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时,□□的命令中就有“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拟令该校院逐渐向西北陕甘一代移布”的内容,因此,1940年西北师范学院奉命迁往兰州。由于兰州干旱少雨,地瘠民贫,冬季寒冷,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自然条件远不如城固,因而阻力很大,师生均不同意迁移。当时的□□长陈立夫对李蒸说:“要借助你们北平师大的力量发展西北教育事业。”李蒸从大局出发,从发展大西北教育着眼,向教职工进行耐心的说服动员,并决定从1941年起,新生在兰州入学,二三四年级学生逐年在城固毕业,分批迁移,这样既节省财力,又使在校生免受搬迁之苦,得到师生的拥护,顺利完成了迁校任务。
1940年和1941年,李蒸两次乘卡车从城固前往兰州勘察校址。当时的川陕公路,需要翻越秦岭,平均每十辆卡车中就有一辆翻到山沟里,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1942年秋天,李蒸全家和学校教职员一同乘坐敞篷大卡车从城固至兰州,途中发生了一段惊险的意外。卡车驶过天水后不久,在一段较为平坦的山坡拐弯处,大卡车突然侧翻,全车人都被甩了出去,万幸的是旁边不是山谷。车上人都受了轻重不等的伤,李蒸的额头碰伤,从地上爬起来后,他顾不得抹去额头上的血迹,先一一查看了众人的伤势并镇定地安慰大家,使大家的情绪逐渐稳定,安心地等待救援。在兰州选择校址时,李蒸有两条规定:一条是不占用农民的水田,一条是照政府规定的地价购买,不让农民受一点损失。在选定校址后,李蒸向全校师生报告新校址的情况:“校址背山面水,既离开闹市,又距城不远,环境幽静,交通比较便利,菜蔬比较丰富,取水及购置生活用品比较便利,不仅枣树繁多,附近还有桃林的风景,是读书的好地方,是兴建师范学院的好场地。职工宿舍在十里店街上,教学区另在不远的空地上建造,二者分开,有利于办学。”
5
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开始搬迁,兰州分院成立。1942年,西北师院本院由城固迁到兰州,城固本院则改称分院,1944年,城固分院宣布撤销。抗战前,北师大就是以穷著称的,当时有句顺口溜叫做:“北大老,师大穷,唯有清华燕京可通融”。抗战时期经费更加不足,为了节约经费,教室、宿舍等是由校内人员设计并负责施工,礼堂的设计和施工,由劳作科教师赵擎寰负责,宿舍区的厕所,是在国外学习公共卫生的体育系教授兼主任袁敦礼设计的。教职员住在旧驻军供疏散用的土平房里。在建校中常利用课余时间,动员全院师生参加建校劳动,例如组织同学参加平整校园和修筑道路。刚开始由于设备不齐,连饭桌板凳都没有,不少同学在露天用餐。冬天馒头冻成冰疙瘩,咬也咬不动。师生们戏称他们戴的是“怒发冲冠”的帽子,穿的是“脚踏实地”的鞋子和“空前绝后”的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