任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这对江山社稷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对司马懿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送走了生性多疑的曹操和有戒备之心的曹丕之后,他又将如何面对聪明的曹叡。
不出兵并不意味着不行动,曹叡派出了治书侍御史荀禹,令其前往边境劳军。荀禹到达前线后,发动周边县里的兵勇千人,爬到山上,举起火把,以作疑兵。东吴军久攻不下,又见山上来了援军,便无奈地撤退了。
然而,无功而返的孙权并没有就此罢休。八月,已经称帝的孙权御驾亲征,率大军进攻江夏。另外,他命左将军诸葛瑾兵分两路,直取襄阳。负责左路的司马懿直接面对吴主孙权,沉着指挥,步步为营。最终,他击退了诸葛瑾率领的吴军,并斩杀了吴国大将张霸。受此鼓舞,另一路的曹休军也越战越勇,一举击退了孙权。
战局尘埃落定,司马懿和曹休凯旋归来。为表欣慰,少主曹叡亲自来到洛阳门外迎接。这个城门便是先前崩塌的洛阳南门。一年前,曹丕带领毫无斗志的众将士回都,年久失修的南门崩塌;一年之后,南门焕然一新,迎接胜利归来的魏国将士。
曹叡大大赞赏了取得大捷的两位忠臣,并加以封赏,封曹休为大司马,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至此,司马懿成了官位仅次于陈群的第二臣。对此,有两位托孤重臣很不服气,他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休和地位低于司马懿的曹真。在他们看来,大魏的天下是曹家打下来的,朝中要职应当均由曹家人担任才行。司马懿一个异姓人,凭什么掺和曹家的事呢?曹休觉得,虽然司马懿的官职比他低,但是,司马懿的能力比他强,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站在自己旁边,自己这个大司马的位置坐得还真有点发烫。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栽了,司马懿岂不是捡了一个大便宜,轻松地取而代之?曹真就更不服气了,他不仅战功显赫,而且还是曹操的族子,却被一个异姓人骑在头上,心里真不是滋味。末了,两人一合计,便决定利用新主来打压一下司马懿。
曹叡刚登基不久,政治经验还不是非常充足。虽说他饱读古书,对治国、用兵以及用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还是缺乏经验。再者,因为年纪尚轻,所以,曹叡并没有像他父亲和他爷爷那样,与司马懿有着很深的感情。对于他而言,司马懿不过是四位托孤大臣中的一位,和其余三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只要一有机会,曹休和曹真便在曹叡面前大谈司马懿如何如何居功自傲,不把曹家人放在眼里。他们甚至把司马懿“鹰视狼顾”的陈年旧事也一并翻了出来,说司马懿有帝王之相,日后必对曹魏江山构成威胁。一天两天还好,日子久了,曹叡便相信了曹休和曹真的话。而且,曹叡还联想到父亲临终时,曾嘱咐自己“既要用之,亦不可不防”。更何况他和司马懿的感情本就不深,所以,他便渐渐疏远了司马懿。商议国事的时候,他只叫上曹休、曹真和陈群,故意漏掉司马懿。
司马懿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就像别人给他取的外号“冢虎”一样,深深地蜇伏着,同时,保持着对外界敏锐的观察,一旦抓住时机,就会飞扑而出,给予致命一击。几次被疏远和冷落后,司马懿渐渐察觉出了其中的问题。同为托孤大臣,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漏掉他一个人?这不是偶然,一定是有人对皇上说了什么,并且,皇上也相信了他的话。
见身为托孤重臣且刚刚建立新功的父亲无缘无故地被疏远,司马师非常生气,他气呼呼地说道:“父亲,您一生为魏国效力,鞠躬尽瘁。朝中那帮奸人终日不思如何退敌,却总是和您过不去。依我看,这样下去,我们迟早会被孤立,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鲁莽!”司马懿对儿子的话很不满意,说:“如果朝中盛行拉帮结派,那这就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身为臣子,你我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思考别的事情。况且,如今,天子姓曹,大司马姓曹,天下是曹家的,你我哪有资本去斗?”
“那干脆就隐退回家,省得看着来气。他们终日聚为一伙,将您晾在一旁,哪有这样的道理?”司马师还是气不过,愤愤地说道。
“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像你这样遇到一点小问题就要隐退,日后还怎么成大事?如今,天下未定,我们和蜀、吴的边界险境丛生。况且,朝中跟随先王的那批文武能臣都已老死,留下的又多是草包,青黄不接。将来,如若敌军来犯,我们出山是迟早的事。还有,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选择隐退,那皇上就会相信那些人的话,更加怀疑我们了。”
司马懿这么一说,司马师犯难了,他道:“父亲,依您说,我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司马懿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略作沉思道:“在我看来,西蜀的诸葛亮仍有继承刘备复辟汉室的野心,且川中为富饶之地,定会对我魏国构成巨大的威胁。反倒是东吴,凭长江天险偏安一隅,且碍于骑兵和步兵的劣势,对我魏国并无多少威胁。至于那些诋毁我们的人,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而且,我们就去最不安定的西部边境躲起来。儿子,你要记住,暂时的忍让不是懦弱,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司马师望着头发花白的父亲,赞同之余,更加佩服。
第二天上朝时,司马懿一反默不做声的常态,主动向曹叡进言,他说道:“陛下,臣以为刘备称帝后,迟早会进取我中原地区。刘备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便是雍凉地区,此地向来农业基础薄弱,治安不好。臣蒙受皇恩,不知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今天特向陛下提出携犬子一并驻守雍凉地区,万望陛下恩准。”
曹叡听完司马懿的话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司马懿是三朝老臣,身份、地位自不必说。如今,他竟然主动申请驻守荒凉的西部边境,而且还带着自己的儿子,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既然司马懿自己请旨镇守雍凉,曹叡正好也可以借此机会把这个“心头的疙瘩”扔到西部边疆去,于是,他下令司马懿驻军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司马懿这一不寻常的举动,令一直以来对他耿耿于怀的曹休和曹真非常费解,他们实在猜不透司马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管怎么说,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被抛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了,这对他们而言,总归是一件好事。
司马懿到达宛城后,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军队校场破败不堪,训练设施十分陈旧,军营里面的伙食和住宿条件也很不理想。更要命的是,原先曹叡说宛城里面有十万军队,可是,等他亲自清点后,才发现不过万余人,且多为老弱病残之人,实在难堪大任。宛城是抵御西蜀的前线,倘若蜀军来犯,何以抵挡?于是,司马懿立即下令修缮军营设施,改善伙食。可是,军队数量有限这一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这时,司马懿想到了一个办法:自己招。在古代,私募军队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因为这是对中央政权的一种军事威胁。一经发现,招募者很有可能会以反叛罪被满门抄斩。司马懿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于是,便令比自己更加低调和沉稳的小儿子司马昭私下里秘密训练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这天,司马懿正在宛城军营中查阅文件,熟悉雍凉及川蜀地形,忽然,门外侍卫来报,说当地典农功曹求见。典农功曹是一个农业官,负责一个地区的屯田事宜。因为初来乍到,司马懿对这里的一切还不太熟悉,所以,他便召见当地的农业官,以听取其对与农业有关的事务的意见。
得到司马懿的允许后,一位中年人走了进来,他便是这里的典农功曹。向司马懿汇报完工作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微微抬起头,对司马懿说:“先……先生,在下久仰先生的……的大名,今天得……得以一见,三生有……有幸。在下还……还有一些对屯田的看……看法,希望在这里讲……讲一讲。”
原来是个结巴,司马懿也没有抬头,继续低着头阅读军文,随口说:“你讲吧。”
中年男人非常高兴,便讲道:“宛城人……人口不多,所以,大人向小人提出的粮食要求,恐怕难……难以满足。在下提议,可实行军……军屯制,军人战时打仗,闲……闲时耕种,可解粮食不足之难……难题。”
司马懿抬起了头,说道:“很好,我立即上报朝廷。这事就由你全权负责,不得有误。”
中年男人见得到了司马懿的肯定,愈加高兴了。谢过司马懿后,他准备转身离开。
“慢,”司马懿叫住了他,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邓艾。”
司马懿点了点头,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泛起一丝笑容,心想,“看来,我司马懿又得了一位有力的助手啊。”
曹操在位时,司马懿就已经向他提出过关于屯田的一系列建议,虽然屯田制得到了曹操的大力支持,但此项命令颁布不长时间曹操便去世了。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向他提出继续先前的屯田措施,出于对司马懿的信任,曹丕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因此,在曹丕称帝的这段时间里,屯田令在魏国上下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