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的生活也很清苦,教育系名教授胡国钰先生曾说:“我一年到头就这一身衣服,冬天是棉袍棉裤,春天去掉棉絮成夹袍夹裤,夏天去掉里子成长衫单裤,秋天再加上里子,冬天再絮上棉絮。”当时师生们喝的是“从天而来”的黄河水,用人力车马从黄河运到学校,再分送到伙食团和老师们的家里。学生们洗脸洗衣服,需要排队接来浑浊的泥水,自然沉淀之后才能使用,为了防止自己的水被盗用,即便是星期天早上,也没有人敢睡懒觉。当时还流行“预订剩水”,就是晚起的同学叮嘱早起的同学不要倒掉剩水,留给自己洗脸。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互相理发,自己拆洗缝做被褥,自己装订笔记本,自买颜料冲制墨水。每逢周末,则争先恐后的到茶炉和灶房取草木灰,用开水冲后,澄清洗衣。真正做到了“以精神的力量,补充物质的不足”。因此学校秩序良好,教师认真授业,学生勤奋学习,人人精神饱满。
国难当头的艰苦环境,使得师生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独立富强的渴望空前高涨。西北师范在德育方面的中心要求一是爱国,二是爱教育事业。1944年,国民政府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青年学生从军运动,李蒸亲自主持青年参军大会,邀请第八战区司令官给学生们做抗战形势报告,西北师大有134人报名,比例在各高校中居首位。1945年日本投降后,西北师院国文系教授黎锦熙便派国语专修科四位同学赴台湾推行国语。临行前,李蒸叮嘱他们:“同学赴台任务,不只推行国语,更重要的是,要向台湾青少年讲明台湾的历史,恢复他们的中华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
6
抗战前,□□长朱家骅曾对李蒸说:“师大在北平不适宜,应当搬开,地点在西安、洛阳或石家庄可以选择。”李蒸表示不能接受,后来由于朱家骅调离□□,此事被搁置。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三校搬迁到西安后,□□想利用搬迁的机会,对三校进行改组,派童冠贤为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后又任其为“主任委员”,李蒸与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北洋工学院校长李书田察觉到事情有异,联名向□□提出辞职,常委陈剑翛也提出了辞职,迫于压力,童冠贤辞职他去。正因为北师大一直面临着生存压力,考虑到战后北平师范大学复校问题上必然会困难重重,抱着为复校而斗争的决心,1945年李蒸接受张治中的邀请,出任三□□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副书记长,离开了西北师院,离开了十里店。早在1939年,李蒸就对学生们说过,我们盼望抗战早日结束,争取把学校迁回北平。1947年,西北师院的学生掀起了“复大运动”,当时李蒸恰好在北平,代表团前往南京请愿前拜访了李蒸,李蒸指示两点:一是到上海时去拜访曾任师大校长的辛亥革命老人李石曾先生,请其在京沪呼吁;二是见了欺软怕硬的□□长朱家骅要理直气壮。这两点对于恢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北平师范大学得以在北平重建,李蒸起的作用巨大。